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性病學/核黃素缺乏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皮膚性病學》 >> 維生素缺乏皮膚病 >> 核黃素缺乏病
皮膚性病學

皮膚性病學目錄

維生素B(乳黃素)


圖17-4 維生素B(乳黃素)

核黃素的結構式如上。它是具有一個核糖醇側鏈異咯嗪衍生物,而同義詞「乳黃素」,是由於它存幾於乳汁中。

它是橙黃色晶體,280℃即溶化並分解。在平常的濕度下,它是穩定的,而且不受空氣中氧的影響。它微溶於水,溶液呈現出強的黃綠色熒光。它不溶於有機溶劑,在強酸溶液中是穩定的;在鹼性條件下或者暴露於可見光或紫外線中時是不穩定的。核黃素廣泛地分布在所有的葉菜,溫血動物和魚的肉中。

許多種動物的腸道細菌能合成核黃素,但人的腸道合成量不足以滿足全身的需要。核黃素的日需要量可能與代謝的強度有關,這點目前尚不能做結論。

核黃素在吸收過程中,在腸粘膜上被磷化。肝臟脾臟腎臟心肌肌肉中有小量的貯存。這些貯存物的量維持不變,甚至於在嚴重缺乏狀態時,核黃素的貯存量仍保持正常的數值。

核黃素由尿中排出,日排量總計達到攝取量的30%。隨汗液也有小量排出。

核糖酸被其它糖醇例如半乳糖醇取代,而產生的一些類似物,也曾發現有抗核黃素作用。核黃素分子中的嘧啶環變成2,4一二硝基苯,則具有強力的抗核黃素活性。

核黃素在組織中能以鱗酸脂的形式結合形成兩種輔酶,即黃素單核苷(FMN)和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這兩種輔酶能作為若干種不同的酶系統的輔基。具有這種輔基的一類酶(通稱黃素蛋白)都涉及到氫的傳遞。

表17-1 人對核黃素的日需要量

性別、年齡與活動 核黃素(毫克/日)
成年男人 靜 坐 1.2
適度活動 1.4
劇烈活動 1.6
成年女人 靜 坐 1.1
適度活動 1.3
劇烈活動 1.4
懷 孕 1.6
哺 乳 2.0
兒童(男孩和女孩) 1歲以下 0.6
1-3歲 0.9
4-6歲 1.2
7-9歲 1.5
10-12歲 1.5
男孩 13-15歲 1.8
16-20歲 1.8
女孩 13-15歲 1.6
16-20歲 1.6

核黃素單核苷酸(FMN)和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是下列傳遞氫的酶系統的輔基。

這類黃素蛋白有些作為煙醯胺核苷酸系統和細胞色素之間的連接物,它們是還原型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還原型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NADP)重新氧化的氫受體

另一些黃素蛋白,例如在三羧酸循環中極為重要的琥珀酸脫氫酶,含有銅作為基本成分的丁醯基輔酶A脫氫酶,以及所有的醯基輔酶(它們含有鐵,它們催化C4-C16醯基衍生物脫氫,這是脂肪酸β-氧化作用的第一步)是中間代謝和細胞色素系統之間的連接物。

因此,包括一些酶在內的黃素蛋白在電子傳遞鍵各階段的生物氧化反應中是不可缺少的,FAD和FMN都參與。在這些反應中,被脫氫酶釋放的氫轉變成水併產生能量,這種能以ATP的形式被貯存起來。

關於這個電子傳遞鏈的現代概念如下圖17-5所示

臨床表現

核黃色素缺乏的症状主要表現在皮膚與粘膜交界部位,如口腔、外陰和眼。

1954年楊國亮等調查1687例患者,發現多數病人(87.6%)有口腔及陰囊損害,有口角炎者佔90%以上,見口角發白、浸漬糜爛和線狀破裂,常伴小膿皰結痂皸裂癒合後可留下疤痕唇炎往往和口角炎同時存在,下唇多見。表現唇粘膜乾燥和小片脫屑、微腫,有時有皸裂和糜爛。舌炎亦是常見症状之一,早期舌面呈紫紅色,累及舌中部、舌邊緣或中央部位,起初舌乳頭肥厚,先是蕈狀乳頭、繼而是絲狀乳頭,久後乳頭變平,甚至萎縮,舌平滑而呈紫紅色,舌中部亦有深淺不等的皸紋。由於口角炎、唇炎和舌炎常使張口困難,進食不便。自覺疼痛,對熱辣或酸性食物更為敏感。此外,可有鼻粘膜乾燥和灼熱感,重病者有咽、喉和上齶炎,表現聲音嘶啞或吞咽困難等。

