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韭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fnw.jpg

Stenoloma chusanum(L.)Ching(林橡科)

別名:小葉野雞尾、小金芯草、解毒藤、金粉藤、仙鶴尾、鳳尾連、孔雀尾

植物特徵:高60~100厘米,根狀莖橫走,疏生褐色鑽狀鱗片,葉柄禾桿色,葉片3~4回羽狀裂,小羽片用裂片多數,先端多少呈截形。抱子囊群位乾裂片頂部,頂生於小脈上。

生於山坡林中,溝邊陰濕處。[附註]與本植物相近有烏藏[Onvcmum]aPon1cum(Thunb.) Kze.〕,末回小羽片3裂,裂片披針形,先端有短尖,抱子囊群成熟時,滿布裂片面。與本種常相混用,有人認為烏韭效好。

藥用部分:全草。

採集時間:四季可采。

性能:性寒,味苦;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驗方:

1.食物中毒、農藥中毒:鳥韭100~20克,搗爛取汁,冷開水沖服。服用時忌鹽。

2.肝炎:烏韭加克,虎刺根、鳳尾草過江龍各加克,水煎去渣;豬肝 120克,用藥汁炖豬肝,服湯食肝。

3.痢疾:烏韭60克,米酒煎服。

4.創傷出血:(1)烏韭葉晒乾,研極細末撒患處,紗布包紮。(2)鮮烏韭葉搗爛,敷傷處,紗布包紮。

5.急性胃腸炎:鮮烏韭葉60克,生薑3克;冰糖15克,食鹽10克,煎水代茶飲。

關於「烏韭」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