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斗門散

【處方】 干葛(去皮)半兩,地榆(去蘆)、甘草(炙),各二兩;乾薑(炮)、當歸(去蘆),各一兩;黑豆(炒.去殼)、罌粟殼(去瓤.蜜炙),各四兩。

炮製】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治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並,兼治噤口惡痢,里急後重,大渴不止,酒痢臟毒,全不進食。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斗門散

【處方】 干葛(去皮)15克 地榆(去蘆)甘草(炙)各60克 乾薑(炮)當歸(去蘆)各30克 黑豆(炒,去殼)罌粟殼(去瓤,蜜炙)各120克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主毒痢,膿血赤白,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作,腹中撮痛;兼治噤口痢,里急後重,大渴不止;酒利臟毒,全不進食。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方出《證類本草》卷八引《斗門方》,名見《醫方類聚》卷二一三引《瑞竹堂方》:斗門散

【別名】 喝起散蒼耳散

【處方】 喝起草。

【製法】 取其嫩心,不拘多少,陰乾為末。

【功效與作用】 婦人血風攻腦,頭旋悶絕,忽死倒地,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 喝起散(《醫方類聚》卷二一三引《澹寮》)、蒼耳散(《校注婦人良方》卷四)。

【摘錄】 方出《證類本草》卷八引《斗門方》,名見《醫方類聚》卷二一三引《瑞竹堂方》

《衛生總微》卷十:斗門散

【處方】 附子1枚(生),胡椒100粒。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霍亂吐瀉轉筋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漿水1小盞,煎至4分,溫服。

【摘錄】 《衛生總微》卷十

《局方》卷六(寶慶新增方):斗門散

【處方】 干葛(去皮)半兩,地榆(去蘆)2兩,甘草(炙)2兩,乾薑(炮)1兩,當歸(去蘆)1兩,黑豆(炒,去殼)4兩,罌粟殼(去瓤,蜜炙)4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並;兼治噤口惡痢,里急後重,大渴不止,酒痢臟毒,全不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局方》卷六(寶慶新增方)

女科萬金方》:斗門散

【處方】 地榆、干葛、粟殼、甘草、乾薑。

【功效與作用】 婦人五色痢

【摘錄】 《女科萬金方》

《醫方類聚》卷二一○引《煙霞聖效方》:斗門散

【處方】 大胡桃5個(燒,煙盡為度)。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婦人血崩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熱酒調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一○引《煙霞聖效方》

聖濟總錄》卷七十四:斗門散

【處方】 橡斗子(去刺)、訶黎勒(煨,去核)、黃連(去須)等分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暴注水瀉,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食前米飲調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譚氏殊聖方》:斗門散

【處方】 訶子枳殼、地榆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瀉痢甚青黃,久患時多轉滑腸,下部脫肛頻努咽,朝朝焦瘦漸羸尪。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米飲調下。1歲以下半錢。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譚氏殊聖方》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斗門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