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銀屑病
A+醫學百科 >> 副銀屑病 |
副銀屑病(parapsoriasis)為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紅斑鱗屑性皮膚病.
診斷要點:
1、多見於中年,男性多見。
2、皮損好發於軀幹和四肢。
3、皮損多種形態,可以為點滴狀、斑片狀。常為大小不一的淡紅色及黃紅色斑,境界不很清楚,無明顯浸潤,其上被有少量鱗屑。發展較慢,呈慢性經過。
4、病人無自覺症状。
治療要點:
3、PUVA治療。
目錄 |
副銀屑病的分類
1、點滴型副銀屑病:又稱慢性苔鮮狀糠疹。此型較常見,皮損為針頭至指甲大圓型或卵圓形淡紅色斑疹、斑丘疹,有輕微浸潤,表面覆蓋粘著性細薄鱗屑,無點狀出血現象。皮疹分布於軀幹及四肢等處。病程緩慢,新舊皮損可同時存在,缺乏自覺症状,最多見於青年,約2/3為男性。 2、 斑塊型副銀屑病:此型較少見,皮損為大小不一,界限清楚的淡紅色或紫褐色斑塊,直徑1-2cm,數目不定,可相互融合,上覆細薄鱗屑,無點狀出血現象。好發於軀幹和四肢近端。慢性經過,病久可形成苔鮮樣肥厚或萎縮,類似皮膚異色症。此型有的可演變為蕈樣肉芽腫。本型中有一種變異型稱為網狀副銀屑病,皮疹常呈全身性廣泛分布,紅色至棕紅色,由明顯萎縮的發亮扁平脫屑性丘疹組成網狀。病程持續數年至數十年後,在部分病例發展成皮膚淋巴瘤。
3、 苔鮮樣副銀屑病:此型極少見。皮損類似扁平苔鮮樣的扁平小丘疹,淡紅色或暗紅色損害排列成網狀斑片,可有點狀皮膚萎縮和異色症樣改變。好發於頸部兩側、軀幹和乳房處,極少見於顏面、掌跖及粘膜。
4、 痘瘡樣型副銀屑病:又稱為急性痘瘡樣苔鮮狀糠疹。此型罕見。皮損為針頭大至綠豆大圓型紅色或棕紅色丘疹,丘皰疹或膿皰,並易壞死、出血或結痂,表面覆蓋鱗屑,有的可發生水痘樣水皰。皮疹大多突然出現於軀幹、上肢屈側或腋部。愈後可留有輕度天花樣凹疤。病程長短不一,可呈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經過。多見於青年人,嬰兒及老年人罕見。
副銀屑病臨床表現
副銀屑病臨床表現-副銀屑病的臨床症状
皮膚異色病樣大斑塊狀副銀屑病(parapsoriasis engrandes plaques poikilodermiques)
① 好發於男性,多見於中年。
② 皮疹常對稱分布於乳房、臀部等皺襞處,特別是腋窩。
③ 皮疹除上述特徵外,伴有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和萎縮,可呈網狀分布。
④ 可伴瘙癢。
⑤ 病程慢性,可持續數年至數十年,部分病例可轉變成蕈樣肉芽腫或惡性網狀細胞增生症。
⑥ 組織病理示表皮變薄,真皮上部細胞浸潤,基底細胞液化變性。約半數病例確診或擬診為蕈樣肉芽腫。
大斑塊副銀屑病(large plaque parapsoriasis)此類可有皮膚異色病樣表現,並可發展成蕈樣肉芽腫。又可分為單純性大斑塊狀和皮膚異色病樣大斑塊狀兩種。其中單純性大斑塊狀副銀屑病臨床表現如下:
① 主要見於男性,多於40歲~60歲間發病。
② 好發於臀部、腋窩和女性乳房下等大的皺襞處。
③ 皮損呈大的斑片,直徑10cm大小,紫紅、黃紅或淡黃色,表面有細小皺紋或細小鱗屑,皮損境界清。
④ 組織病理象:12%有蕈樣肉芽腫和15%有擬診蕈樣肉芽腫的改變。
⑤ 有認為此型為皮膚異色病樣大斑塊狀的初期過渡型。
副銀屑病誘因
常見的誘發因素有以下幾點:
(1)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是副銀屑病病人常見的誘發因素,尤其對急性發病者、兒童患者。感染因素中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咽炎、扁桃體炎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B肝病毒感染對某些病人亦是誘發因素。所以副銀屑病患者要予防感冒。
(2)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已成為激發或加劇病情的首要因素。工作緊張,精神抑鬱、焦慮,過度悲傷、家庭糾紛、夫妻不和等諸多因素,常會導致心理平衡紊亂,繼而出現神經,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在銀屑病遺傳背景下,誘發副銀屑病或使其加重。
(3)外傷因素:包括燙傷、抓傷及手術等,在皮膚損傷處發生副銀屑病損害。
(4)飲食生活因素:不當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容忽視的誘發因素。飲食往往可激發或加劇副銀屑病的病情。如辛、辣食物及飲酒、牛羊肉、海鮮等,過度勞累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5)氣候環境因素:在自然環境因素中,季節、氣候與副銀屑病的關係密切。多數角屑病屬於冬季型,因為寒冷、潮濕是常見的誘發因素。 綜上所述,影響副銀屑病病情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個體,其影響不同,如果能找到相關的影響因素,加以適當控制或避免,就有可能延緩副銀屑病複發或控制病情。當然其影響因素常常不是單一的,需要患者細心地自我觀察發現。
