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白花藤
Bái Huā Ténɡ
別名 大發汗、白藤、大豆毛、斷腸葉、活血大力王
功效作用 祛風除濕活血止血。主風寒感冒類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閉經外傷出血
英文名 root of Threeflower Clematis
始載於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毒性 有毒
歸經 肝經
藥性
藥味

藥名:白花藤

別名:大發汗白藤大豆毛、斷腸葉、活血大力王。

漢語拼音:bai hua teng

英文名:root of Threeflower Clemati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llettia bonatiana Pamp.

歸經:肝經

中藥化學成分:原白頭翁素水化物葡萄糖甙(Protoanemonin hydrate glucoside)。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止血

考證: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科屬分類:毛茛

主治:風寒感冒類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閉經外傷出血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m上下的山坡灌木叢中或陰濕地。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葉鮮用;根、藤,洗淨,切片晒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雲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滇桂崖豆藤 攀援狀港口木,長達10m。小枝密生短茸毛。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長約30cm,小葉11-13,葉片卵圓形,長5-8cm,寬2-3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至心形,幼葉兩面密生絲門面茸毛,老葉近無毛,葉軸及花梗均被毛。總狀花序腋生,長3-7cm;花單生或成對生,長約2.5cm;花萼鐘形,5裂;花冠蝶形,淡紫色、綠白色;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花柱彎曲,柱頭小。莢果線形,長約10cm,寬1.8cm,有黃色長茸毛。種子4顆。花期4-6月,果期6-10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0.6g;或研末,第次-0.3g;或浸酒。外用:葉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出處: 《中華本草》  

本草綱目上的論述

【集解】恭曰∶生嶺南、交州、廣州平澤。苗似野葛。葉似女貞莖葉俱無毛而白花。

其根似葛而骨柔,皮濃肉白,大療毒,用根不用苗。

保升曰∶蔓生白花,葉有細毛,根似牡丹,骨柔皮白而濃,凌冬不凋。

曰∶凡使勿用菜花藤,真相似,只是味酸澀。白花藤味甘香,採得去根細銼,陰乾用。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解諸藥、菜、肉中毒。漬酒,主虛勞風熱(《唐本》)。

【發明】時珍曰∶蘇言用根,雷言用苗,都可用爾。按∶葛洪《肘後

雲∶席辨刺史在嶺南日久,言俚人皆因飲食入毒,多不即覺,漸不能食,或心中漸脹,

先寒

關於「白花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