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

(重定向自巧克力囊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於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這種異位的內膜在組織學上不但有內膜的腺體,且有內膜間質圍繞。在功能上隨雌激素水平而有明顯變化,即隨月經周期而變化,但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響,能產生少量「月經」而引起種種臨床現象。

子宮內膜異位症

目錄

流行病學

估計可能5%—10%的婦女患有此病症,資料顯示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在95年國兒童健康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召開的會議上,公認此疾病的發生率是10%,其中30%—40%有疼痛的病證。亞洲人比歐洲人要多,92年的醫學報告中指出,患者之中亞洲婦女佔了51%,而歐洲婦女只有22%,在不孕婦女中30%—40%的人患上了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並不是一個發現的疾病,據有關報導古老的埃及和中國的文獻都曾記載過這種病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形成的原因

現代醫學研究對此病有以下五方面的說法:

一、子宮內膜種植學說:Sampson最早提出月經期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隨經血逆流經輸卵管進入腹腔,種植於卵巢和鄰近的盆腔腹膜,並繼發生長和蔓延,發展成子宮內膜異位症。有生殖道畸形或梗阻的婦女常並發子宮內膜異位症,說明經血逆流可致子宮內膜種植。腹壁刀口子宮內膜異位或分娩後會陰傷口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手術者將子宮內膜帶至切口造成醫源性種植。

二、淋巴靜脈播散學說:在盆腔靜脈或淋巴結中發現子宮內膜組織存在支持該論點。並認為遠離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大腿的皮膚和肌肉發生的子宮內膜異位可能是淋巴或靜脈播散的結果。

三、體腔上皮化生學說:卵巢的生髮上皮、盆腔腹膜、胸膜均起源於體腔上皮淋巴及靜脈播散,反覆受經血、激素或慢性炎症的刺激可以化生為子宮內膜樣組織,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

四、免疫學說:有人認為在婦女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月經期經輸卵管流入腹腔的內膜細胞為主的局部免疫系統所殺滅,若局部免疫功能不足或逆流腹腔內的內膜細胞數量過多時,免疫細胞不足以將殺滅,即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有報導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有紅斑狼瘡或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史者為無該病患者的兩倍。從實驗結果表明,在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血清中lgG及抗子宮內膜自身抗體較對照組明顯增加,其子宮內膜中的lgG及補體C3沉積率亦高於正常婦女,故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既可有體液免疫,即B細胞應答反應增強,亦可有細胞免疫,即T 細胞免疫功能不足。上述免疫功能的異常是內膜異位的原因,還是內膜異位的結果仍有待確定。

五、 遺傳因素:Simpson提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一級親代(女性)中患有同病者,明顯高於對照組,然而並未有發現與該病相關的特異性HLA抗原存在。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理變化

最常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影響的器官有:卵巢、子宮後壁、子宮直腸凹陷部位、子宮頸、直腸、腹膜、尿道、膀胱、會陰、輸卵管、腹壁、胸部、手臂、腿部、中樞神經系統。事實上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脾臟外,在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有可能存在。主要病理變化為內膜隨卵巢激素的變化而發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和粘連形成以致病變區出現紫褐色斑點或小泡,最後發展成為大小不等的紫藍色實質性結節或包塊。

一、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較多見為80%患者的病變累及一側卵巢,雙側卵巢同時波及者佔50%,早期卵巢表面及皮層中可見紫褐色斑點或小泡,隨著病變的發展卵巢內的異位內膜反覆出血而形成單個或多個囊腫、囊內含暗褐色粘糊狀陳舊血,象巧克力液體,故稱卵巢巧克力囊腫,這種囊腫如增大囊內壓力就過高,囊壁出現小裂隙,並有少量血液滲漏。引起腹壁炎性反應和組織纖維化閉合,導致卵巢與周圍組織粘連不活動。(這種情況往往會誤當成盆腔炎來治療。)

二、宮骶韌帶、直腸子宮陷窩、子宮後壁下段可有散在紫褐色出血點或顆粒狀散在結節,病變發展使子宮後壁與直腸前壁粘連。嚴重者的異位內膜向直腸陰道隔發展凸出。引起排便性交疼痛。)

