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其它病毒性胃腸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病毒感染 >> 病毒性胃腸炎 >> 其它病毒性胃腸炎
傳染病學

傳染病學目錄

(一)腸腺病毒胃腸炎 腸腺病毒是嬰幼兒腹瀉的重要病原體。屬於普通腺病毒的40、41血清型,外形與普通腺病毒相同,為直徑70~80nm的雙鏈DNA病毒,主要侵犯嬰幼兒,通過人與人的接觸傳播,也可經糞-口途徑及呼吸道傳播。本病無明顯季節性,夏秋季略多。可呈暴發流行臨床表現為較重的腹瀉,稀水樣便,每日~30次不等。常有呼吸道症状。如咽炎鼻炎咳嗽等,發熱嘔吐較輕,可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征。病程8~12天。多數患兒病後5~7個月內對蔗糖不耐受,並可伴有吸收不良。診斷根據免疫電鏡檢測糞便中腸腺病毒顆粒或用免疫熒光法等檢測糞便中腸腺病毒抗原

(二)星狀病毒胃腸炎 星狀病毒為一種直徑28~30nm的球形病毒顆粒,表面有5~6個星芒狀突起。在健康成人、兒童及嬰幼兒糞便均可查見此種病毒。目前認為當星狀病毒在腸道內大量繁殖時引起胃腸炎。本病無明顯季節性,一般為散發性,但也可呈暴發流行,無症状而攜帶病毒的乳兒可引起託兒所哺乳班幼兒胃腸炎的暴發流行。發病以嬰兒為多,臨床表現類似於輪狀病毒胃腸炎,但症状較輕。診斷主要根據大便接種人胚腎細胞培養後免疫電鏡或免疫熒光檢查結果。

(三)腸道病毒胃腸炎 腸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腸道病毒共71個血清型。腸道病毒胃腸炎並不多見,主要由埃可病毒2,3,6~9,11~14,18~20,22~24型及柯薩奇病毒A組4型、B組3、4型引起。冬夏季均可發生。嬰幼兒易感,並可在產嬰室、託兒所及家庭內引起流行。主要通過日常生活接觸經口感染。臨床表現為乏力畏寒、低熱、腹瀉稀水便,混有少量粘液,無膿血,日排便在10次以內。嘔吐較頻,有時可伴有腹痛肌肉疼痛。通常於發病後24小時左右症状好轉。確定診斷應根據病毒分離及血清學檢查

(四)冠狀病毒胃腸炎 冠狀病毒為球形RNA病毒,直徑120~230nm。病毒顆粒表面圍有花瓣樣突起。本病毒廣泛存在於鳥類及哺乳類動物,在非細菌性胃腸炎患者糞便中亦發現了一種冠狀病毒樣顆粒。成人及小兒均可罹患本病,臨床表現為慢性持續性腹瀉及吸收不良。

32 諾沃克類病毒胃腸炎 | 腸道病毒感染 32
關於「傳染病學/其它病毒性胃腸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