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球菌血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本病為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敗血症皮膚表現以瘀斑為主,具有診斷價值。

目錄

腦膜炎球菌血症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引起本病的腦膜炎雙球菌奈瑟菌屬,革蘭染色陰性。主要寄居在鼻咽部。通常由患者或帶菌者飛沫傳染。多見於10歲以下的兒童,流行季節成人也可發病。冬春兩季為好發季節。

(二)發病機制

腦膜炎雙球菌侵入血循環引起敗血症皮膚表現以瘀斑為主。病理表現為血管內皮損害,血管壁有炎症壞死血栓形成,同時有血管周圍出血,並有皮膚、皮下、黏膜漿膜等局灶性出血。

腦膜炎球菌血症的症状

由於腦膜炎球菌敗血症有各種類型,故其皮損表現也有多樣。

1.普通型敗血症期 皮疹可見於70%左右的病人。病後不久即出現,主要為瘀點瘀斑,見於全身皮膚和黏膜,大小為1mm~1cm。瘀點、瘀斑出現前偶可見全身性玫瑰色斑丘疹。病情重者瘀點、瘀斑可迅速擴大,且因血栓形成發生皮膚大片壞死。此外,尚可見到皰疹膿皰。約10%患者於發病後2天左右,唇周或其他部位可出現單純皰疹

2.暴髮型敗血症 常於短期(12h)內出現遍及全身的廣泛瘀點、瘀斑,並迅速擴大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或繼以壞死。

3.慢性腦膜炎雙球菌敗血症 發熱後常成批出現皮疹,以紅色斑丘疹最為常見,瘀點、皮下出血、膿皰亦可見到。有時可見結節紅斑樣皮疹,中心可有出血。皮疹多見於四肢,發熱消退後皮疹亦退去。

從患者腦脊液血液中培養出腦膜炎雙球菌診斷立即可成立。在早期瘀斑損害中取血塗片檢查可獲得陽性結果。

腦膜炎球菌血症的診斷

腦膜炎球菌血症的檢查化驗

組織病理:敗血症期主要病變為血管內皮損害,血管壁有炎症壞死血栓形成,同時有血管周圍出血,並有皮膚、皮下、黏膜漿膜等局灶性出血。

暴髮型在皮膚血管內皮細胞內及腔內均可發現大量革蘭氏陰性雙球菌。皮膚內臟血管損害更為嚴重而廣泛,有內皮細胞破壞和脫落,血管內有纖維蛋白-白細胞-血小板組成的血栓

慢性期可見到血管周圍較多淋巴細胞浸潤中性粒細胞較少,在瘀點區除出血外,可見較多的中性粒細胞。

腦膜炎球菌血症的併發症

普通型敗血症期約10%患者於發病後2天左右,唇周或其他部位可出現單純皰疹

腦膜炎球菌血症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1.流行期間做好宣傳工作,注意搞好個人環境衛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隔離。注射流腦菌苗,也可藥物預防。

2.注意皮膚衛生,加強身體鍛煉,增進抵抗力

3.保持皮膚機能的完整性。對於皮膚病,尤其是瘙癢性皮膚病,應及時進行合理治療。防治皮膚損傷,避免搔抓及皮膚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觸傳染,對患者適當進行隔離。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觸物要嚴格消毒或焚毀。在患病期間,除應用藥液清洗皮損外,禁止用自來水洗滌患部,以防擴延。

5.發病時應禁飲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腦膜炎球菌血症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治療。可採用青黴素氯黴素頭孢曲松頭孢呋辛。此外,尚需注意酸鹼平衡及預防電解質紊亂

(二)預後

暴髮型敗血症 常於短期(12h)內出現遍及全身的廣泛瘀點瘀斑,並迅速擴大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或繼以壞死慢性腦膜炎雙球菌敗血症,發熱消退後皮疹亦退去。

參看

關於「腦膜炎球菌血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