三、腹膜早期病變,通過腹腔鏡可見到無色素的早期子宮內膜異位腹膜病灶。如白色混濁腹膜灶、火焰狀紅色病灶、腺樣息肉灶和卵巢粘連等。這些病灶發展成典型的色素灶約需6-24個月。

四、宮頸很少累及。但輸卵管是在管壁漿膜層見到紫褐色斑點或小結節,常與周圍組織粘膜。(這種情況使很多患者甚至醫生對此警覺性不高。)  

臨床表現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状與體征隨異位內膜的部位而不同,並與月經周期有密切關係。  

症状

1、痛經:為一常見而突出的症状,多為繼發性,即自發生內膜異位開始,患者訴說以往月經來潮時並無疼痛,而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出現痛經。可發生在月經前,月經時及月經後。有的痛經較重難忍,需要臥床休息或用藥物止痛。疼痛常隨著月經周期而加重。由於雌激素水平不斷高漲,使異位的子宮內膜增生腫脹,如再受孕激素影響則出血,刺激局部組織,以致疼痛。如系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更可促使子宮肌肉攣縮,痛經勢必更為顯著。異位組織無出血的病例,其痛經可能由血管充血引起。月經過後,異位內膜逐漸萎縮而痛經消逝。此外,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中,可查出許多炎症過程,很可能局部的炎症過程伴有活躍的腹膜病變,從而產生前列腺素激肽和其他類物質引起疼痛或觸痛。

但疼痛程度往往不能反映出腹腔鏡檢查所查出的疾病程度。臨床上子宮內膜異位顯著,但無痛經者,佔25%左右。婦女的心理狀況也能影響痛覺

2、月經過多: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量往往增多,經期延長。可能由於內膜增多所致,但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調。

3、不孕: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常伴有不孕。根據天津、上海兩地報導,原發性不孕佔41.5~43.3%,繼發性不孕佔46.6~47.3%。不孕與內膜異位症的因果關係尚有爭論,盆腔內膜異位症常可引起輸卵管周圍粘連影響卵母細胞撿拾或導致管腔堵塞。或因卵巢病變影響排卵的正常進行而造成不孕。但亦有人認為長期不孕,月經無閉止時期,可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的機會;而一旦懷孕,則異位內膜受到抑制而萎縮。

4、性交疼痛:發生於子宮直腸窩、陰道直腸隔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使周圍組織腫脹而影響性生活,月經前期性感不快加重。

5、大便墜脹:一般發生在月經前期或月經後,患者感到糞便通過直腸時疼痛難忍,而其他時間並無此感覺,為子宮直腸窩及直腸附近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典型症状。偶見異位內膜深達直腸粘膜,則有月經期直腸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病變圍繞直腸形成狹窄者有里急後重及梗阻症状,故與癌瘤相似。

6、膀胱症状:多見於子宮內膜異位至膀胱者,有周期性尿頻尿痛症状;侵犯膀胱粘膜時,則可發生周期性血尿

腹壁疤痕及臍部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則出現周期性局部腫塊及疼痛。

有人報導,490例不孕症腹腔鏡檢查中,229例為不同期別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輸卵管雙側通暢的為50例(21.8%),一側通暢,另一側欠通暢或阻塞者為73例(31.7%),雙側欠通或一側欠通、一側阻塞者為72例(31.3%),雙側不通者49例(21.3%)。雙側輸卵管不通肯定不能自然致孕,占內異症不孕的1/5;雙側或一側通而不暢者佔1/3弱;1/5雙側皆通或一側通佔到1/3弱。輸卵管阻塞或通而不暢者,以及傘端周圍有粘連,皆影響卵細胞進入輸卵管內。但一側通暢輸卵管,甚至兩側都通者,也發生不孕。此外,卵巢受異位子宮內膜破壞也影響卵細胞發育或排卵及黃體功能不健。上述變化容易解釋不孕機制。內異症患者自身免疫反應也對精子受精卵不利。

