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疳保童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處方】 黃連(去須)、白鱔頭(炙令焦黃.無.即炒白蕪荑充代)、草龍膽(去蘆)、雄黃(研飛)、青橘皮(去瓤)、五倍子夜明砂(微炒),各一兩;蟾頭一枚(炙令黃色),苦楝根、天漿子(微炒)、胡黃連麝香青黛(研)、熊膽(研)、蘆薈(研),各一兩。(一本有蝦蟆灰、蝸牛微炒。一方有蝸牛微炒,一分。)

炮製】 上為細末,都研令勻,用糯米飯和圓,如麻子大。

【功效與作用】 治小兒五疳。蓋其骨肉輕軟,腸胃微細,若乳哺有節,則臟腑相調;或乳母寒溫失理,飲食無常,醉飽喜怒,及小兒百以後,五歲以前,乳食漸多,不擇生冷,好餐肥膩、甘、酸之物,即成五疳。

一曰肝疳,其候搖頭揉目,白膜遮睛,流汗遍身,合面而臥,目中澀癢,肉色青黃,發立頭焦,筋青腦熱,腹中積聚,下痢頻多,久而不痊,轉甚羸瘦;

二曰心疳,其候渾身壯熱,吐痢無常,頰赤面黃,胸膈煩滿鼻干心躁,口舌生瘡,痢久不痊,多下膿血,有時盜汗,或乃虛驚;

三曰脾疳,其候腹多筋脈喘促氣粗,乳食不多,心腹脹滿,多啼咳逆面色萎黃,骨立毛焦,形枯力劣,胸膈壅悶,水谷不消,口鼻常乾,好吃泥土,情意不悅,愛暗憎明,腸胃不和,痢多酸臭;

四曰肺疳,其候咳嗽氣逆,皮毛乾焦,饒涕多啼,咽喉不利,揉鼻咬甲,壯熱憎寒,口鼻生瘡,唇邊赤癢,腹內氣脹,乳食漸稀,大腸不調,頻頻泄痢,糞中米出,皮上粟生;

五曰腎疳,其候肌肉消瘦齒齦生瘡,寒熱時作,口鼻乾燥,腦熱如火,腳冷如冰,吐逆既增,乳食減少,瀉痢頻並,下部開張,肛門不收,疳瘡癢痛。已上疾狀,並皆治療。

【用法用量】 每服一歲兒一圓,不計時候,溫米飲下,日進三服尤妙。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目錄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五疳保童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