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輸血的原則
醫學電子書 >> 《生理學》 >> 血液 >> 血型與輸血原則 >> 輸血的原則 |
生理學 |
|
輸血已經成為治療某些疾病、搶救傷員生命和保證一些手術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但是,由於輸血發生差錯,造成病人嚴懲損害,甚至死亡的事故並不鮮見。美國的統計資料報導,在1976年至1985年的10年間。美國共發生輸血死亡事故159例,其中由於ABO系統的錯誤為137例,佔86%。為了保證輸血的安全性和提高輸血的效果,必須注意遵守輸血的原則。
隨著醫學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輸血療法已經從原來的單純輸全血,發展為輸全血和成分輸血(transfusion or blood components)。成分輸血,就是把人血中的各種有效成分,如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和血漿分別製備成高純度或高濃度的製品再輸入。這樣既能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又能節約血源。
在準備輸血時,首先必須保證供血者與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因為這一系統的不相容輸血常引起嚴重的反應。對於在生育年齡的婦女和需要反覆輸血的病人,還必須使供血者與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後產生抗Rh的抗體。
即使在ABO系統血型相同的人之間進行輸血,在輸血前必須進行交叉配血試驗(corss-match test),即不僅把供血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的血清進行血清配合試驗(這稱為試驗主側);而且要把受血者的紅細胞與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試驗(這稱為試驗的次側)。這樣,既可檢驗血型測定是否有誤,又能發現他們的紅細胞或血清中,是否還存在一些其它的凝集原或凝集素,足以引起紅細胞凝集反應。在進行並叉式配血試驗時,應在37℃下進行,以保證可能有的凝集反應得以充分顯示。
如果交叉配血試驗的兩側都沒有凝集反應,即為配血相合,可以進行輸血;如果主側有凝集反應,則為配血不合,不能輸血;如果主側不起凝集反應,而次側有凝集反應,只能在應急情況下輸血,輸血時不宜太快太多,並密切觀察,如發生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注。
以往曾經把O型的人稱為「萬能供血者(universal donor)」,認為他們的血液可以輸給其他血液的人。但目前認為這種輸血是不足取的,因為,雖然O型的紅細胞上沒有A和B凝集原,因而不會被受血者的血漿凝集,然而O型人的血漿中的抗A和抗B凝集素能與其它血型受血者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當輸入的血量較大時,供血者血漿中的凝集素未被受血者的血漿足夠稀釋時,受血者的紅細胞會被廣泛凝集。
總之,輸血是一個多環節的過程,每個環節上的失誤都可能造成嚴重事故。因此,大進行輸血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輸血原則,密切注意觀察;而且只在確實需要時才進行輸血。決不可盲目濫用。
參考資料
1.吳祖澤主編,造血幹細胞移植基礎,第1-4章,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
2.BrizziMF,Avauzi GC,Pegoraro L.Hematopoitic growth factor receptors.Int J Cell Cloning1991;9:274-300
3.Colman RW,Jack H ed.Hemostasisand Thrombosis 2nd ed,Churchill Livingstone,New York,1987
4.Dainiak N.Surfacemembrane-associated regulation of cell assembly,differentiation and growth.Blood 1991;78: 264-276
5.Dessypris EN,Krantz SB.Erythropoietin:regulation of erythropoiesis and clinical use .Adv Pharmacol1990;21:127-147
6.Harian JM.Leukocyte-endothelialinteractions.Blood 1985;65:513-526
7.Jandl JH.Blood-Testoodk ofHematology.Llttle,Brown Co,Boston,1978
8.Murphy MJ Jr ed.b Blood CellGrowth Factors.Alpha Med Press,Dayton ,1991
9.Pittilo RM,Machin SJed.Platelet-vessel Wall Interactions.Springer-Verlag,London,1988
10.Williams WJ, BeutlerE.Hematology 4th ed,McGraw-Hill Publishing Co,New York,1990
白細胞與血小板血型 | 血液循環 |
關於「生理學/輸血的原則」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