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防治/類風濕關節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老年百病防治》 >> 結締組織及免疫性疾病 >> 類風濕關節炎
老年百病防治

老年百病防治目錄

類風濕關節炎是以慢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全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是感染後引起的自體免疫反應,招致以滑膜炎為基礎的關節病變。早期表現為遊走性關節紅、腫、熱、痛,晚期可引起關節的強直畸形和功能嚴重受損,甚至喪失勞動力。本病以輕型較多,重型少見。女性多於男性,約2~3∶1。大多發病於20~45歲,故老年類風濕關節炎多已至中、晚期,應積極防治,盡量減輕功能受損。

[發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認為有以下幾種:

1.感染因素。據研究,可能與支原體、EB病毒鏈球菌感染有關,但均未肯定。

2.體質因素。據觀察典型類風濕因子陽性的病例,多與某種組織相關抗原(HLA—DR4)有密切關聯。本病女性患者多於男性若干倍,有人推測性激素與發病可能也有一定關聯。

3.寒冷與潮濕。據觀察寒冷和潮濕是本病的兩個重要誘發因素。

4.其它因素。遺傳、過度疲勞營養不良外傷、感染、精神刺激等,也可能與發病有關。

中醫認為,本病「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由於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熱之邪,使肌肉、關節、經絡痹阻而形成本病。

臨床表現

本病發病多遲緩,關節症状出現前,可有乏力、低熱、食慾減退、手足發冷等全身前驅症状。雖然少數病人最初症状可為單一的關節痛關節炎,但大多數患者為對稱性的多關節炎。受累的關節以雙手關節(尤其近端指間關節及常指關節)、腕、膝、足關節最為多見,其次為肘、踝、肩、髖關節等。關節腫脹,伴有疼痛、壓痛和僵硬。關節腫時溫度增加,但表皮很少發紅。近端指間關節腫使手指呈梭形腫脹。慢性晚期患者,由於關節活動時用力的不同,出現關節的不同畸形。最常見的是掌指關節半脫位和手指的尺側偏斜。重症病例關節最終出現纖維性強直,膝、肘、腕多固定在屈位,嚴重影響病人的正常活動,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本病的另一組重要症状是關節外表現。約15%~25%的患者出現類風濕結節,多位於關節隆突部及經常受壓處(如肘關節鷹嘴突)。結節粘附骨膜肌腱腱鞘上。結節直徑自數毫米至數厘術,數量不多,有時只有一個。部分患者可有局灶性血管炎血管周圍炎的表現,少數病例血管炎可影響內臟,引起腸穿孔心包炎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等。關節外血管炎表現,可呈甲床的裂片樣出血(末梢動脈炎)、下肢皮膚慢性潰瘍周圍神經炎無菌骨壞死等。有時可引起肺的病變,如胸膜炎胸腔積液

[預防措施]

1.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2.積極治療感染性疾病。及早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及體內其它感染病灶。

3.注意防寒防潮。特別是潮濕、寒冷地區更應做好防病工作,避免受寒、淋雨、受潮,關節處注意保暖,不穿濕鞋、濕襪等,勞動或運動後應及時更換濕衣。墊褥、被蓋,應勤洗勤曬,以保持清潔乾燥。

4.加強生活調攝。避免過度疲勞,飲食有常,房室有節,起居作息規律化。

5.藥酒預防。對經常從事井下、捕撈、漁業、水上作業、露天作業等工作人員可適當服些活血通絡,祛風散寒的藥酒。如取糧食酒3~5斤,加靈仙30克、杜仲30克、桂枝30克、細辛10克、當歸30克、桑枝60克、獨活30克、羌活20克、木瓜30克、茯苓30克。浸泡一周以上,即可飲用。每天飲1兩,分次飲服。

[治療方法]

類風濕關節炎目前尚無特殊療法內科治療的目的在於控制炎症、緩解症状;控制病情進展、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骨破壞和關節畸形

1.一般療法。有發熱及關節明顯腫痛時,應臥位休息。症状基本控制後,可適當活動。過度休息和限制活動,反而導致關節廢用,肌肉萎縮,影響關節功能。休息或輕工作應與治療性鍛煉相結合。

