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生理止血、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生理學》 >> 血液 >>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
生理學

生理學目錄

小血管損傷後血液將從血管流出,但在正常人,數分鐘後出血將自行停止,稱為生理止血。用一個小撞針或注射針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流出,然後測定出血延續的時間,這一段時間稱為出血時間(bleeding time)。出血時間的長短可以反映生理止血功能的狀態。正常出血時間為1-3分鐘。血小板減少,出血時間即相應延長,這說明血小板在生理止血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血漿中一些蛋白質因子所完成的血液凝固過程也十分重要。凝血有缺陷時常可出血不止。

生理止血過程包括三部分功能活動。首先是小血管於受傷後立即收縮,若破損不大即可使血管封閉;主要是由損傷刺激引起的局部縮血管反應,但持續時間很短。其次,更重要的是血管內膜損傷,內膜下組織暴露,可以激活血小板和血漿中的凝血系統;由於血管收縮使血流暫停或減緩,有利於激活的血小板粘附於內膜下組織並聚集成團,成為一個鬆軟的止血栓以填塞傷口。接著,在局部又迅速出現血凝塊,即血漿中可溶的纖維蛋白源轉變成不溶的纖維蛋白分子多聚體,並形成了由血纖維與血小板一道構成的牢固的止血栓,有效地制止了出血。與此同時,血漿中也出現了生理的抗凝血活動與纖維蛋白溶解活性,以防止血凝塊不斷增大和凝血過程漫延到這一局部以外。顯然,生理止血主要由血小板和某些血漿成分共同完成。

32 血細胞的破壞 | 血凝、抗凝與纖維蛋白溶解 32
關於「生理學/生理止血、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