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川楝散

【處方】 川楝子(蒸.去皮.核)、破故紙(炒)、茴香(炒),各四兩;乾薑(炮)一兩,葫蘆巴(酒浸.炒)三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半。

炮製】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治膀胱小腸氣痛,臍下撮疼,上衝心腹,面色萎黃,腳下隱痛,四肢倦怠,不思飲食,夜多旋溺,外腎瘙癢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空心,食前,熱酒調下。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玉訣》:川楝散

【處方】 川楝子肉、馬蘭花、舶上茴香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疝。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蔥湯調下,1日3次。

【摘錄】 《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玉訣》

普濟方》卷二四七引《經效良方》:川楝散

【處方】 川楝子1兩(每個切作4片),青皮(湯浸去白,切,焙乾)1兩,木香2兩,舶上茴香1兩,巴豆50枚(去殼,不出油)。

【製法】 上1處,炒令黃色,去巴豆不用,再入海金沙1錢,桂府滑石1錢半,同杵細末。

【功效與作用】 小腸氣膀胱氣,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煎蔥白酒熱下。

【摘錄】 《普濟方》卷二四七引《經效良方》

濟陽綱目》卷七十六:川楝散

【處方】 橘核(炒)1錢半,川楝肉1錢半,山楂1錢半,香附(炒)1錢,青皮(醋炒)1錢,吳茱萸1錢,玄胡索1錢,小茴香(炒)1錢,山梔子(炒黑)1錢,蒼朮1錢。

【製法】 上銼。

【功效與作用】 定痛。主諸疝。

【用法用量】 加生薑3片,水煎,食前服

濕勝,加荔枝核(炒)1錢。

【摘錄】 《濟陽綱目》卷七十六

《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川楝散

【處方】 川楝子(蒸,去皮核)4兩,破故紙(炒)4兩,茴香(炒)4兩,乾薑(炮)1兩,葫蘆巴(酒浸,炒)3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半。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膀胱小腸氣痛,臍下撮疼,上衝心腹,面色萎黃,腳下隱痛,四肢倦怠,不思飲食,夜多旋溺,外腎瘙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食前熱酒調下。

【摘錄】 《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

《直指》卷十八:川楝散

【處方】 川楝子(不蛀者)49個(先切7個,取肉,以茴香2錢半,慢火同炒,並留茴香;又切7個,以破故紙2錢半同炒,並留破故紙;又切7個,以黑牽牛2錢半同炒,並留牽牛;又切7個,以鹽1錢同炒,並留鹽,又切7個,以斑蝥14個去翅同炒,去斑蝥不用;又切7個,以巴豆肉14個作兩斷同炒,去巴豆不用;又切7個,以蘿卜子2錢半同炒,去蘿卜子不用,外更別入),茴香(炒)半兩,青木香半兩,辣桂2錢半,南木香2錢半。

【製法】 上為末,酒調稀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膀胱小腸氣,木腎,諸疝通用;外腎脹大、麻木、痛硬及奔豚疝氣偏墜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川楝丸」。

打墜瘀血證,本方加玄胡索半兩(略炒入藥),以沒藥研為末,調酒下。

【摘錄】 《直指》卷十八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川楝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