黃素蛋白和醌在電子傳遞鏈中的作用


圖17-5 黃素蛋白和醌在電子傳遞鏈中的作用

面部中央、鼻、鼻翼鼻唇溝、口周、耳周和內外眥等處皮膚有淡紅斑及糠狀鱗屑,類似脂溢性皮炎鼻前庭有結痂和皸裂。

陰囊炎甚為特殊,臨床分為三型:濕疹型者陰囊前壁局限性或瀰漫性乾燥,脫屑和結痂,日久後呈浸潤肥厚和皺紋深溝等變化。皮疹也可累及陰莖、包皮和會陰。皮炎型相對多見,皮疹為陰囊正中縫兩側對稱分布、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淡紅斑,上有灰色發亮鱗屑,重者邊緣有棕色厚痂,少數患者陰莖,包皮亦見棕色痂。鱗屑型最輕,比較少見,在陰囊一側或一處有群集的針頭至豆大的圓形丘疹,覆有乾燥粘著灰白色發亮的鱗屑,或為帶棕黑色的痂皮,類似膿皰型銀屑病,有時損害融合成片。

核黃素缺乏時,眼睛的損傷是被積極研究的課題,但至今仍沒有定論。發現角膜發生特徵性的血管形成。脈絡叢毛細血管增生,並擴展到角膜的表面,形成一層層的圈或環。由核黃素缺乏所引起的角膜的脈管形成常常發生於角膜的整個周圍,而且幾乎常常是雙眼的。角膜周圍充血是角膜脈管形成的初始階段,但這不很特異。角膜混濁可能發生。骨髓表現為紅骨髓發育不全,並因此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生。

現在提出一種理論,這種理論或許能解釋為什麼核黃素缺乏所引起的病變是那樣多方面和缺乏特異性。這種理論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即核黃素對於生長來說是必需的。

一般情況下,創傷都會由於組織的再生而癒合,由於核黃素缺乏時這些受傷部位的組織修復受影響,所以核黃素缺乏症發病的部位常與局部的刺激、感染等因素有關。動物實驗的結果支持這個觀點。

實際上,根據上述所列舉的若干種核黃素缺乏症的體征和症状,並根據病人一直食用不適當的食物,或者吸收有缺陷等情況,應當可以做出核黃素缺乏症的正確診斷。還可通過對特異的維生素治療的反應證實這種診斷。

實驗室檢查:正常人血液內含核黃素50微克%,24小時內尿排泄量為0.5~1.0毫克,核黃素缺乏時血液水平和尿排泄量減低。

病理變化】

陰囊皮損處表皮顯著角化,顆粒層減少或消失,重症病例除表皮角化過度外,基層細胞有色素減少或消失。真皮內毛細血管有不同程度擴張。唇、舌等上皮也見角化,舌乳頭萎縮者組織象亦顯著萎縮。

【診斷】

根據臨床特點和試驗治療,一般診斷不難,如有實驗室條件,可作血核黃素含量和24小時尿排泄核黃素量測定。

【預防與治療】

去除病因,給予富有核黃素的新鮮食物,如動物的肝、腎、心和乳,其他有糙米、菠菜、黃豆和蛋等。全身治療給予核黃素口服,每日-15毫克,也可用乾酵母和複合維生素B片。局部治療口角炎可塗1%硝酸銀液,每日二次,或塗以1%龍膽紫錫類散珠黃散等,陰囊皮炎可按一般皮炎濕疹處理原則處理。

核黃素缺乏,還常見於胃切除術後和應用氯黴素或其它抗菌素的患者,用複合維生素B的製品以日用量3毫克進行預防性治療是有效的。

眼睛的手術或創傷可能使角膜形成血管,因而最好在角膜手術之前給予核黃素,特別是病人有營養不良的任何體征時更需要。核黃素在沙眼的血管翳和泡性角膜炎的治療上也是有價值的。

參看

32 蟾皮病 | 煙酸缺乏病 32
關於「皮膚性病學/核黃素缺乏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