2.藥物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非特異性的對症治療藥,這類藥對致病的免疫反應以及病的進程並無影響,副作用主要是引起胃炎胃潰瘍。可選阿斯匹林0.6克,每日4次,飯後服或用腸溶片;或消炎痛25~50毫克,每日3次;或布洛芬0.2克,每日3次;或炎痛息康20毫克,每日1次。激素對一般病例不是首選藥,對病情急重,或其他治療不效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第二類為改變病情藥,常用硫代蘋果酸金鈉硫代葡萄糖金,劑量最初二三次為每次~25毫克,以後50毫克,皆每周肌肉注射1次,直至發生療效後,減少劑量或延長注射間隔期;或青黴胺口服,最初劑量125毫克,每日2次,一個月後劑量可加倍,再一個月後如仍無明顯效果,劑量再增至250毫克,每日3次,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症状多於服用三個月後改善,有時需服半年始生效;或用雷公藤,各地製劑及劑量不一,效果也有差別。如上述藥物皆無效時可考慮用免疫抑制劑。常用的有環磷醯胺100毫克,每日1次,或200毫克,隔日1次。

3.中醫辨證論治風濕熱痹,表現為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得冷稍舒,痛不可觸,口渴者,可選用白虎桂枝湯加味(知母15克、石膏30克、威靈仙15克、桂枝10克、銀花15克、粳米30克、甘草10克)以清熱通絡,祛風除濕;風寒濕痹,表現為關節疼痛,重著,屈伸不利,有時呈遊走性,得熱痛減,遇寒痛增者,可選蠲痹湯加減(羌活10克、獨活10克、桂枝10克、秦艽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海風藤15克、桑枝10克、乳香10克、木香10克)以祛風散寒逐濕,溫通經脈;痰瘀痹阻,表現為疼痛時輕時重,關節腫大,甚至強直畸形,屈伸不利,可用桃紅飲加減(桃仁10克、紅花10克、川芎6克、當歸尾10克、威靈仙15克、地鱉蟲10克、白芥子10克、全蠍3克)以化痰祛瘀,搜風通絡;肝腎虧虛,表現腰膝冷痛,肢體屈伸不利,麻木不仁,可用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10克、寄生15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細辛3克、秦艽10克、茯苓12克、肉桂心2克、防風10克、川芎6克、人蔘12克、甘草6克、當歸10克、芍藥10克、乾地黃15克)以祛風除濕、補益肝腎

4.單方驗方。(1)老鸛草豨薟草各30克,水煎服。(2)寬筋藤絡石藤雞血藤、銀花藤、海風藤各15克,水煎服。(3)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克,煎服。以上用於風寒濕痹。(4)青風藤15克、漢防已10克,水煎服。(5)五加皮10克、忍冬藤30克、水煎服。上兩方可用於風濕熱痹。

5.藥酒治療。白花蛇酒:白花蛇(干)90克、羌活、防風、秦艽、當歸、五加皮各30克,明天麻24克,浸入3~5斤白酒中,一月左右取服,每日2次,每次半兩至1兩;或青風藤、海風藤、穿山甲、追地風、五加皮各30克,白酒500毫升,裝入罐內,隔水蒸煮1小時,去藥留酒,早晚各服30毫升。亦可選史國公藥酒風濕骨痛藥酒等。藥酒適用於會飲酒的患者。有胃病肝病患者不適飲藥酒。

6.常用中成藥。如豨薟丸、風濕豨桐片、大活絡丸小活絡丸舒筋活絡丸人蔘再造丸二妙丸、雞血藤浸膏片、益腎蠲痹丸等。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7.外貼膏藥。可選傷濕止痛膏關節鎮痛膏、麝香壯骨膏等貼敷患處。或食鹽500克,小茴香120克,炒熱,布包熨患處。

8.針灸治療上肢肩肘關節,可取肩髃、曲池合谷肺俞;上肢腕、掌指關節可取外關、合谷、中渚;下肢關節取腎俞腰俞環跳足三里陽陵泉解溪崑崙太溪等。實證用瀉法,虛證補法。對酸、痛、軟麻木者多灸少針;脹痛、紅腫者只針不灸。

9.推拿治療。推拿可給病人機體一種被動運動,因此與其它體育運動一樣可以增強病人體質,扶正祛邪。經常可見一些類風濕脊柱炎病人通過推拿,不但可減輕關節的強直,同時可見病人食慾好轉,面色紅潤。推拿療法還可解除局部痙攣使粘連逐步松解,從而有利於恢復關節的功能活動。推法:用大拇指端的羅紋面或偏峰著力於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腕部作往返均勻的擺動,隨著腕部的擺動,拇指端作緩慢移動。拿法: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或用四指作對稱用力,提拿患者的病處或穴位,進行一緊一松的拿捏。

10.氣功鍛煉。通過練功可使病人自己主動投入與疾病作鬥爭的醫療過程,對戰勝疾病,鞏固療效,恢復勞動能力都有積極的意義,是病人康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患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練太極拳八段錦、鶴翔庄,並在氣功師指導下進行練習。

參看

32 結締組織及免疫性疾病 | 結節性多動脈炎 32
關於「老年病防治/類風濕關節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