內異症患者流產率也較高。據Jones及Jones和Naples等報導,內異症受孕者流產率可同達44~47%。Naples還報導,內異症患者經手術治療後,流產率下降到8%。  

體征

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往往子宮脹大,但很少超過3個月妊娠。多為一致性脹大,也可能感到某部比較突出猶如子宮肌瘤。如為後位子宮,往往粘連固定。在子宮直腸窩,子宮骶韌帶或宮頸後壁常可觸及一二個或更多硬性小結節,如綠豆或黃豆大小,多有明顯觸痛,肛診更為明顯,這點很重要。偶然在陰道後穹窿可見到黑紫色大出血點或結節。如直腸有較多病變時,可觸及一硬塊,甚至誤診為直腸癌

卵巢血腫常與周圍粘連、固定,婦科雙合診時可觸及張力較大之包塊並有壓痛,結合不孕史易誤診為附件炎塊。破裂後發生內出血,表現為急性腹痛

診斷鑒別

一、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常表現類似症状。一般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較重,為繼發、漸進。子宮一致性脹大,但不甚大。如伴發其他部位異位內膜時,則有助於鑒別。確實困難者可試用藥物治療,如症状迅速(用藥1~2個月)改善,診斷傾向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應當指出,子宮腺肌病可與子宮肌瘤同時存在(約10%)。一般術前較難鑒別,須待手術切除子宮的病理檢查。

二、附件炎: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往往誤診為附件炎症。二者都能在盆腔形成有壓痛的固著包塊。但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無急性感染病史,患者多經各種抗炎治療而毫無效果。並應詳細詢問痛經開始時期及疼痛程度。這種病例往往子宮直腸窩處有異位內膜結節,如仔細檢查當可查出,有助診斷。必要時可用藥物試探治療,觀察有無療效來鑒別。一般在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輸卵管往往通暢。因此可試用輸卵管通水試驗,如通暢,則可排除輸卵管炎症。

三、卵巢惡性腫瘤卵巢癌誤診為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則延誤治療,故必須慎重。卵巢癌不一定有腹痛症状,如有往往也為持續性,不像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周期性腹痛。檢查時卵巢癌為實質感,表面凹凸不平,體積亦較大。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還可能伴發其他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兼有各該部位病變的體征。對於不能鑒別的患者,年齡大的應實行剖腹探查,年紀輕的可短時按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以觀察療效。

四、直腸癌:當子宮內膜異位症侵犯直腸、乙狀結腸而範圍較廣時,往往在該處形成硬塊,造成部分梗阻,個別情況異位子宮內膜侵及腸粘膜引起出血,則更似直腸癌。但直腸癌的發生率遠較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率高。一般直腸癌患者體重減輕明顯,腸出血較頻,與月經無關,無痛經。肛診時腫瘤固定於腸壁,腸壁四周皆狹窄。鋇灌腸可見腸粘膜不平,鋇充盈不良範圍小。乙狀結腸鏡檢查看到潰瘍,出血,活檢可確診。腸子宮內膜異位症體重不減輕,腸很少出血,個別出血也在月經期發生,痛經較重。肛診時粘膜與其底部腫塊不相粘連,僅前壁發硬。鋇灌腸顯示腸粘膜光滑,鋇充盈不良範圍廣。  

治療

治療前儘可能明確診斷,並考慮患者年齡,對生育要求、病情嚴重程度、症状及病灶範圍,加以全面考慮。

激素治療

1、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1982年Meldtum及Lemay報導,應用LHRHa治療內異症獲得良好效果。LHRH對垂體有雙相作用。LHRH大量持續應用,使垂體細胞呈降調反應,即垂體細胞受體被激素佔滿無法合成釋放FSH、LH、而起反調節作用。副反應潮熱、陰道乾燥、頭痛、陰道少量流血等。

2、內美通(Nemestran):即3烯高諾酮(R2323),為19去甲睾丸酮衍生物,具有較高抗孕激素活性及中度抗雌激素作用,抑制FSH及LH分泌、使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異位內膜萎縮、吸收。

