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宮內膜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急性子宮內膜炎

【概述】

子宮炎盆腔生殖器炎症之一,為婦女常見病,炎症可局限於一個部位,也可幾個部位同時發病。臨床上尤以後一種情況為多見,急性炎症有可能引起瀰漫性腹膜炎敗血症以致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後果。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體征易於診斷。窺器檢查時,應盡量採取宮腔排液送細菌培養及藥敏,同時塗片檢菌,供作用藥的參考。應避免反覆陰道檢查,防止感染擴散。

【治療措施】

(一)臥床休息:取半臥位以利宮腔分泌物外流。飲食以易消化高熱量的半流質飯為宜。須保持大便通暢。下腹部冷敷或用熱水袋、炒鹽、坎離砂中藥熱敷(詳見前治療原則)。

(二)控制感染:一般用青黴素400~800萬U靜滴/日,慶大黴素24萬U靜滴/日,須持續到症状完全消失後,可改為肌注持續1周左右停藥,可同時加用滅滴靈0.4g口服,每日3次。或根據症状、分泌物性質、細菌培養及藥敏選擇有力的抗生素

(三)對症治療:內服麥角流浸膏2ml或益母草流浸膏4ml,1日3次,共3天。促使子宮收縮感染性宮腔分泌物排出。

高熱者應予補液

病因學

經期不衛生、經期性交或性生活紊亂將體外或陰道、宮頸內的病原菌帶入宮腔。

病理改變】

輕度感染的內膜僅有充血水腫多形核白細胞及圓形細胞浸潤。感染嚴重則發生化膿、廣泛壞死,並可累及其下的肌層而成急性子肌炎

【臨床表現】

起病較急,有惡寒甚至寒戰發燒(38~40℃),脈搏加快,全身無力,出汗,下腹疼痛甚劇,下墜,腰酸。大量血性、膿性或水樣白帶,並有臭味。產後感染則惡露呈泥土色。

體征:病人下腹部壓痛。窺器檢查可見子宮口有大量膿性或污穢血性臭味分泌物外溢。雙合診時子宮頸舉痛。宮體因充血水腫而脹大,柔軟,壓痛明顯。化驗則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白細胞增多。

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炎

治療慢性子宮內膜炎的方法也可分為西醫、中醫治療兩大類。

西醫治療方法主要是去除病因:如因胎盤胎膜殘留引起的,可經刮宮祛除病灶;如因子宮內膜息肉或粘膜下肌瘤引起,應手術切除息肉及肌瘤;如果是帶環引起的,則應及時取環;老年人發生慢性子宮內膜炎時應行診刮術,並擴張宮頸口,以便引流通暢。治療同時,配合口服抗生素以防重複感染。 中醫治療以分型論治為主,可同時配合飲食療法,具體如下:

(1)濕熱內阻型:治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方用四妙丸(《成方便讀》)合桃仁紅花煎(《素庵醫案》)加減。

處方:黃柏10克 生薏仁20克 蒼朮10克牛膝10克 桃仁10克 紅花10克 赤芍10克當歸12克 川芎10克 敗醬草12克 紅藤12克 生甘草10克 若月經淋漓不斷,色紅,可加益母草10克,茜草15克,側柏葉12克活血化瘀,涼血止血;帶下量多色黃者,加車前子(包煎)20克,澤瀉15克以清利濕熱

(2)瘀血阻滯型:治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

處方:當歸10克 川芎10克 桃仁10克 紅花6克 赤芍12克 柴胡10克 川牛膝12克 枳殼10克 生地12克 若小腹疼痛明顯,加蒲黃10克,五靈脂10克,香附10克以活血行氣止痛。

(3)陰虛內熱型:治以滋陰清熱。方用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知母10克 黃柏10克 生地10克 山藥10克 山萸肉10克 丹皮10克 澤瀉10克 茯苓12克 女貞子12克 旱蓮草10克 若白帶色黃臭穢,則加敗醬草12克,生苡仁15克,車前子15克以清熱利濕止帶;若心煩急躁,則加炒山梔12克,鬱金10克,柴胡10克以疏肝理氣清熱

下面介紹幾個食療方,以輔助治療治療子宮內膜炎.

處方① 槐花苡米粥(《粥譜》):槐花10克苡米30克 冬瓜仁20克 大米適量 將槐花、冬瓜仁同煎成湯,去渣,放入苡米及大米同煮成粥服食。本方具有益氣祛濕之功。

處方② 生地黃雞(《飲膳正要》):生地黃250克 烏雞1隻 飴糖150克 將雞去毛,腸肚洗淨,細切,地黃與糖相混勻,納雞腹中,隔水蒸熟,不用鹽醋等調料。本方具有滋陰清熱之功。

自:民間中醫婦科網  

目錄

如何治療急性子宮內膜炎?

