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目錄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1. 緒論
    1. 生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2. 生理學的發展簡史
    3. 生理功能的調節
    4. 生理功能的調節控制
  2. 細胞的基本功能
    1. 細胞膜的基本結構和物質轉運功能
      1. 膜的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
        1. 脂質雙分子層
        2. 細胞膜蛋白質
        3. 細胞膜糖類
      2. 細胞膜的跨膜物質轉運功能
        1. 單純擴散
        2. 易化擴散
        3. 主動轉運
        4. 出胞與入胞式物質轉運
    2. 細胞的跨膜信號傳遞功能
      1. 由具有特異感受結構的通道蛋白質完成的跨膜信號傳遞
        1. 化學門控通道
        2. 電壓門控通道
        3. 機械門控通道
      2. 由膜的特異受體蛋白質、G-蛋白和膜的效應器酶組成的跨膜信號傳遞系統
    3. 細胞的興奮性和生物電現象
      1. 興奮性和刺激引起興奮的條件
        1. 興奮性和興奮含義及其變遷
        2. 刺激引起興奮的條件和閾刺激
        3. 組織興奮及其恢復過程中興奮性的變化
      2.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及其產生機制
        1. 生物電現象的觀察和記錄方法
        2. 細胞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
        3. 生物電現象的產生機制
      3. 興奮的引起和興奮的傳導機制
        1. 閾電位和鋒電位的引起
        2. 局部興奮及其特性
        3. 興奮在同一細胞上的傳導機制
    4. 肌細胞的收縮功能
      1. 神經-骨骼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
      2. 骨骼肌細胞的微細結構
      3. 骨骼肌的收縮機制和興奮-收縮耦聯
      4. 骨骼肌收縮的外部表現和力學分析
      5. 平滑肌的結構和生理特性
  3. 血液
    1. 血液的組成與特性
      1. 血液的組成
      2. 血液的理化特性
    2. 血細胞及其功能
      1. 紅細胞生理
      2. 白細胞生理
        1. 粒細胞
        2. 單核細胞
        3. 淋巴細胞
      3. 血小板生理
      4. 血細胞的破壞
    3.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
      1. 血凝、抗凝與纖維蛋白溶解
        1. 血液凝固
        2. 抗凝系統的作用
        3. 纖維蛋白溶解
        4. 表面激活與血液的其他防衛功能
      2.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1. 血小板粘附與聚集
        2. 血小板與凝血
    4. 血型與輸血原則
      1. 血型與紅細胞凝集
      2. 紅細胞血型
      3. 白細胞與血小板血型
      4. 輸血的原則
  4. 血液循環
    1. 心臟的泵血功能
      1. 心動周期的概念
      2. 心臟泵功能的評定
      3. 心臟泵功能的調節
      4. 心音心音圖
    2. 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和生理特徵
      1. 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1. 工作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形成機制
        2. 自律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形成機制
      2. 心肌的電生理特性
        1. 心肌的興奮性
        2. 心肌的自動節律性
        3. 心肌的傳導性和心臟內興奮的傳導
      3. 自主神經對心肌生物電活動和收縮功能的影響
      4. 體表心電圖
    3. 血管生理
      1. 各類血管的功能特點
      2.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壓
        1. 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2. 血流阻力
        3. 血壓
      3. 動脈血壓和動脈脈搏
        1. 動脈血壓
        2. 動脈脈搏
      4. 靜脈血壓和靜脈回心血量
        1. 靜脈血壓
        2. 重力對靜脈壓的影響
        3. 靜脈血流
      5. 微循環
      6. 組織液的生成
      7. 淋巴液的生成和迴流
    4.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1. 神經調節
        1. 心臟和血管的神經支配
        2. 心血管中樞
        3. 心血管反射
        4. 心血管反射的中樞整合型式
      2. 體液調節
      3. 局部血流調節
      4. 動脈血壓的長期調節
    5. 器官循環
      1. 冠脈循環
      2. 肺循環
      3. 腦循環
  5. 呼吸
    1. 肺通氣
      1. 呼吸道的主要功能
      2. 肺通氣原理
        1. 肺通氣的動力
        2. 肺通氣的阻力
        3. 呼吸功
      3. 基本肺容積和肺容量
      4. 肺通氣量
    2. 呼吸氣體的交換
      1. 氣體交換原理
      2. 氣體在肺的交換
      3. 氣體在組織的交換
    3.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1.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2. 氧的運輸
