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診療/梅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 感染性疾病 >> 性傳播疾病 >> 梅毒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目錄

梅毒是指人體感染蒼白螺旋體所引起的一種性病。蒼白螺旋體通過陰道口腔處的粘膜及皮膚進入人體,數小時內細菌即到達附近淋巴結;然後通過血循環播散至全身。梅毒也可在妊娠期感染胎兒(見新生兒和嬰兒感染),引起流產及其他問題。

梅毒發病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高峰,然後迅速下降,直至1960年發病數又開始上升。在此期間,大量的梅毒發生在男性同性戀中,發病數相對穩定。直至8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AIDS的流行以及安全性生活的倡導,男性同性戀中的梅毒發病率才開始下降,因此梅毒患者的總發病數有下降。然而很快在這之後又出現,新的梅毒患者迅速在吸食古柯鹼的人群中上升,他們主要是婦女及其新生兒。最近在美國的大部分地區,由於採取集中控制方案,使梅毒發病率又再次有所下降。

痊癒的梅毒患者並無免疫力,因此可以再次感染。

目錄

症状

患者常在感染後1~13周出現症状,平均3~4周。感染病原體後,一般經過以下幾期: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潛伏期梅毒以及三期梅毒。感染可以持續很多年,偶引起心臟損害、腦損害、直至死亡。

一期梅毒

一期梅毒表現為,常在陰莖、外陰或陰道部位出現無痛性硬結,又稱硬下疳,硬下疳也可發生在肛門直腸口唇、舌、咽、宮頸及手指,偶爾還可發生於身體其他部位。損害常呈單發,偶有數個一群出現。

起初硬下疳很小、呈紅色並隆起,很快轉為無痛性潰瘍,這種潰瘍不出血,但當受到摩擦時,可流出清亮液體,該液體具有高度傳染性。鄰近淋巴結也常腫大,但不痛。因硬下疳症状很輕,因此常被忽視,大約一半的受染女性及1/3的受染男性患者未注意到硬下疳。硬下疳通常在3~12周內自愈,以後患者表面看起來完全康復

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一般發生在感染後6~12周,表現為全身皮疹。約25%的患者仍可在此期同時有正在癒合的硬下疳存在。二期梅毒可以很短暫,也可以持續數月。即便沒有治療的患者,皮疹通常也可自行消退。然而新的皮疹又可在數周或數月後再次出現。

二期梅毒,口腔潰瘍很常見,通常累及80%以上患者;約5%患者伴全身淋巴結腫大;約10%伴眼睛炎症。眼睛發炎通常無症状,偶有視神經腫脹,引起視物模糊。約10%患者發生骨關節炎症,有刺痛。腎臟炎症可出現蛋白尿黃疸可由肝臟炎症引起。少數患者可引起腦膜炎症,如急性梅毒性腦膜炎,可出現頭痛、頸強直,有時耳聾

在皮膚與粘膜交界處,如口唇及外陰內緣,以及皮膚潮濕部位,可出現扁平濕疣,這些具高度傳染性的病損呈扁平形、暗紅色或灰白色。毛髮常呈斑片狀脫落,呈蟲蝕樣外觀。其他症状可有軟弱無力、食欲不振噁心發熱貧血

潛伏期梅毒

患者在二期梅毒恢復之後,接著進入潛伏期,此期患者常無症状,可持續數年、幾十年,甚至患者的餘生。在潛伏期的前一階段,有時可再出現傳染性的潰瘍。

三期梅毒

該期患者已無傳染性,症状可輕可重。臨床常見三種主要類型:良性三期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經梅毒

當今良性三期梅毒已少見,樹膠腫可發生於各個臟器,生長緩慢,可逐漸自愈,並留下瘢痕。這種樹膠腫可分布於幾乎身體的任何部位,但是卻更常發生於小腿膝蓋正下方、大腿、顏面及頭皮骨骼也可受累,引起深部刺痛,尤其在夜間疼痛更為明顯。

心血管梅毒多發生於感染後10~25年,引起主動脈瘤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這些病變可致胸痛心力衰竭或死亡。

神經梅毒(神經系統梅毒)累及約5%未經治療的梅毒患者,有三種主要類型:腦膜血管神經梅毒、麻痹性神經梅毒以及脊髓癆神經梅毒。

診斷

醫生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而疑診梅毒,確診則有賴於實驗室檢測及物理檢測結果。

有兩種血清試驗,一種用於梅毒篩查,如性病實驗室試驗(VDRL)及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PR),篩查試驗價廉,易操作。有時有假陽性。但該試驗有一優點,即當有效治療後重複該實驗,則結果隨治療好轉而轉陰。一期梅毒最初幾周內篩查試驗可呈陰性,因此醫生需重複此項試驗。第二種血清試驗,更準確,它是檢測抗螺旋體抗體;然而有一缺點,即一旦該實驗出現陽性,以後複查檢測結果均總持續陽性,甚至在有效治療後仍陽性。其中一種稱為熒光素標記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FTA-ABS),常用於證實以上陽性篩查結果確實由梅毒所致。

