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重定向自大环内醋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macrolide antibiotics),一族化學結構均有一個大內酯環的共同核心,皆為微鹼性、微溶於水,且抗菌作用相似的抗生素。該族抗生素主要抗革蘭氏陽性細菌及某些革蘭氏陰性細菌。隨著軍團菌感染發病率的增高,紅霉素的抗軍團菌作用受到重視。此類抗生素中,中國現階段使用較多的有:紅霉素阿奇黴素羅紅霉素克拉黴素等。

目錄

抗菌機理及抗菌作用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抗菌譜廣,對大多數革蘭陽性菌、部分革蘭陰性菌及一些非典型致病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均有效。大環內酯類能不可逆的結合到細菌核糖體50S亞基上,通過阻斷轉肽作用及mRNA位移,選擇性抑制蛋白質合成。現認為大環內酯類可結合到50S亞基23SrRNA的特殊靶位,阻止肽醯基tRNA從mRNA的「A"位移向」P「位,使氨醯基tRNA不能結合到」A「位,選擇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或與細菌核糖體50S亞基的L22蛋白質結合,導致核糖體結構破壞,使肽醯tRNA在肽鍵延長階段較早地從核糖體上解離。由於大環內酯類在細菌核糖體50S亞基上的結合點與克林黴素和氯黴素相同,當與這些藥物合用時,可發生相互拮抗作用。

隨著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臨床應用的增多,細菌對其耐藥性日益增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之間存在交叉耐藥性,即對大環內酯類一個成員耐藥的菌株也對此類藥物的其他成員耐藥,但並不完全。例如肺炎支原體現在對紅霉素耐藥率較高,但用羅紅霉素阿奇黴素效果還是可以,有時菌株對該類藥物耐藥均較明顯,此時應該更換其他類抗菌藥物,比如喹諾酮類等。耐藥通常由質體編碼,耐藥機制較多,簡單來講包括:

具體耐藥機制可參看8年制《藥理學》。

分類

大環內酯類藥物迄今為止已有三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主要藥物 紅霉素地紅霉素麥白黴素交沙黴素乙醯螺旋黴素麥迪黴素 羅他黴素羅紅霉素克拉黴素阿奇黴素美歐卡黴素氟紅霉素 泰利黴素喹紅霉素
臨床運用 主要用於治療耐青黴素G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嚴重

感染及對β內醯胺類抗生素過敏的患者

廣泛用於治療呼吸道感染的一線藥物 同左
臨床特點 療效肯定,無嚴重不良反應,但對胃酸不穩定,

生物利用度低,且胃腸道反應較多

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抗菌活性更強,毒性低,副作用少 對第一、第二代大環內酯類耐藥菌有良好效果,抗菌譜

若按照化學結構分:

副反應

紅霉素口服製劑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胃腸道症状。應用紅霉素月桂酸酯可出現肝損害,表現為肝腫大黃疸嗜酸粒細胞增多轉氨酶升高,停藥後可恢復正常,肝組織活檢示肝內膽汁瘀積而無肝細胞壞死靜脈滴注紅霉素乳糖酸鹽可發生靜脈疼痛或靜脈炎。應用紅霉素時,偶有(0.5%)藥物熱皮疹過敏反應。當靜脈大劑量給藥或合併肝、腎功能減退者用藥時偶有耳鳴和暫時性聽覺障礙。口服紅霉素也有發生偽膜性腸炎者。嬰兒口服紅霉素月桂酸酯後可出現增生幽門狹窄。應用紅霉素期間尿中兒茶酚胺、17-羥固醇血清轉氨酶有增高現象,血清葉酸和尿雌性醇也有降低者。 口服柱晶白黴素、 麥迪黴素、螺旋黴素、乙醯螺旋黴素和交沙黴素的副作用主要為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中上腹不適、腹瀉、食慾減退等。

臨床應用

此類抗生素主要適用於革蘭氏陽性球菌所致的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大葉肺炎等,也用於肺炎菌質體肺炎、軍團病彎麴菌腸炎白喉帶菌者以及 L型細菌所致的複發性尿路感染等。口服製劑血藥濃度較低,僅適於輕度感染。

大環內酯類藥物列表

參看

關於「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