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馬型腦炎
A+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東方馬型腦炎 |
東方馬型腦炎(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是由東方馬型腦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主要侵犯馬和人。因本病1933年流行於美國東部一些農場的馬群,同年由Ten Broeck和Merrill從病馬中分離出病毒,故名叫東方馬型腦炎。臨床上以高熱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状為主。人偶然感染,但病死率可高達50%。東方馬型腦炎潛伏期為7~10天。一部分病人有前驅症状如倦怠、食慾缺乏、腹痛、咽痛、頭痛。
目錄 |
東方馬型腦炎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從本質上講東方馬型腦炎屬蟲媒病毒A組,且Ten Broeck株是其代表株。此病毒的特點是在電鏡下病毒顆粒為球形RNA病毒,有囊膜,直徑為40~60nm。其特性為病毒在pH5.1~5.7不穩;對乙醚、甲醛紫外線、脫氧膽酸鈉敏感;對胰酶不敏感;在-70℃的環境下可長期保存;但是如果在60℃環境中連續加熱10min即可滅活;能凝集1天齡雛雞和成年鵝紅細胞。此病毒致病力。此病毒並不難培養與繁殖,在雞胚、地鼠腎、豚鼠腎、猴腎、鴨腎等組結培養下良好繁殖;此病毒對動物也有較較的侵襲力和致病力,例如對於小白鼠、豚鼠和雞;同時,此病毒能使許多鳥類和齧齒類動物發病,如果在腦內接種和皮下接種此病毒的話。
本病有嚴格季節性,多在7~10月,以8月份為高峰。在人間流行前幾周,常先在家畜、家禽之間流行。本病毒對人的感染大多侵犯10歲以下兒童和50歲以上老年人。據統計10歲以下兒童約佔70%,男女無明顯差別。10~50歲間顯性感染少。
(二)發病機制:
被受感染節肢動物一般是蚊子叮咬之後,病毒在局部組織及局部淋巴結複製病毒並傳播到全身,傳播到腦部引起腦部的變性。感染嚴重程度和敗血症的發生與持續取決於神經系統外局部組織內病毒複製的階段,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清除病毒的速度以及特異性抗體的出現,個人自身的免疫能力也有影響,故而不同患者不同病情臨床表現較大差異。
病理改變:肉眼可見大腦充血水腫,並有多處有出血灶,廣泛的神經細胞變性。顯微鏡檢查見神經細胞變性壞死,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多形核白細胞浸潤形成,膠質細胞增生和多形核白細胞堆積形成結節。
東方馬型腦炎的症状
1.臨床表現
本病的潛伏期為7~10天。一般來說,臨床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熱期
發熱:起病很急,出現寒戰、高熱。處於此階段的患者體溫變化較為特殊,一開始體溫從正常很快升至39℃以上,大概過了兩三天後下降,然後再繼續上升。此時預示著該患者已經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極期
高熱:患者體溫將會進入40℃以上。
明顯中樞神經系統症状體征:部分病人有眼肌麻痹,眼瞼下垂、偏視;劇烈頭痛、嘔吐、肌張力增強,譫妄或嗜睡,很快進入昏迷或驚厥;
病重者因嚴重腦水腫發展成腦疝,引起呼吸不規則,直至呼吸心跳停止;也可因合併肺感染而死亡;
第三階段:恢復期
發熱:患者進入恢期後,各種症状逐漸改善和恢復,一般來說,體溫也跟著逐漸下降,但是如果患者病情較重的話,那發熱時間有持續長一點。症状和其它各項體征都有明顯好轉。
神經系統症状體征:通常遺留有語言障礙、嗜睡狀、定向力差,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或步態失調等。
2.診斷
根據臨床的發熱及神經系統表現,主要靠血清學檢查和流行病學資料做出診斷。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中和抗體或凝血抑制試驗抗體4倍升高可確診。
東方馬型腦炎的診斷
東方馬型腦炎的檢查化驗
1、血清學檢查:血清抗體陽性,但是目前為止雖然發現人群血清抗體陽性,但尚未見本病例報告。
2、抑制試驗:取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中和抗體或凝血抑制試驗抗體4倍升高才可確診
3、血象: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多在(10~15)×109/L,中性粒細胞0.9以上,部分病人有類白血病反應。至恢復期,血象大致恢復正常。
4、腦脊液:壓力稍高,細胞計數在(0.1~1.0)×109/L,大多在0.3×109/L以下,病初多為中性白細胞,以後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稍增高,糖、氯化物正常。
5、病毒分離:從死者腦組織作小鼠腦內接種或雞胚接種進行病毒分離,可獲陽性結果。
6、中和試驗:各毒株之間的鑒別以及它們與其他腦炎的鑒別,包括交叉保護試驗和交叉蝕斑抑制試驗。
7.最近建立的PCR檢測技術是鑒別幾種腦炎病毒的最佳方法。
東方馬型腦炎的鑒別診斷
在美洲本病須與西方馬腦炎、聖路易腦炎、單純皰疹性腦炎等鑒別診斷。例如西方馬腦炎、聖路易腦炎的主要特點如下所述:
1、西方馬腦炎
是由西方馬型腦炎病毒引起的人馬共患的病毒性疾病。因首先發現於美國西部,故稱為西方馬型腦炎。主要臨床表現與東方馬腦炎相似,但要比東方馬腦炎輕,病死率亦低。西方馬型腦炎病程3~5 天,大多在8~14 天。成年人多無後遺症,乳幼兒後遺症常有智能低下、情緒不穩、四肢強直性癱瘓;老年患者則表現為精神障礙和人格改變。