一期或二期梅毒,可以通過採集患者皮膚、粘膜潰瘍面液體,塗片顯微鏡下檢測細菌以確診梅毒。也可採取血標本進行抗體篩查試驗。對神經梅毒,需做腰穿,採集腦脊液以檢測螺旋體抗體。潛伏期梅毒的診斷僅能依據血清、腦脊液的螺旋體抗體的檢測結果。三期梅毒可從臨床症状及抗體試驗進行診斷。

治療和預後

由於一期、二期梅毒具有傳染性,因此此期患者應避免性接觸,直至患者及其性伴侶治療完成。一期梅毒患者前3個月的所有性伴侶是危險人群,這些高危人群需要用篩查試驗檢測其血清抗體,假如抗體呈陽性,則需治療。

青黴素是對各期梅毒均有效的抗生素,主要經注射途徑用。對一期梅毒,僅需一次雙側臀部注射;二期梅毒尚需再注射二次,間隔1周;潛伏期及各型三期梅毒也可用青黴素來治療,但需靜脈注射更多次數或更長療程。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可口服多西環素四環素,療程2~4周。

約50%以上的早期患者,尤其二期梅毒,在首劑青黴素注射後2~12小時即發生反應,稱為赫氏反應(Jarish-Herxheimer

reaction)。認為造成此反應的原因多系大量螺旋體驟然死亡所致。赫氏反應的臨床表現有:極度疲乏、發熱、頭痛、大汗、寒戰,梅毒硬下疳短暫加重,偶爾神經梅毒患者可出現癲癇癱瘓

潛伏期或三期梅毒患者,治療結束後應定期隨訪。抗體試驗結果常可持續很多年,有時甚至終身持續陽性,這種情況並不提示有新的感染,有無新感染尚需進行其他血清試驗。

一期、二期以及潛伏期梅毒,治療預後很好,三期的腦實質梅毒或心臟梅毒預後差,這是由於梅毒已造成的病損通常不可逆轉。

神經系統梅毒

大約5%未經治療的梅毒患者發展為神經梅毒或神經系統梅毒,但在已開發國家此型梅毒很少見。不同類型神經梅毒臨床表現有差異。

腦膜血管神經梅毒是一種慢性腦膜炎類型,其臨床表現取決於病變是單純大腦受損還是大腦與脊髓同時受累。當病變僅累及大腦時,症状有:頭痛、頭昏、注意力不集中、疲乏、無力、睡眠困難、頸強直、視物模糊、意識不清、抽搐、視神經水腫(視乳頭水腫),瞳孔異常、說話困難(失語)以及肢體癱瘓或截癱。當大腦與脊髓均受累時可有以下症状:咀嚼吞咽、進食困難、呈進行性加重;肩部及上臂肌肉無力以及廢用性萎縮;緩慢進展的肌肉痙攣性癱瘓(痙攣性麻痹);膀胱瀦留;脊髓橫貫性炎症,引起膀胱調控失常以及弛緩性肌癱。

麻痹性神經梅毒,又稱全身麻痹症或麻痹性痴呆,以40~50歲患者逐漸出現行為異常為其初發症状,以後漸變痴呆,臨床表現有:抽搐、說話困難、暫時性截癱、煩燥、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喪失,判斷力不全、頭痛、睡眠困難、乏力嗜睡、個人衛生極差及悲觀失望,情緒不穩,全身肌力喪失,抑鬱、妄想、幻覺失明

脊髓癆神經梅毒,開始緩慢發生,以後逐漸進行性加重的一種神經梅毒,典型表現為:小腿劇烈刺痛,疼痛無規律。行走不穩。尤其在夜間,有時叉開雙腳走路或跺腳,由於患者不能感知膀胱的充盈,致尿瀦留,並引起膀胱控制失調以及反覆尿路感染。常發生陽痿。還可出現口腔、舌、手及全身震顫,難以正常書寫。

絕大多數脊髓癆神經梅毒消瘦、表情悲哀,各臟器可發生痙攣性疼痛,尤其胃痙攣痛,可致嘔吐。同樣在直腸、膀胱以及咽部,也可出現痙攣性疼痛。雙足失去知覺,易出現足趾潰瘍,並可穿破至深層,甚至達骨骼,關節也可受累。

參考

32 可通過性傳播的疾病 | 淋病 32
關於「家庭診療/梅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