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石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絡石藤
Luò Shí Ténɡ
絡石藤
別名 絡石、石鯪、鯪石、明石、懸石、雲花、雲珠、雲英、雲丹、石蹉、略石、領石、石龍蘼、耐冬、絡石草、鬼系腰、石薜荔、白花藤、爬山虎、過牆風、爬牆虎、鹿角草、羊角藤、乳風繩、石氣柑、萬字金銀、沿壁藤、鐵線草、風藤、折骨草、交腳風、合掌藤、雙合草、剃頭草、石磋、石龍藤、石血、白花藤紅對葉腎、對葉藤、石南藤、石邦藤、騎牆虎、藤絡、見水生、苦連藤、軟筋藤
功效作用 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用於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痹癰腫,跌扑損傷。
英文名 CAULIS TRACHELOSPERMI
始載於 本草綱目拾遺
毒性 無毒
歸經 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絡石藤(ChineseStarjasmineStem),別名紅對葉腎白花藤,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的帶葉藤莖。性微寒,味苦。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用於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痹、癰腫、跌扑損傷。

  

目錄

簡介

【英文名】

CAULIS TRACHELOSPERMI

【來源】

本品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 的乾燥帶葉藤莖。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雜質,晒乾。

【製法】

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性狀】

本品莖呈圓柱形,彎曲,多分枝,長短不一,直徑1~5mm;表面紅褐色,有點狀皮孔及不定根;質硬,斷面淡黃白色,常中空。葉對生,有短柄;展平後葉片呈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8cm,寬0。7~3。5cm;全緣,略反卷,上表面暗綠色或棕綠色,下表面色較淡,革質。氣微,味微苦。

【鑒別】

本品莖的橫切面:木栓層為棕紅色數列木栓細胞;表面可見單細胞非腺毛,壁厚,具壁。木栓層內側為石細胞環帶,木栓層與石細胞環帶之間有草酸鈣方晶分布。皮層狹窄。韌皮部薄,外側有非木化的纖維束,斷續排列成環。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均由木化細胞組成,導管多單個散在。木質部內方尚有形成層及內生韌皮部。髓部木化纖維成束,周圍薄壁細胞內含草酸鈣方晶。散在髓部常破裂。

性味歸經】

苦,微寒。歸心、肝、腎經。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用於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痹,癰腫,跌扑損傷。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貯藏】

絡石藤

置乾燥處。

【備註】

(1)風濕痹痛偏熱者較為適宜,可單味浸酒服,也可與木瓜海風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治瘡瘍腫痛之症,常與乳香、沒藥、瓜蔞甘草皂角刺配伍。  

形態特徵

絡石藤

常綠木質藤本,長達10m,具乳汁。莖褐色,多分枝,嫩枝被柔毛。葉對生,具短柄,幼時被灰褐色柔毛,後脫落;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2-10cm,寬1-4.5cm,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全緣,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被細柔毛。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花白色,高腳碟狀,萼小,5深裂;花管外被細柔毛,筒中部膨大;花冠反卷,5裂,右向旋轉排列,花冠外面和喉部也有柔毛;雄蕊5,著生在花冠筒中部,花藥頂端不伸出花冠喉部外;花盤環狀5裂,與子房等長;心皮2,胚珠多數。果長圓柱形,長約15cm,近於水平展開。種子線形而扁,褐色,頂端具種毛。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姓名大觀

別名:石鯪、明石、懸石、雲珠、雲丹、石磋、略石、領石、石龍藤、耐冬、石血、白花藤紅對葉腎、對葉藤、石南藤過牆風爬山虎、石邦藤、騎牆虎、風藤、折骨草、交腳風、鐵線草、藤絡、見水生、苦連藤、軟筋藤、萬字金銀、石氣柑

漢語拼音:luoshiteng

英文名:ChineseStarjasmineStem

拉丁名: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Lindl.)

