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防治/慢性膽囊炎
醫學電子書 >> 《老年百病防治》 >>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膽囊炎 |
老年百病防治 |
|
慢性膽囊炎是指膽囊慢性炎症性病變,是老年人的多發病、常見病。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患慢性膽囊炎者佔70%以上。本病可分為慢性膽石性膽囊炎和慢性非膽石性膽囊炎兩大類,前者常反覆急性發作,約佔本病的70%~80%;後者可無症状,或僅表現為右上腹不適、消化功能障礙等,約佔本病的20%~30%。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生活的變化,膽石症發病率在逐年上升,本病的發病也隨之增加。反之,膽囊炎進一步發展又可形成膽囊結石,故本病是老年人必須積極防治的重要疾病之一。
[發病原因]
1.急性膽囊炎遷延而致。急性膽囊炎發作後,未徹底治癒,或由於反覆發作,膽囊壁增厚、纖維組織增生、慢性炎性細胞浸潤、功能減退而形成慢性膽囊炎。
2.細菌或寄生蟲感染。傷寒桿菌適宜於在膽囊中生存,故傷寒病帶菌者常伴有慢性膽囊炎。膽道和十二指腸的寄生蟲感染,可引起繼發性的膽囊細菌感染,成為慢性膽囊炎的發病誘因。
3.膽囊結石。膽石長期生存在膽囊內,對膽囊壁形成慢性刺激,或並發感染,反覆發作,形成結石性慢性膽囊炎。
4.其它因素。服用藥物不當,如安妥明、雌激素類藥等可引起藥物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屬於中醫學的「脅痛」「肝胃氣痛」等病範圍。中醫認為,膽為「中清之腑」,貯存與輸送膽汁,「中清不濁」,以通降下行為順,凡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膩,或寒暑失調,情志不暢、蟲積內擾等均可致肝膽氣滯,濕熱內阻,或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肝胃不和等而形成本病。
[臨床表現]
慢性膽囊炎大多起病緩慢,且無典型的臨床症状。患者一般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右上腹或心窩部飽脹、疼痛,甚者有膽絞痛,痛引右肩背部,並發感染急性發作時可有惡寒、發熱,或寒熱往來。平素只感到右脅部脹痛,或心窩部飽脹,噯氣多,厭食,噁心,或見胃脘部灼熱,食油膩之物即感上腹部作脹,嚴重時大便泄瀉,以高脂餐後即發作為典型表現。如同時並發有結石者則常有反覆發作的膽絞痛病史。體檢時可見上腹部或右上腹輕度壓痛,如有膽囊腫大時則於右上腹可摸到圓形包塊。B超檢查可見膽囊壁增厚、毛糙,膽囊內可有結石影像。
值得注意的是,本病消化道症状極為明顯,有的病人甚至只感到上腹部飽脹、噯氣而無典型的膽絞痛病史,故極易誤診為慢性胃病;有的病人只表現為右肩或右肩胛部疼痛而長期誤診為肩周炎或軟組織損傷。還有某些長期原因不明的低熱也是由慢性膽囊炎所致。凡此種種,必要時均可進行B型超聲檢查以明確診斷。
[預防措施]
1.治療膽囊結石。老年人慢性膽囊炎有相當一部分是由膽囊結石所致,故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溶石、排石治療膽囊結石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2.積極、徹底治癒急性膽囊炎。急性膽囊炎未治癒或反覆發作是引起本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故患急性膽囊炎者要使用足量的抗生素,如氨苄青黴素、甲硝唑等徹底抗炎治療,或配合中醫藥辨治均有較好的療效,以免其遷延發展成慢性膽囊炎。