治療急性子宮內膜炎時常規要做細菌培養加藥物敏感試驗,以選擇高效的抗生素。在試驗結果未得出之前或無條件進行試驗者,可選用廣譜抗生素青黴素治療,皮試陰性後,予青黴素 80萬~160萬單位,每日肌注2次。細菌培養如為需氧菌,選用慶大黴素肌注,每次8萬單位,每8小時1次;如果培養結果為厭氧菌,選用滅滴靈比較適宜,口服每次 4克,每日3次。如果急性子宮內膜炎發生在產後或流產後,要考慮宮腔內是否還有胎盤、胎膜殘留。若宮腔內仍有殘留組織,則應在控制感染48~72小時後將其取出,並待病情穩定後徹底清宮,術後給予催產素10單位肌注,並口服益母草膏生化湯,以促進子宮收縮,抗生素仍繼續應用。如果患者帶有宮內節育器,要儘快取出;患粘膜下子宮肌瘤或息肉時,也要進行手術治療,而不能僅僅依靠抗生素。

中醫治療本病採取辨證論治的方法。認為本病多發生在產後,患者氣血虧虛,故雖然病屬熱證,也不能過於攻伐,應視患者情況在克伐邪氣的同時,加用益氣補血之品。具體治療如下:

(1)濕熱蘊結型:治以清熱利濕,活血止痛。方用四妙丸(《成方便讀》)合解毒活血湯(《醫林改錯》)加減。

處方:蒼朮10克 黃柏10克 牛膝10克 連翹15克 赤芍12克 丹皮12克 生薏仁15克 桃仁10克 丹參20克 柴胡10克 紅藤15克 生甘草10克

若伴有乏力舌體胖大、邊有齒痕等氣虛之象,可加太子參15克,炒白朮12克,雲苓15克以益氣健脾利濕;若經血淋漓不斷,或產後惡露量多,加用益母草20克,三七粉3克(沖服),蒲黃炭10克以化瘀止血;若腹痛甚,加木香6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以行氣止痛;腰骶酸痛明顯者,可加川續斷20克補腎強腰。

(2)瘀熱互阻型:治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方用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

處方:當歸12克 川芎6克 蒲黃10克 五靈脂10克 元胡10克 川楝子10克 丹皮10克 赤芍10克 蒲公英10克 敗醬草10克生甘草10克

腹痛甚者,加乳香、沒藥各10克以活血化瘀止痛;若帶下量多,可加黃柏10克,車前子(包) 10克以清熱利濕止帶;大便秘結者,加枳實6克,大黃6克以瀉下通便;若惡露不絕或經血淋漓不止,加益母草20克化瘀止血。

(3)熱毒壅盛型:治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方用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加味。

處方:金銀花15克 野菊花12克 蒲公英12克 紫花地丁15克 天葵子9克 生地12克 丹皮12克 赤芍12克 生甘草10克

若高熱不退,口渴喜飲,可加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天花粉15克以清熱養陰;若小腹痛甚,加用蒲黃10克,五靈脂10克以活血化瘀止痛;若患者倦怠嗜睡,少氣懶言,加用西洋參15 克,麥冬12克以益氣養陰;若帶下量多,可加黃柏10克,車前子(包)20克以清熱利濕。

此外,中藥灌腸可取得很好的療效。方用:

紅藤30克 敗醬草30克 公英30克 三棱10克 莪術10克 延胡索15克

將上方濃煎成100毫升,保留灌腸。每日~2次,10次為1療程。(《中醫婦科臨床手冊》)

飲食療法是中醫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某些疾病的輔助療法,可起到協同作用。下面介紹兩個食療方。

處方① 敗醬野菊粥(《粥譜》):敗醬草15克 野菊花10克 粳米50克

將敗醬草、野菊花加水煎煮,去掉藥渣後放入粳米煮粥,熟後放入適量的糖。每日可分2 次服用。本方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的功效。

處方② 佛手玫瑰花煎(《百病家庭飲食療法大全》):佛手12克 玫瑰花10克 敗醬草20克

將上3味放入砂鍋內用水煎至300毫升,分2次口服。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  

急性子宮內膜炎的預防措施

(1)流產前、產前進行全面的婦科檢查,及時發現生殖道急、慢性炎症並予以治療,防止流產後或產後細菌上行感染。

(2)婦女平時也應該注意個人衛生,陰道有出血時絕對禁止房事。

(3)產後或流產手術後注意個人衛生,不使用不潔衛生紙巾,衛生巾及時更換,並且禁止房事。

(4)作為孕婦,產前應該定期到指定醫院進行產前檢查,接受孕期衛生指導,積極治療營養不良貧血等慢性疾患,增強體質。妊娠晚期禁止性生活。產後注意飲食調養,進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營養食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在惡露未排淨時多取半臥位,以便於惡露的排出。  

急性子宮內膜炎注意事項

如果診斷為急性子宮內膜炎,一定要按醫生的囑咐足量用藥,充分治療。同時臥床休息,宜取半臥位,以使炎性滲出物局限在盆腔最下部,並有利於惡露的排出;保持外陰清潔,每日清洗外陰並更換內褲,防止重複感染;在飲食調養方面要多飲水,進食含蛋白質、維生素豐富的飲食;患病期間禁行房事;如果患者為產婦,不要因為產後或發熱而緊閉門戶,應該保持居室溫暖通風,空氣清新,同時不要衣著過厚,以防汗出過多,著裝被褥應該溫涼適宜。治療期間患者應自己學會觀察陰道分泌物或惡露量、色、質、氣味的變化,以及腹痛的變化,判斷治療是否有效。

健康問答網關於急性子宮內膜炎的相關提問

關於「急性子宮內膜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