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防治/胃下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老年百病防治》 >> 消化系統疾病 >> 胃下垂
老年百病防治

老年百病防治目錄

胃下垂是指人體處於站立位置時,胃的下緣抵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者。本病好發於體型瘦長,腹壁鬆弛,腹肌瘦薄的中老年人,輕者可無明顯臨床症状,重者可見上腹部飽脹、噯氣不舒、便秘等症。

[發病原因]

人體胃的正常位置主要依靠橫膈的位置及膈肌的活動力、腹肌張力、腹壁脂肪的厚度、鄰近器官和膈胃、肝胃韌帶的固定作用來維持,故此,凡能引起膈肌懸吊力不足、腹肌張力降低、腹內壓力下降及膈胃、肝胃韌帶鬆弛等的因素均可引起胃下垂。概括之,其主要發病原因有:

1.體型瘦長。瘦長體型者,胃常呈低張力型,當胃呈極度低張的魚鉤狀時,即發生無張力型的胃下垂。

2.多胎生育。經產婦生育過多,腹壁鬆弛,腹肌張力降低者易發生胃下垂。

3.疾病影響。患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者,由於過度消瘦,加之臥床少動,可使人處於極度虛弱狀態,腹肌張力下降,韌帶鬆弛而發生胃下垂。

胃下垂屬於中醫「胃緩」病範疇,基本病機中氣下陷飲食不節飢餓無常、勞傷過度、生育過多等均可損傷脾胃,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臟腑失去濡養,終將出現中氣下陷。

臨床表現

胃下垂輕者可無明顯的臨床症状,重者可表現為上腹部不適,脘腹飽脹,餐後尤顯,噁心納呆,噯氣頻頻,大便秘結。由於餐後、站立位、勞累等因素可加重胃下垂,故這些因素存在時上腹部不適即可加重,有時尚有深腹部隱痛感。由於脾氣下陷,氣血虧虛,故患者常伴有消瘦,神疲乏力,頭昏甚或站立性昏厥低血壓心悸等表現。

此外,胃下垂可因胃的排空延緩,出現振水聲,即張仲景所謂:「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胃下垂明顯者可伴有肝、右腎、結腸下垂

胃下垂用X線鋇餐攝片檢查可顯示胃呈無張力型,胃體垂直,體部寬大,竇部低於幽門水平以下,胃小彎弧線最低點在髂嵴連線以下。B型超聲可探得胃飲水充盈後胃下緣下移入盆腔。

[預防措施]

1.加強體育鍛煉。本病多見於體瘦虛弱、腹壁鬆弛、肌肉不堅之人,故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加肌力,有助於防治本病。最為有效的方法是每日堅持做仰臥起坐、俯臥撐等健身活動。

2.飲食營養豐富。平素宜進食富有營養易消化,體積小,動、植物蛋白及一定脂肪含量的食物,使腹壁有一定的脂肪厚度,這樣可有效地防治胃下垂。

3.禁止暴飲爆食。避免暴飲暴食,可有效地預防胃下垂及其它胃腸疾病,對胃呈低張力型,有胃下垂傾向者,宜少吃多餐,餐後宜平臥少許時間,有利於胃的張力恢復,可預防胃下垂及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4.搞好計劃生育。經產多胎生育者,由於腹壁鬆弛易患本病,故積極實行計劃生育,少生優生也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5.勞逸結合。過度勞累,氣虛正耗,易致脾虛氣陷而發生本病,故勿過度勞累,勞逸結合,使脾氣旺盛而不下陷,可有效地預防本病。

[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加強腹肌鍛煉,增強腹肌張力,減少站力和過度勞累,少吃多餐,飲食宜營養豐富,下垂嚴重者可使用胃托。

2.對症治療。本病西藥無特殊療法,有上腹部不適、飽脹者,可服嗎叮啉;納呆消化不良者,可服多酶片等助消化劑;腹部脂肪太少,腹肌張力極差者,可適當使用蛋白合成劑,如苯丙酸諾龍胰島素等。

3.中醫辨證論治。脾虛氣陷,表現為面色萎黃氣短乏力、上腹部飽脹、食後加劇、納呆腹脹下墜者,可選用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30克、柴胡6克、升麻6克、党參15克、白朮10克、陳皮10克、當歸10克、炙甘草6克、枳實15克)以益氣升陷;脾胃虛寒,表現為上腹部不適、納減腹脹、形寒肢冷、腸鳴便溏者,可選用附子理中東加減(制附片10克、党參15克、白朮10克、乾薑6克、炙甘草6克、白蔻仁6克、黃芪20克)以溫中健脾

4.單方驗方。據報導,胃下垂使用以下方藥治療有良好效果。

(1)枳實煎劑:100%的枳實煎劑,每餐前服10~20毫升,可興奮胃腸,使胃腸收縮節律有力,治療本病有良效。

(2)蓖麻五倍子膏貼百會穴:用蓖麻子仁98%、五倍子末2%,按此比例打成爛糊,製成每顆約10克,直徑1.5厘米的藥餅備用。用時在百會穴剃去與藥餅等大頭髮一塊,將藥餅緊貼百會穴上,紗布繃帶固定,每日早、中、晚各1次,以搪瓷杯盛半杯開水,將杯底置於藥餅上進行熱熨,每次10分鐘左右,以感覺溫熱而不燙痛皮膚為度。一次貼上藥餅,可五晝夜不換,如在第一次治療完畢,自覺症状顯著減輕,則除去藥餅,否則休息一天後進行第二次治療,以十次為度。

(3)補中益氣東加減水煎服:黃芪30克、柴胡6克、升麻6克、党參30克、白朮10克、陳皮6克、當歸10克、炙甘草6克、山藥15克、山楂30克、鬱金15克、枳殼10克、雞內金10克。15天為1療程,一般2~3個療程即可治癒。

(4)益氣化瘀合劑:党參30克、黃芪30克、白朮10克、莪術10克、山楂30克、紅花6克,川芎6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水煎服,據報導比單用益氣升提藥效果要好。

(5)昇陽健脾湯:制附片10~15克、炒白朮10克、焦艾葉6克、小茴香10克,水煎日服1劑,連服30~50天有效。

5.針灸治療。有報導針刺建里穴中脘下1寸),同時雙針刺入,治療胃下垂效佳;針刺提胃法治療胃下垂:在劍突鳩尾穴附近及臍部附近可捫到陽性反應點,用6~7寸針穿過2個陽性反應點緩慢向上提針,提針40~60分鐘左右,針出後平臥2小時,然後臥床3天或紮上腹帶方可自由活動,每周針1~2次,連用4~8次即有效。

6.其它療法。有報導用按摩法治療胃下垂有良好效果。方法是:患者先取俯臥位,醫生雙手由患者之第三胸椎至第五腰椎兩側揉捏2~3遍,用右肘尖分別在脊柱兩旁按壓肝俞膽俞脾俞胃俞等穴2~3遍,雙手掌根同時由腰部向背部彈性快速推按4~5遍。轉仰臥位,醫生雙手掌自下而上反覆波形揉壓腹部2~3遍,然後用拇指點壓中脘、天樞氣海關元氣沖足三里內關各1分鐘,每次約按摩30分鐘,每日1次,2個月為1療程。

參看

32 上消化道出血 | 急性胰腺炎 32
關於「老年病防治/胃下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