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烏頭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引《梅師方》,名見《普濟方》卷三二三:川烏頭丸

【處方】 川烏頭1斤(清油4兩,鹽4兩,同於銅銚內熬令裂,如桑根色為度,去皮臍),五靈脂4兩。

【製法】 上藥一處為末,入臼中,搗令勻,後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婦人血風虛冷,月候不調,或即腳手心煩熱,或頭面浮腫頑麻;亦治丈夫風疾。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注意】 忌動風物。

【摘錄】 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引《梅師方》,名見《普濟方》卷三二三

《聖惠》卷二十三:川烏頭丸

【處方】 川烏頭半兩(鹽拌,炒令黃,去皮臍),白花蛇肉1兩(酒浸,炙微黃),雄黃半兩(細研),白僵蠶1兩(微炒),天南星1兩(微炒),麝香半兩(細研),硃砂半兩(細研),膩粉1分,天麻1兩,當歸1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干蠍1兩(微炒),麻黃半兩(去根節),蟬殼1分(微炒),獨活1兩,芎藭半兩,地龍半兩(微炒),乳香(半兩)。

【製法】 上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細,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歷節風疼痛,發歇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三

《聖惠》卷四十八:川烏頭丸

【處方】 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京三棱1兩(煨,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細辛半兩,桂心1兩,藁本半兩,木香1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臍,微炒)。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寒疝積聚,繞臍切痛,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1日-4次。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聖惠》卷二十三:川烏頭丸

【處方】 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天南星半兩(炮裂),白僵蠶3分(微炒),桂心半兩,赤箭1兩,安息香1兩,麝香3錢(細研),牛黃半兩(細研)。

【製法】 上為末,研入後2味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中風偏枯不遂,手足攣急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食前麻黃酒送下。兼取麻黃末3兩,以酒2升,慢火煎如膏,放冷,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以冷酒或冷水研下。須臾偏枯處有汗,通手足舒展。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三

《聖惠》卷四十八:川烏頭丸

【處方】 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芫花半兩(醋拌,炒令干),京三棱半兩(銼,醋拌,炒),桂心半兩,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防葵半兩,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硼砂1兩半(不夾石者,細研),川大黃1兩(銼碎,醋拌,微炒),木香1兩。

【製法】 上為細末,先以米醋3升,熬令稍稠,入少面作糊,和溶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伏梁氣,結固在心下,橫大如臂,飲食漸少,肢體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漸加至10丸。以取下積滯物為度,隔兩日再服。

【摘錄】 《聖惠》卷四十八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川烏頭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