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松果體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生理學》 >> 內分泌 >> 松果體其他 >> 松果體
生理學

生理學目錄

松果體細胞是由神經細胞演變而來的,它分泌的激素主要有褪黑素和肽類激素。來自頸上交感神經節後神經末梢與松果體細胞形成突觸聯繫,通過釋放去甲上腺素控制松果體細胞的活動。

(一)褪黑素

1959年Lerner從牛松果體提取物中分離出一種能使青蛙皮膚褪色的物質,並命名為褪色素(melatonin),其化學結構為5-甲氧基-N-乙醯色胺。在松果體內羥化酶、脫羥酶、乙醯移位酶及甲基移位酶的作用下,色氨酸轉變為褪色素。

松果體褪色素的分泌出現在明顯的晝夜節律變化,白天分泌減少,而黑夜分泌增加。實驗證明,大鼠在持續光照下,松果體重量變輕,細胞變小,合成褪色素的酶系活性明顯降低,因而褪色素合成減少。反之,致盲大鼠或大鼠持續在黑暗環境中,將使松果體合成褪色素的酶系活發生增強,褪色素的合成隨之增加。摘除動物的眼球或切斷支配松果體的交感神經,則褪色素分泌的晝夜節律不再出現,說明光-暗對松果體活動的影響與視覺和交感神經有關。刺激交感神經可使松果體活動增強,而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劑可阻斷交感神經對松果體的刺激作用。如毀損視交叉上核,褪色素的晝夜節律性分泌消失。所以視交叉上核被認為是控制褪色素分泌的晝夜節律中樞,在黑暗條件下,視交叉上核即發出衝動傳到頸上交感神經節,其節後纖維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與松果體細胞膜上的β-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激活腺苷酸環化酶,通過cAMP-PK系統,增強褪色素合成酶系的活性,從而導致褪色素合成增加,在光刺激下,視網膜傳入衝動可抑制交感神經的活動,使褪色素合成減少。

褪色素對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下丘腦-垂體-甲狀腺活動均有抑制作用。切除幼年動物的松果體,出現性早熟性腺與甲狀腺的重量增加,功能活動增強。遠在一個世紀之前,人們就發出某些性早熟男孩是因松果體腫瘤所致,因此認為松果體在青春期有抗性腺功能作用。正常婦女血中褪色素在有經周期的排卵前夕最低,隨後在黃體期逐漸升高,月經來潮時達到頂峰,提示婦女朋經周期的節律與松果體的節律關係密切。

(二)肽類激素

松果體能合成GnRH、TRH及8精-(氨酸)催產素等肽類激素。在多種哺乳動物(鼠、牛、羊、豬等)的松果體內GnRH比同種動物下丘腦所含的GnRH量高4-10倍。有人認為,松果體是GnRH和TRH的補充來源。

參看

32 松果體其他 | 胸腺 32
關於「生理學/松果體」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