3、達那唑:是一種合成甾體17α-乙炔睾丸酮的衍生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下丘腦GnRH產生,從而使FSH、LH合成及釋放減少,導致卵巢功能受抑制。亦可直接抑制卵巢甾體激素的合成或競爭性與雌孕激素受體結合,從而導致異位內膜萎縮,不排卵及閉經丹那唑還有輕度雄激素作用,產生毛髮增多,聲音變低沉,乳房變小及痤瘡出現等男性化表現。丹那唑另一常見副作用是水分瀦留體重增加。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腎功能不全者不宜應用。丹那唑主要通過肝臟代謝,並可能對肝細胞產生一定損害,故患有肝疾患的婦女禁用。

常用劑量為400mg/d,為2~4次口服,從月經開始服用,一般在1個月左右症状即有所減輕。如無效,可加至600~800mg/d,取得效果後再逐漸減至400mg/d。療程一般為6個月,90~100%均取得閉經的效果。

丹那唑對盆腔腹膜的內異症療效較好,對大於1cm直徑卵巢異位腫塊療效較差。

4、三苯氧胺(Tamoxifen,TMX):為雙苯乙烯衍生物。劑量為10mg×2/d,月經第五天開始,20天為1療程。

5、合成孕激素:可用炔異諾酮、炔諾酮甲孕酮安宮黃體酮)等作周期性治療,使異位內膜退化。從月經周期第六天開始至第二十五天,每日口服上述一種藥物5~10mg。療程視治療效果而定,此法可抑制排卵。因此,對希望生育者,可從月經周期第十六天開始到第二十五天,每日應用炔異諾酮或炔諾酮10mg。這樣既可控制子宮內膜異位症,又不致於影響排卵。部分病例在治療期有較重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頭痛發脹、子宮絞痛、乳房疼痛以及由於水分瀦留及食慾改善而體重過度增加等,給予鎮靜劑、止吐劑、利尿藥低鹽飲食可以減輕。

睾丸素:對本症也有一定療效。應用劑量應隨病人之耐受量而定。最好開始劑量為10mg,每日2次,於月經周期後2周開始口服。這種劑量很少影響月經周期及發生男性化副作用。但要達到止痛目的常需持續服用幾個周期。此後可減低劑量再維持治療一個時期後,停藥觀察。如能妊娠,則本病即能治癒。

手術治療

治療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主要方法,因為在直視下可以基本上明確病灶範圍和性質,對解除疼痛,促進生育功能效果較好,療程短尤其對重症者,纖維化多,粘連緊密,藥物不易奏效。較大卵巢內膜樣囊腫,藥物治療無效,手術尚有可能保留有效卵巢組織。手術可分為保守性手術,半根治性手術和根治性手術3種。

1、保守性手術:主要用於年輕、有生育要求者。保留子宮及附件(盡量保留雙側),只是切除病灶,分離粘連,重建卵巢,修復組織。近年來應用顯微外科手術,切除異位病灶,仔細縫合創面,重建盆腔腹膜,仔細止血,徹底沖洗,使手術效果臻於完善,提高手術後妊娠成功率,降低複發率。

1)腹腔鏡手術:通過腹腔鏡檢查,可明確診斷,可用特種設計的刀、剪、鉗等進行病灶切除,分離粘連。在腹腔鏡下可用CO2雷射器或氦-氖雷射器燒灼病灶,即在恥骨聯合上2cm處做第二切口,雷射刀通過這切口的套管進入盆腔,在腹腔鏡直視下燒灼病灶。也可經腹腔鏡穿刺吸出囊液,再用生理鹽水沖洗,然後注入無水乙醇5~10ml,固定5~10分鐘後吸出,最後用生理鹽水沖洗後吸出。

在腹腔鏡下還可行輸卵管通液檢查。

2)B超下行卵巢內膜樣囊腫穿刺術:對手術剝離術後或腹腔鏡下穿刺後複發病例,可考慮超聲下穿刺術及藥物治療。

3)剖腹保守性手術:用於較嚴重病灶粘連患者,尤其是無腹腔鏡設備醫療機構或腹腔鏡掌握不熟練者,皆可實行剖腹手術分離粘連,挖除卵巢子宮內膜樣囊腫,儘可能保留正常的卵巢組織,如病灶僅限於一側且較重,另一側正常,有人主張將病側附件切除。這樣做妊娠率較保留病側卵巢後的妊娠率高。還可做簡單子宮懸吊術。是否做骶前神經切除值得商榷。

