耳鼻喉科/變應性鼻炎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 鼻部疾病 >> 變態反應性鼻炎 >> 變應性鼻炎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目錄

一、診斷標準

(一)常年性交應性鼻炎 

1.記分條件:

(1)常年性發病,具有打噴嚏(每次連續5個以上),流清涕鼻粘膜腫脹3個主要臨床表現,1年內發病日數積累超過6個月,1日內發病時間積累超過0.5小時。

(2)病程至少1年。

2.記分標準:有明確吸入物致敏原線索。有個人或家族過敏性疾病史。發作時有典型的症状體征。各記1分,共3分。變應原皮膚試驗陽性反應,至少有1種為++或++以上,特異性IgE抗體檢測陽性或變應原激發試驗陽性,且與皮膚試驗及病史符合,各得2分,共4分。鼻分泌物塗片嗜酸粒細胞或肥大細胞嗜鹼粒細胞)陽性得1分。

得分6~8分可診斷為常年性變應性鼻炎,3~5分為可疑變態性鼻炎,0~2分可能為非變應性鼻炎。

(二)花粉症

1.季節性發病,每年發病季節基本一致,且與致敏花粉播粉期符合。

2.發作期有典型的臨床症状和體征。

3.發作期鼻分泌物塗片(或結膜刮片、痰塗片)中嗜酸性粒細胞陽性,或鼻分泌物塗片肥大細胞(嗜鹼粒細胞)陽性。

4.花粉變應原皮試反應陽性,至少有1種陽性反應為++或++以上,或鼻粘膜變應原激發試驗陽性,眼結膜試驗陽性。

5.病程至少兩年。

6.有條件的單位可作血清、鼻分泌物特異性IgE檢測。

二、療效評定標準

為了率確地、客觀評定療效,應進行:

1.症状分級(表1-8-1)。

症状分級


2.體征分級:下鼻甲與鼻底,鼻中隔緊靠,見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息肉樣變,息肉形成,記錄為+++;下鼻甲與鼻中隔(或鼻底)緊靠,下鼻甲與鼻底(或鼻中隔)之間尚有小縫隙,記錄為++;下鼻甲輕度腫脹,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見,記錄為+。

3.根據症状和體征分級的病情分為Ⅲ級(表1-8-2)。

症状和體征分級的病情


4.變應原鼻粘膜激發試驗記分標準(表1-8-3)。

變應原鼻粘膜激發試驗記分標準


5.根據治療前後的病情記分對比和變應原鼻粘膜激發試驗記分標準對比制定療效。脫敏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應在治療兩年後評定,花粉症治療至少一個發病季節後評定。

脫敏治療或藥物治療。如治療後變應原鼻粘膜激發試驗減2或3分為顯效,減1分為有效。自覺症状的改善與否也作為評定療效的參考。

藥物治療。如用藥3~4周,病情分級比治療前改善Ⅱ級為顯效;改善Ⅰ級為有效。

手術治療(如篩前神經切斷或電灼,翼管神經切斷或電灼等)。療效的評定可參考手術前後病情分級和鼻粘膜激發試驗的記分,但應有術後至少1年的療效觀察。

上述判定療效的標準也可作為評定冷凍、電熨、雷射和針刺等治療效果的參考。

二、中醫學

1.治療原則:肺氣虛為主者,宜溫補肺臟,祛散風寒;肺脾虛弱宜健脾益氣,升清化濕肺腎兩虛溫腎壯陽固腎納氣

2.治療方法

(1)肺氣虛型:①外治:a.用辛夷花防風白芷各200g,蒼耳子150g,以蒸餾法製成1000ml滴鼻液,滴鼻,每日3次。B.用牡丹皮1500g,清水浸泡約1天,蒸餾成2000ml乳白液,

滴鼻,每日3次。c.用白芥子、玄胡、甘遂丁香、白芷、細辛生薑汁,研末調成糊狀交替敷貼大椎肺俞膏肓腎俞膻中等穴。d.用人蔘滲或丹參液注入兩側鼻甲粘膜下,每次ml,4日1次。e.用銀針深刺印堂穴,每日1次。f.取百會上星身柱、膏肓、命門氣海中脘曲池足三里三陰交,懸灸或直接灸,每次選穴3~4個,懸灸20分鐘。②內治:用党參30g,黃芪30g,防風6g,細辛3g,荊芥6g,訶子10g,烏梅5g,升麻5g,白朮10g,炙甘草10g。水煎,每日劑,分3次服。

(2)肺脾兩虛型:①外治:同上。②內治:用人蔘5g,黃芪15g,白朮10g,升麻5g,柴胡5g,當歸10g,陳皮5g,澤瀉10g,辛夷花5g,白芷10g,細辛3g,生薑10g,炙甘草10g。水煎,每日劑,分3次服。

(3)肺腎兩虛型:①外治:同上。②內治:制附子10g,肉桂3g,熟地20g,茯苓15g,山藥30g,山萸10g,丹皮10g,澤瀉10g,肉蓯蓉10g,覆盆子10g,菟絲子10g,細辛3g,吳茱萸5g。水煎,每日劑,分3次服。

32 變態反應性鼻炎 | 鼻息肉 32
關於「耳鼻喉科/變應性鼻炎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