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與視覺有關的其它現象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生理學》 >> 感覺器官 >> 視覺器官 >> 與視覺有關的其它現象
生理學

生理學目錄

目錄

(一)暗適應和明適應

人從亮處進入暗室時,最初看不清楚任何東西,經過一定時間,視覺敏感度才逐漸增主,恢復了在暗處的視力,這稱為暗適應。相反,從暗處初來到亮光處,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體,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復視覺,這稱為明適應

暗適應是人眼對光的敏感度在暗光處逐漸提高的過程。在進入暗室後的不同時間,連續測定人的視覺閾值,亦即測定人眼剛能感知的光刺激強度,可以看到此閾逐漸變小、亦即視覺的敏感度在暗處逐漸提高的過程。如圖9-12所示,一般是在進入暗室後的最初約7分鐘內,有一個閾值的明顯下降期,以後又出現閾值的量明顯下降;於進入暗室後的大約25-30分鐘時,閾值下降到最低點,並穩定於這一狀態。暗適應的產生機制與視網膜中感光色素在暗處時再合成增加,因而增加了視網膜中處於未分解狀態的色素的量有關。據分析,暗適應的第一階段主要與視錐細胞色素的合成量增加相一致;第二階段亦即暗適應的主要構成部分,則與視桿細胞視紫紅質的合成增強有關。

暗適應曲線


圖9-12 暗適應曲線

。表示用白光對全眼的測定結果

.表示用紅光對中央凹測定的結果(表示視錐細胞單獨的暗適應曲線,

因中央凹為視錐細胞集中部位,且紅光不易被視桿細胞所感受)

明適應出現較快,約需一分鐘即可完成。耀眼的光感主要是由於在暗處蓄積起來的合成狀態的視紫紅質在進入亮處時先迅速分解,因為它對光的敏感性較視錐細胞中的感光色素為高;只有在較多的視桿細胞色素迅速分解之後,對光較不敏感的視錐細胞色素才能在亮光環境中感光。

(二)視野

單眼固定地注視前方一點不動,這時該眼所能看到的範圍稱為視野。視野的最大界限應以它和視軸(單眼注視外界某一點時,此點的像正好在視網膜黃斑中央凹處,連接這兩點的假想線即視軸)所成夾角的大小來表示。在同一光照條件下,用不同顏色的目標物測得的視野大小不一樣,白色視野最大,其次為黃藍色,再次為紅色,而以綠色視野為最小。設想視野的大小除與各類感光細胞在視網膜中的分布範圍有關外,在細節上還缺乏圓滿的解釋。另外,由於面部結構阻擋視線,也影響視野的形狀,如一般人顳側視野較大,鼻側視野較小等。臨床醫生檢查視野,使用特製的視野儀,並用不同顏色的視標進行檢查,目的在於了解視網膜的普遍感光能力,有時可藉以發現較大範圍的視網膜病變。某些視網膜、視神經或視覺傳導路的病變,有特殊形式的視野缺損,在診斷有意義。

(三)視網膜電圖

將一個引導電極角膜接觸,另一個電極置於額部作為參考電極,當給視網膜以廣泛光刺激時,可以在靈敏的電測量儀器上記錄到一系列電變化,這稱為視網膜電圖(electroretinogram)。視網膜電圖在性質上不同於同微電極在單一視網膜細胞成分記錄到的電現象;視網膜電圖是整個視網膜中各種成分在受到大範圍光照時的多種電反應的綜合反映。它通常由命名為a、b和c的三個波組成(圖9-13)。據實驗分析,a波主要來源於感光細胞的感受器電位;b波幅度較大,主要與雙極細胞等細胞的活動有關;c波平緩而持續時間長,可能與色素細胞層的活動有關。有時在光照撤除時還可在緩慢持續的c波上再出現一個波動,稱為d波,產生原因尚不明了。視網膜電圖雖易於測量和描記,但反映視網膜功能狀態或病變的特異性不大,目前只發現少數疾病時有特殊的視網膜電圖改變,故在臨床上作用的意義不很大。

貓的視網膜電圖上面直線上的標記是給光和撤光時間


圖9-13 貓的視網膜電圖上面直線上的標記是給光和撤光時間

(四)雙眼視覺和立體視覺

人和高等哺乳動物的雙眼都在面部前方,視物時兩眼視野差不多部分的像又各循自己特有的神經通路傳向中樞,但正常人主觀察感覺上只產生一個「物」的感覺。兩眼視物而只產生一個視覺形象的前提條件是:由物質同一部分的的光線,應成像在兩側視網膜的相稱點上。例如,兩眼的黃斑部就互為相稱點;當兩眼注視培牆上一個小黑點時,由於有眼外肌的調節,此點就都正好成像在兩側眼的黃斑上,於是在視覺中只「看到」一個點;此時如用手輕推一側眼球的外側,使此眼視軸稍作偏移,則這時此眼視網膜上的黑點像就要從黃斑部移開,落在與對側視網膜像非相稱的點上,於是會感到牆上有兩個黑點存在,這就是復視現象。顯然,在黃斑部以外,一眼的顳側視網膜和另一眼的鼻側視網膜互相對稱;而一眼的鼻側視網膜也與另正好的顳側視網膜互相對稱。

32 視網膜的信息處理 | 聽覺器官 32
關於「生理學/與視覺有關的其它現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