      3. 二氧化碳的運輸
    4. 呼吸運動的調節
      1. 呼吸中樞與呼吸節律的形成
      2. 呼吸的反射性調節
      3. 化學因素對呼吸的調節
      4. 周期性呼吸
      5. 運動時呼吸的變化及調節
  6. 消化和吸收
    1. 消化和吸收概述
      1.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2.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3. 胃腸的神經支配及其作用
      4. 胃腸激素
    2. 口腔內消化
    3. 胃內消化
      1. 胃的分泌
      2. 胃的運動
    4. 小腸內消化
      1. 胰液的分泌
      2. 膽汁的分泌與排出
      3. 小腸液的分泌
      4. 小腸的運動
    5. 大腸內消化
    6. 吸收
      1. 小腸內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
  7. 能量代謝和體溫
    1. 能量代謝
      1. 能量代謝測定的原理和方法
        1. 直接測熱法
        2. 間接測熱法
      2. 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
      3. 基礎代謝
    2. 體溫及其調節
      1. 體溫
      2. 體熱平衡
      3. 體溫調節
        1. 溫度感受器
        2. 體溫調節中樞
  8. 尿的生成和排出
    1. 腎的功能解剖和腎血流量
    2. 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3. 腎小管與集合管的轉運功能
      1. 腎小管與集合管的轉運方式
      2. 各段腎小管和集合管的轉運功能
    4. 尿液的濃縮和稀釋
    5. 腎尿生成的調節
      1. 腎內自身調節
      2. 神經和體液調節
    6. 清除率
    7. 尿的排放
  9. 感覺器官
    1. 視覺器官
      1. 眼的折光系統及其調節
      2. 瞳孔和瞳孔對光反應
      3. 視網膜的結構和兩種感光換能系統
      4. 視桿細胞的感光換能機制
      5. 視錐系統的換能和顏色視覺
      6. 視網膜的信息處理
      7. 與視覺有關的其它現象
    2. 聽覺器官
      1. 人耳的聽閾和聽域
      2. 外耳和中耳的傳音作用
      3. 耳蝸的感音換能作用
      4. 聽神經動作電位
    3. 前庭器官
    4. 嗅覺和味覺
    5. 皮膚感受
  10. 神經系統
    1. 神經元活動的一般規律
      1. 神經元和神經纖維
      2. 神聖元間相互作用的方式
      3. 神經遞質
      4. 神經的營養性作用
    2. 反射活動的一般規律
      1. 反射概念
      2. 反射弧
      3. 中樞神經元的聯繫方式
      4. 反射弧中樞部分的興奮傳布
      5. 中樞抑制
      6. 反射活動的反饋調節
    3. 神經系統的感覺分析功能
      1. 脊髓的感覺傳導與分析功能
      2. 丘腦
      3. 感覺投射系統
      4. 大腦皮層的感覺分析功能
      5. 痛覺的病理生理
    4. 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1. 脊髓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2. 低位腦幹肌緊張的調節
      3. 姿勢反射
      4. 小腦
      5. 基底神經節
      6. 大腦皮層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5. 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1. 自主神經系統
      2. 脊髓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3. 低位腦幹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4. 下丘腦
      5. 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的關係
      6. 大腦皮層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6. 腦的高級功能和腦電圖
      1. 學習和記憶
      2. 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和一側優勢
      3. 腦電圖和腦誘發電位
      4. 覺醒和睡眠
  11. 內分泌
    1. 內分泌概述
      1. 激素的分類
      2.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3. 激素作用的機制
    2. 下丘腦的內分泌功能
      1. 下丘腦調節肽
      2. 調節下丘腦肽能神經元活動的遞質
    3. 垂體
      1. 腺垂體
        1. 生長素
        2. 催乳素
      2. 神經垂體
    4. 甲狀腺
      1. 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代謝
      2. 甲狀腺激素的生物學作用
      3. 甲狀腺功能的調節
    5. 甲狀旁腺和甲狀腺C細胞
      1. 甲狀旁腺激素
      2. 降鈣素
    6. 腎上腺
      1. 腎上腺皮質
      2. 腎上腺髓質
    7. 胰島
      1. 胰島素
      2. 胰高血糖素
    8. 松果體其他
      1. 松果體
      2. 胸腺
      3. 前列腺素
  12. 生殖
    1. 男性生殖
    2. 女性生殖
      1. 月經與排卵及激素調節
      2. 卵巢的內分泌功能
      3. 妊娠
  13. 索引
關於「生理學目錄」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