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朴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蘇沈良方》卷四:椒朴丸

【處方】 漢椒(去目)厚朴(去粗皮,銼)茴香 青鹽(淘去沙土,取浮)各60克

【製法】 上藥以水1.2升,煮令干,焙燥,搗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溫胃健脾。治脾胃虛冷,年久不思飲食,或發虛腫,或日漸羸瘦,四肢衰倦,吐利無節。

【用法用量】 每次~40丸,空腹時用米飲或鹽湯送下。病深者,每日三次。

【摘錄】 《蘇沈良方》卷四

《博濟》卷二:椒朴丸

【處方】 梓州厚朴10兩(去皮,姜制,炙令香,細銼),漢椒(揀淨)10兩,鹽花10兩,黑附子2兩(炮,去皮臍,銼碎)。

【製法】 上以水10碗,於銀石器內,以慢火熬,候水盡為度,焙乾,同研為末,煉蜜並糯米粉同為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胃虛乏,伏積冷氣,飲食不消,多因羸瘦,面黃口淡,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溫酒送下。如大便滑泄生薑米飲送下。

【摘錄】 《博濟》卷二

魏氏家藏方》卷五:椒朴丸

【處方】 舶上茴香(炒)4兩,陳皮(去白)4兩,青鹽4兩,生薑(連皮)1斤,厚朴1斤(去粗皮),大棗120枚,川椒(去目合口者,淨,炒出汗)半斤,黑附子2兩(炮,去皮臍)。

【製法】 上用水1斗2升,同入銀石器內煮,大沸後用慢火煮令水盡,取出焙乾,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胃虛冷,不思飲食,四肢倦怠,泄瀉無時。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五

《魏氏家藏方》卷五:椒朴丸

【處方】 益智仁(去殼,炒)、台椒(炒出汗)、川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陳皮(去白)、白姜(炮洗)、茴香(淘去沙,炒)、青鹽各等分

【製法】 上藥於銀石器內,以水浸平藥,用慢火煮干,焙燥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壯脾暖胃。主五更溏泄寒積所致。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心、食前用鹽湯、溫酒送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五

醫方類聚》卷二一○引《施圓端效方》:椒朴丸

【處方】 川椒(去目,炒出汗)2兩,蒼朮(去皮,酒浸,晒乾)4兩,乾薑4兩(切),厚朴2兩(細切,與姜同和炒)。

【製法】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婦人血海虛冷,臍腹(疒丂)痛,崩漏赤白帶下;男子腎虛,下元久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一○引《施圓端效方》

《醫方類聚》卷九十引《經驗秘方》:椒朴丸

【處方】 川椒2兩,厚朴2兩,青鹽2兩,小茴香2兩,木香2兩。

【製法】 上(口父)咀,於砂鍋內用水浸藥過一指高,文武火煮干,日晒干,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偏墜木腎囊腫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九十引《經驗秘方》

醫略六書》卷二十五:椒朴丸

【處方】 川椒3兩(炒,去閉口),厚朴1兩半(制),乾薑1兩半(炒),小茴3兩(鹽水炒),茯苓3兩,益智3兩(鹽水炒)。

【製法】 上為末,酒糊丸。

【功效與作用】 溫中散冷。主傷冷腹痛,泄瀉,脈緊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 胃傷生冷,寒結於中,不能敷化精微四達,故泄瀉腹痛不止焉。川椒補火溫中以散冷,厚朴散滿除濕寬中,乾薑暖胃止痛,茯苓滲濕止瀉,小茴溫經絡化氣,益智攝寒涎厚腸。酒丸以行藥力,米飲以和胃氣也。使生冷消化,則脾胃調和而敷化有權,腹痛泄瀉有不止者乎?

【摘錄】 《醫略六書》卷二十五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椒朴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