歷史與現狀
古希臘人認為銀屑病是眾神的詛咒,並強迫銀屑病患者搖鈴,以防被傳染。可知的名人中林彪、史達林和曾國藩患有此種疾病。曾國藩患有嚴重的銀屑病,每晚要婢女為他搔癢方能入睡,終身未能痊癒。過去由於以主婦及餐飲業工作者較多,曾一度認為是他們用來洗手的清潔劑有關。由於當時社會認為銀屑病會傳染,為免客人錯誤進食含有皮屑的食物而被傳染,這些員工都會被餐廳解僱。現時普遍認為是因為生活壓力過大,以致病者的內分泌失調,從而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所以,醫生有時會為病者處方維生素B雜,以幫助紓緩壓力;亦有醫生認為病者應該多做帶氧運動,使身體的自然調節機制透過運動而自我調整。在香港,有很多學生和教師都有局部的銀屑病,主要集中在手掌、手臂、雙腿或肩膀。在美國,最近有藥廠發明了一種針劑,可以對嚴重患者的病程式控制制,使他們的皮膚回復光滑。這種針劑在2006年亦被引入到加拿大進行臨床測試。不過,這種針劑不能根治銀屑病,一旦停止注射,問題會立即重現。
據調查,銀屑病的發病率佔世界人口的0.1%~3%,黃種人發病率為0.1%~0.3%,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白種人明顯高於黃種人,黑種人次之。截至1998年,我國銀屑病患者已經達到280餘萬人。美國近年來的調查,其發病率為2.6%,患者多達600-700萬人,遠遠高於中國。因該病頑固難治,仍被列為當今世界皮膚科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是全世界皮膚科重點防治疾病之一。在近年來召開的全國銀屑病防治協作會議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醫與中西醫結合是防治銀屑病的方向。西醫抗癌藥和激素類藥物有嚴重的副作用,應盡量避免使用」。
其皮損特徵是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有明顯的季節性,多數患者病情春季,冬季加重,夏季緩解。全國總患病率為0.72‰,男性多於女性,北方多於南方,城市高於農村。初發年齡男性為20-39歲,女性為15-39歲為最多。近十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認為與工業污染和工作環境有關。
銀屑病病因尚未明了但初步觀察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遺傳因素。多認為本病受多基因控制,同時也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
②感染因素。有人認為是病毒感染所致,雖發現過在表皮棘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但至今病毒培養未能成功。鏈球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重要誘發因素,因急性點滴狀銀屑病發疹前常有急性扁桃體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③代謝障礙。有報告患者血清內脂質、膽固醇、球蛋白、糖、尿酸、鉀等增高,葉酸含量降低,但皆未能作出肯定結論。也有人報告皮損內多胺及花生四烯酸增加。
④免疫功能紊亂。有的患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有的血清IgG、IgA、IgE增高;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有抗 IgG抗體;有人用免疫熒光技術測到患者表皮角質層內有抗角質的自身抗體。
⑤精神因素。精神創傷和情緒緊張及過度勞累可誘發本病或使病情加重。
⑥其他。多數患者冬季複發、加重,夏季緩解或自然消退,但久病者季節規律性消失。也有的婦女患者經期前後加重,妊娠期皮疹消退,分娩後複發。氯喹、碳酸鋰及β腎上腺能阻滯藥等可使本病加重。
牛皮癬老是反覆發作的原因
牛皮癬是一種易複發的疾病,反覆發作的原因很多,不規範、不科學的治療和亂用藥物而造成牛皮癬服藥病情就減輕,停藥就複發的原因。除季節性的複發以外,還有日常飲食、生活習慣或病毒、細菌的感染,以及扁桃體炎、咽喉炎,如有以上發生應及時徹底治療。在此提醒患者朋友注意天氣變化,預防感冒,治病一定要到正規、專業的治療機構進行科學、規範治療。
1. 目前對於牛皮癬的治療大多中醫是針對血熱、血瘀和消除肝火旺的治療,這種治療能起到效果,但是這種治療所用的清熱解毒或者是臟腑調理的藥物,不能對牛皮癬的病根起到作用。
2. 西醫方面大部分的治療是採用外用藥膏或者其他的一些免疫製劑等來治療牛皮癬,這些治療見效快但只是針對病症的治療,沒有針對病灶根源去採取治療方法。所以,在遇到外界的誘因的情況下仍會複發。
綜上所述:牛皮癬的發病原因必須具備兩個因素:一是患者本身存在牛皮癬的易感基因。二是遇到相應的外界誘因的激發下才能導致牛皮癬的真正的發生。在治療方面必須對牛皮癬的易感基因進行抑制,從根源上消除患病隱患,這樣即使存在外界的誘因也不會導致牛皮癬的再次複發。
|
關於「副銀屑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