3.預防細菌及寄生蟲感染。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極易感染細菌及寄生蟲等,故平素宜慎起居、適寒溫,及時添加衣被,注意飲食衛生,預防膽道感染,可有效地預防本病。
4.飲食清淡。平素少食辛辣油炙之物,不吃肥甘厚膩之品,食譜中以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脂肪、低膽固醇的清淡飲食為主,同時注意戒煙忌酒。
5.保持大便通暢。大便不通則胃腸壓力高,膽汁排泄不暢,膽汁郁滯,易並發細菌感染。故保持大便通暢可預防本病。有大便秘結者可常服生大黃粉,每次~5克,每日~2次,有利膽消炎,暢通大便的作用。
6.心情舒暢。老年人宜調神暢志,保持心情舒暢,有利於膽汁排泄通暢以預防本病。可積極參加一些有益的集體活動,避免孤獨與憂鬱,以保身心健康。
7.慎用某些藥物。雌激素類藥、安妥明等盡量少用或不用,以預防藥物性膽囊炎。
[治療方法]
1.低脂飲食。患有慢性膽囊炎者的食譜調節以低脂肪、高蛋白質、低膽固醇、高維生素為原則,食用油以植物油為主,少用或不用動物油,以保證足夠的營養和利膽功能。具體來說,應少吃或不吃肥肉、動物內臟,適量吃瘦肉、新鮮魚、綠色蔬菜等,以菜籽油、豆油等植物食用油烹調為宜。
2.暢神調志。本病病程較長,患病後不要過度擔心、憂鬱,宜保持良好的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本病,心暢神怡,則氣機調暢,膽汁分泌與排泄得以正常,有利於本病的治療與恢復。
3.利膽消炎。利膽可選用50%的硫酸鎂10毫升口服,每日3次;或去氫膽酸0.25克,每日3次;或膽酸鈉0.2克,每日3次。中成藥消炎利膽片對本病伴有大便秘結者有良好效果,口服每次片,每日3次,鞏固療效可每次片,每日3次。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時,宜用抗生素消炎治療,可選用氨苄青黴素、滅滴靈靜脈點滴,療程1~2周,以體溫正常、膽區無壓痛、血白細胞計數正常為停藥標誌。
4.驅蟲治療。對有梨形鞭毛蟲、中華分枝睾吸蟲、蛔蟲等感染引起本病者,應進行驅蟲治療。
5.中醫辨證論治。肝胃不和,表現為右脅腹脹痛、走竄不定、頻頻噯氣者,可選用逍遙散合越鞠丸加減(當歸10克、白芍12克、柴胡6克、香附10克、白朮10克、茯苓12克、川芎6克、梔子6克、炒麥芽15克、甘草5克)以疏肝和胃;肝膽濕熱,表現為右上腹疼痛、口苦口乾粘膩、尿赤便秘者,可選用茵陳蒿湯合左金丸加減(茵陳30克、梔子10克、生大黃6~10克、吳茱萸6克、黃連6克、金錢草30克、鬱金15克、苡米30克)以疏肝利膽,清利濕熱。
6.飲食療法。慢性膽囊炎上腹部飽脹者,可常服行氣消脹粥(陳皮15克、白蘿卜100克、生山楂50克、枳實10克、粳米100克),製法為:先將陳皮、枳實同煎取汁,加入白蘿卜、粳米煮成粥,再加上生山楂肉,並放入少量白糖調味食用,每周2~3次;慢性膽囊炎肝膽濕熱者可飲用利膽退黃茶(茵陳30克、鮮白菜根60克、玉米須30克、荷葉15克),將以上諸藥加少量白糖水煎代茶飲;慢性膽囊炎表現為膽火熾盛者,可服清膽粥(半邊蓮30克、金錢草30克、綠豆50克、粟米250克、山楂粉15克、麥芽粉15克、谷芽粉20克),製法為:先將半邊蓮、金錢草煎湯取汁,再入粟米、綠豆文火煮成稀粥,最後撒入山楂粉、麥芽粉、谷芽粉,即可食用。
7.單方驗方。有報告用中草藥外敷方治癒慢性膽囊炎,方用芒硝30克、生大黃60克,均研成細粉,大蒜頭1個、米醋適量。用時先取大黃、芒硝粉各30克,與蒜共搗成糊狀,布包外敷於膽囊區,10分鐘後取下(放置備用);繼將大黃末調醋外敷於膽囊區,時間盡量長些,以上1劑量於1日內可反覆敷數次,具有一定療效。
8.手術治療。對反覆急性發作的慢性膽囊炎、膽囊病變顯著者,或伴有較大結石的慢性膽囊炎,或懷疑有膽囊惡變的患者,可選用擇期手術行膽囊切除術治療。
參看
肝硬化 | 肝膽結石 |
|
關於「老年病防治/慢性膽囊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