Lem.[RhynchospermumjasminoidesLindl.」

絡石藤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

本品50%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  

血管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絡石藤

牛蒡甙可刺激冷血及溫血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使呼吸加快,大劑量引起呼吸衰竭,對心臟作用較弱,可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並使小鼠皮膚髮紅、腹瀉。此外對離體兔腸及子宮卻有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給大鼠腹腔注射250mg/kg,對足浮腫有60%以上抑制率;小鼠皮下注射l00mg/kg對醋酸扭體反應有30%以上的抑制率。  

中藥化學成分

藤莖含牛蒡甙(arctiin),絡石甙(trachelosi-

de),去甲絡石甙(nortracheloside),穗羅漢松樹脂酚甙(matairesinoside),橡膠肌醇(dambonitol)[1],牛蒡甙元(arctigen-

in),穗羅漢松樹脂酚(matariresinol),絡石甙元(trachelogenin),去甲絡石甙元(nortrachelogenin)[2]。莖葉生物鹼冠狗牙花定鹼(coronaridine),伏康京鹼(voacangine),白堅木辛鹼

(apparicine),狗牙花任鹼(conoflorine),19-表伏康任鹼(19-epivoacangarine)[3],伏康鹼(vobasine),伊波加因鹼(ibogaine)及山辣椒鹼(tabernaemontanine)[4]等。葉還含黃酮類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7-O-葡萄糖甙(apigenin-7-O-glucoside),芹菜素-7-O-龍膽二糖甙(apigenin-7-O-gentiovioside),芹菜素-7-O-新橙皮糖甙(apigenin-7-O-neohesperid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

木犀草素-7-O-葡萄糖(luteolin-7-O-glucoside),木犀草素-7-O-龍肥二糖甙(luteolin-7-O-gentiobioside)及木犀草素-4′-O-葡萄糖

絡石藤

甙(luteolin-4′-O-glucoside)[5]。全株含β-香樹脂醇(β-amyrin),β-香樹脂酸乙酸酯(β-amyrinacetate),羽扇豆醇(lupeol),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acetate),羽扇豆醇不飽和脂肪酸酯,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6]。  

各家論述

1.《綱目》:絡石,氣味平和,其功主筋骨關節風熱癰腫,變白耐老,即醫家鮮知用者,豈以其近賤而忽之耶。服之當浸酒耳。

2.《得配本草》:絡石,配射干山梔,治毒氣攻喉。配參、苓、龍骨,治白濁已甚。

3.《要藥分劑》:絡石之功,專於舒筋活絡。凡病人筋脈拘攣,不易伸屈者,服之無不獲效,不可忽之也。

4.《本草正義》:絡石氣味,《本經》謂之苦溫,蓋以功能通經活血而言之,故以為溫。然《本經》主治,純是熱症,則非溫熱可知,故《別錄》改作微寒,而《御覽》引李當之說,且以為大寒也。此物善走經脈,通達肢節,《本經》主風熱死肌,《別錄》養腎,主腰髖痛,堅筋,利關節,皆即此義。其治癰腫、喉舌腫,口乾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別錄》謂其除那氣,則以邪熱而言。凡《本經》、《別錄》邪氣二字,所賅最廣,其實各有所主,並非泛辭,讀者當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者。惟大驚入腹四字,則不甚可解,當付闊疑。恭謂療產後血結大良,蓋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絡,是以主之。又謂主蝮蛇瘡毒心悶,則清熱泄降,固解毒之良藥。又謂刀斧傷瘡,敷之立瘥,則又外治活血之神丹矣。藏器謂主一切風,即《本經》治風熱死肌,《別錄》利關節之義。今用以舒節活絡,宣通痹痛甚驗。

5.《本經》:主風熱死肌癰傷,口乾舌焦,癰腫不消,喉舌腫,水漿不下。

6.《別錄》:主大驚入腹,除邪氣,養腎,主腰髖痛,堅筋骨,利關節。

7.《藥性論》:主治喉痹。

8.《唐本草》:療產後血結。蝮蛇瘡,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悶;刀斧傷諸瘡,封之。