2、聖路易腦炎
大多為隱性感染,臨床症状與其他病毒性腦炎相似,以發熱、頭痛和中樞神經系統症状為主要症状,一般持續數天後即可完全恢復,通常病程經過良好,少數患者病後留有不同程度後遺症。
3.單純皰疹性腦炎
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可有口唇皰疹史,體溫可達38.4-40.0℃,並有頭痛輕微的意識和人格改變,有時以全身性或部分性運動性發作為首發症狀。前驅期有發熱、頭痛、肌痛、嗜睡、腹痛和腹瀉等症状。
東方馬型腦炎的併發症
肺部感染最為常見,導致支氣管肺炎和肺不張,合併肺水腫。其次有腦水腫、腦疝、枕骨後褥瘡、皮膚膿癤、口腔感染和敗血症等。
東方馬型腦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措施:
這是預防本病重要環節。初秋時要在門和窗上安置紗網以防止蚊子進入房間里。在畜圈內噴洒殺蟲劑,人們在外勞作時應穿著長袖衣服和長褲以及應用驅蟲劑如二乙基甲苯醯胺可以幫助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2.預防接種
接種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病毒性腦炎的發生。目前使用單價(東方馬型腦炎)疫苗、雙價(東馬加西馬)疫苗和三價(東馬、西馬和委內瑞拉馬腦炎)疫苗,對馬等家畜有較好的保護作用。目前人群疫苗接種,尚處在實驗階段。使用恢復期血清,對人群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和治療作用。
東方馬型腦炎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對症治療、支持治療和精心護理可減少病死率。
一般治療
注意飲食和營養,供應足夠水份,高熱、昏迷、驚厥患者易失水,故宜補足量液體,成人一般每日~2000ml,小兒每日~80ml/kg,但輸液不宜多,以防腦水腫,加重病情。對昏迷患者宜採用鼻飼。
對症治療
1.高熱的處理 室溫爭取降至30℃以下。高溫病人可採用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使體溫保持在38~39℃(肛溫)之間。一般可肌注安乃近,成人0.5g,每4~6小時一次,幼兒可用安乃近肛塞,避免用過量的退熱藥,以免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虛脫。
2.驚厥的處理 可使用鎮靜止痙劑,如地西泮、水合氯醛、苯妥英鈉、阿米妥鈉等,應對發生驚厥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①因腦水腫所致者,應以脫水藥物治療為主,可用20%甘露醇(1~1.5g/kg),在20~30分鐘內靜脈滴完,必要時4~6小時重複使用。同時可合用呋塞米、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以防止應用脫水劑後的反跳。②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換氣困難致腦細胞缺氧者,則應給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加壓呼吸。③因高溫所致者,應以降溫為主。
3.呼吸障礙和呼吸衰竭的處理 喉部痰鳴音增多而影響呼吸時,可經口腔或鼻腔吸引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因腦水腫、腦疝而致呼吸衰竭者,可給予脫水劑、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因驚厥發生的屏氣,可按驚厥處理。如因假性延髓麻痹或延腦麻痹而自主呼吸停止者,應立即作氣管切開或插管。如自主呼吸存在但呼吸淺弱者,可使用呼吸興奮劑如山梗菜鹼、尼可剎米、利他林等。
藥物治療
在疾病早期可應用廣譜抗病毒藥物。不論是抗病毒核苷類藥物還是α-干擾素,其療效均不確切,儘管證明α-干擾素可以降低實驗動物感染的死亡率。
(二)預後
如能及時處理,多數病人可順利度過極期而恢復。預後與病變的範圍和病情的輕重有關。腦部病變較局限且未侵犯"生命中樞"或是病情較輕時,其預後往往良好。如昏迷持續時間較長,或有頻繁驚厥時,腦部缺氧及病理變化加重,預後多較差,容易留有神經、精神的後遺症。
東方馬型腦炎的護理
康復治療的重點在於智力、吞咽、語言和肢體功能等的鍛煉,可採用理療、體療、中藥、針灸、按摩、推拿等治療,以促進恢復。
東方馬型腦炎吃什麼好?
食療:
1.大蒜5~10克,去皮搗爛,加涼開水500亳升,泡水取汁,放適量白糖,分~3次服用,連有5~7天。
以防治流腦。
3.核桃仁00克,紅棗12枚,加冰糖炖服,每天1劑,直至病情全部好轉止。
5.豆漿500毫升,蜂蜜2湯匙,分兩次服用。
6.綠豆50克,紅棗10枚,加水煮至豆爛,放白糖適量,分次服食。
東方馬型腦炎吃什麼好?
病兒的飲食及營養的供給:輕者給以營養豐富、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要少量多次,以減少嘔吐。重者由醫務人員靜脈輸液或鼻飼補充營養和熱量。要充足供給水分,特別是服磺胺藥者,要勤喂水,以利於藥物排出,預防尿中產生磺胺結晶,減少對腎臟的損害。並且要注意觀察尿的顏色、尿量,隔日隔尿送化驗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腎功能障礙。
患者不適宜吃高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品。
參看
|
關於「東方馬型腦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