9.《本草拾遺》:煮汁服之,主一切風。

絡石藤

10.《中國藥植志》:祛風止痛,通絡消腫。適用於關節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諸瘡,去咽喉腫痛。

11.《中國藥植圖鑑》:預防流產

12.《江西草藥》:祛風活絡,涼血止血。治關節炎肺結核吐血外傷出血,風火牙痛,瘰癧,毒蛇咬傷。  

選方

①治筋骨痛:絡石藤一至二兩。浸酒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關節炎:絡石藤、五加根皮各一兩,牛膝根五錢。水煎服,白酒引。

③治肺結核:絡石藤一兩,地菍一兩,豬肺四兩。同炖,服湯食肺,每日劑。

④治吐血:絡石藤葉一兩,雪見草、烏韭各五錢。水煎服。(②--④方均出《江西草藥》)

⑤治腫瘍毒氣凝聚作痛:鬼系腰一兩(洗淨晒乾),皂角刺一兩(銼,新瓦上炒黃),瓜蔞大者一個(杵,炒,用仁),甘草節五分,沒藥、明乳香各三錢(另研)。上每服一兩,水酒各半煎。潰後慎之。(《外科精要》止痛靈寶散)

⑥治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須臾欲絕:絡石草二兩。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盞,去滓,細細吃。(《近效方》)

⑦治外傷出血:絡石藤適量。晒乾研末。撒敷,外加包紮。(《江西草藥》)  

動植物形態

絡石藤

常綠木質藤本,長達10m。全株具乳汁。莖圓柱形,有皮孔;嫩枝被黃色柔毛,老時漸無毛。葉對生,革質或近革質,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10cm,寬1-4.5cm;上面無毛,下面被疏短柔毛;側脈每邊6-12條。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二歧,花白色,芳香;花萼5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頂部反卷,基部具10個鱗片狀腺體;花蕾頂端鈍,花冠筒圓筒形,中部膨大,花冠裂片5,向右覆蓋;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中部,腹部粘生在柱頭上,花藥箭頭狀,基部具耳,隱藏在花喉內;花盤環狀5裂,與子房等長;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無毛,花柱圓柱狀,柱頭卵圓形。蓇葖答果叉生,無毛,線狀披針形;種子多數,褐色,線形,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花期3-7月,果期7-12月。  

功能效用

性味

苦,辛,性微寒  

歸經

心,肝,腎經治  

用法用量

內服:煎場,6~15g單味可用至30g;浸酒,30-60g;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汁塗。  

功效

通絡止痛,涼血清熱,解毒消腫  

主治

風濕痹痛,腰膝酸痛,筋脈拘攣,咽喉腫痛,疔瘡腫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功效分類

祛風藥;止血藥  

用藥禁忌

《本草經疏》 :陰臟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生態環境

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溪邊、路旁、林綠或雜木林中,常纏繞於樹上或攀援於牆壁、岩石上。  

採收和儲藏

栽種3~4年後秋末剪取藤莖,截成25~30cm長,紮成小把,晒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台灣等地。主產於江蘇徐州、南京、鎮江,安徽蕪湖,湖北孝感,山東青島;此外,廣東、廣西亦產。銷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山東、遼寧、北京。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性喜溫暖,濕潤,半陰。不擇土壤,耐一定乾旱,但忌水澇。  

栽培技術

採用播種、壓條、扦插繁殖。通常以壓條為主,在2~3月把老藤分段埋入土中,深3-4cm,待至翌年被埋壓的部分長出新根時,剪斷與老藤的聯繫,另行移栽。  

採收及加工

冬季至次年春季割取帶葉的藤莖,除淨雜質,晒乾,紮成小捆。用水洗去泥土,揀淨雜質,稍浸泡,潤透,切斷,晒乾。 《雷公炮炙論》 :」凡採得(絡石藤)後,用粗布揩葉上、莖蔓上毛了,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時,出,切,日干,任用。」  

炮製方法

用水洗去泥土,揀淨雜質,稍浸泡,潤透,切斷,晒乾。《雷公炮炙論》:凡採得(絡石藤)後,用粗布揩葉上、莖蔓上毛了,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時,出,切,日干,任用。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藤莖圓柱形,多分枝,直徑0.2-1cm;表面紅棕色,具點狀皮孔和不定根;質較硬,折斷面纖維狀,黃白色,有時中空。葉對生,具短柄,完整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10cm,寬0.8-3.5cm,先端漸尖或鈍,有時微凹,葉緣略反卷,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較淺,葉脈羽狀,下表面較清晰,稍凸起;革質,折斷時可見白色綿毛狀絲。氣微,味微苦。

以葉多、色綠者為佳。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

木栓層為數列切向延長的細胞,內含棕色物質。皮層外側石細胞排列成環,有的含草酸鈣方晶,皮層內側散有石細胞群和纖維束。中柱鞘纖維束環列,伴有石細胞。維管束雙韌型,韌皮部散有少數分泌細胞,形成層成環,木質部發達,導管直徑有的可達130μm,木射線細胞1-3列,木化,內生韌皮部內側有纖維束和石細胞散在,有的周圍薄壁細胞內含草酸鈣方晶,髓部常破裂。本品薄壁組織中有乳管分布。  

葉橫切面

上、下表皮各1列,下表皮有氣孔和非腺毛。柵欄細胞2-3列,穿過主脈。主脈維管束雙韌型,淺槽狀,韌皮部外側有纖維群,以下方為多。薄壁組織中有乳汁管。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和簇晶。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2g,加乙酸乙酯20ml,水浴迴流30min,濾過。濾液濃縮至3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木犀草素,加乙酸乙酯溶解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將上述兩種溶液分別點樣於矽膠G薄層板上,用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展開,取出晾乾後,噴霧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於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熒光,供試品色譜中應與對照品色譜在相同的位置處顯黃色熒光斑點。

絡石藤

  

相關記錄

本品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唐.《新修本草》載:「此物生陰濕處,冬夏常青,實黑而圓,其莖蔓延繞樹石側,若在石間者,葉細厚而圓短,繞樹生者,葉大而薄,人家亦種之,俗名耐冬,山南人謂之石血,……《別錄》謂之石龍藤」。

其後《本草拾遺》中稱「絡石……在石者良,在木者隨木有功,生山之陰,與薜荔相似,更有木蓮、石血、地錦等十餘種藤,並是其類,……若呼石血為絡石,殊誤爾。石血葉尖,一頭赤,絡石葉圓,正青。」

《圖經本草》述"絡石……葉圓如細,正青,冬青不凋,其莖蔓延,莖節著處,即生根須,包絡石上,以此得名,花白子黑,……薜荔與此極相類,但莖葉粗大如藤狀,……木蓮更大如絡石,其實若蓮房,……石血極與絡石相類,但葉頭尖而赤耳。」

又《本草綱目》載:「絡石貼石而生,其蔓折之有白汁,其葉小於指頭,厚實木強,面青背淡,澀而不光,有尖葉、圓葉二種,功用相同,蓋一物也。」

根據唐《新修本草》、《本草拾遺》及宋《圖經本草》所述葉形及《新修本草》所述果實形狀似均指薜荔而言,但《圖經本草》所述花的顏色又與夾竹桃科絡石相似。《本草綱目》有尖葉、圓葉兩種,尖葉似夾竹桃科絡石,圓葉似薜荔。因此,可認為古代所用絡石藤為絡石藤和薜荔的藤。而今所用除絡石外,尚有多種。

參看

關於「絡石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