保守手術的重要目的之一,為希望妊娠足月分娩,故術前應對夫婦雙方進行徹底的不孕檢查。術後複發者仍可再次採用保守手術,仍可獲得療效。

2、半根治手術:無生育要求,病灶嚴重,而年齡較輕者(<45歲),可行子宮和病灶全切,但儘可能保留一側正常的卵巢組織,以避免絕經期症状過早出現。一般認為半根治術後複發率低,後遺症少。切除子宮可去除具有活力的子宮內膜細胞種植的來源,從而可減少複發機會。但因保留了卵巢仍有可能複發。

3、根治性手術:年齡接近絕經期,尤其病情重,有過複發者,應實行全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手術時儘可能避免卵巢內膜囊腫破裂。囊液流出時應儘快吸盡,沖洗。術後出現更年期症候群者,可用鎮靜劑及尼爾雌醇

腹壁、會陰切口處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者,應徹底切除,否則會複發。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常合併排卵功能障礙,故不論採用激素治療或保守性手術治療,皆可用HMG或/及克羅米芬促卵泡成熟排卵。

如為不育而實行保守手術治療者,可應用激素治療3~6個月以鞏固療效。但有人認為,術後1年是妊娠最易發生的時間,用丹那唑或假孕治療,反而減少受孕機會而不主張用。

放射治療

雖然放療用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已有多年歷史,但應用多種藥物及手術達到很高療效,一般不破壞卵巢功能,而放射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作用,在於破壞卵巢組織,從而消除卵巢激素的影響,使異位的內膜萎縮,達到治療的目的。放射線對異位的內膜破壞作用並不明顯,但對既不能耐受激素治療又因病灶位於腸道、泌尿道及廣泛盆腔粘連,尤其是合併心、肺或腎等嚴重疾病,本人又十分懼怕手術的個別患者,也可採用體外放療,破壞卵巢功能,達到治療目的。即便個別接受放療者,必須先明確診斷,特別是不能將惡性卵巢腫瘤誤診為子宮內膜囊腫,以至錯治而延誤正確治療。

中醫藥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一般證情較複雜,其病機多由氣滯血瘀,寒凝痰阻、肝腎虧損、氣血運行不暢所致。著名中醫婦科專家李積敏博士認為本病多為本虛標實之證,在本者為腎虛,在標者為氣滯血瘀,常用慎言祛瘀方(經驗方)治之。

慎言祛瘀湯: 丹參15g,赤芍12g,川芎10g,三棱12g,莪術12g,柞木枝10g,石見穿10g,益母草15g,雞血藤15g,仙茅12g,熟地12g,枸杞12g,生蒲黃10g,紫石英10g。製劑用法: 加水泡至藥面上,大火煎開,再小火煎10分鐘即可,每日劑,2次分服,3個月為1療程。適應病證: 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伴見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不孕,內膜異位囊腫。方中丹參、赤芍、川芎、三棱、莪術等行氣活血破瘀;石見穿、柞木枝化痰散結、化瘀消腫;仙茅、仙靈脾、熟地、枸杞子等補腎益精;益母草、雞血藤養血活血調經。諸藥互相配合,補瀉兼施,相輔相成,使氣血行暢,瘀滯得消,經調而愈。臨床使用本方應注意,氣虛者加党參黃芪升麻陰虛者加女貞子地骨皮地榆;盆腔腫塊瘀血者加皂角刺、蕊石、鱉甲;腹痛甚者加川楝子乳香、沒藥、三七粉(吞)。  

預防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多為陽虛體質,四肢及小腹怕冷易涼,月經期間更為嚴重,同時部分患者性格不開朗,長期處於鬱悶情緒中,加上某些誘因,使寒邪氣滯相搏結,形成瘀血與寒邪相搏結與子宮中,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因此針對病因進行預防是防止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的關鍵,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使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正常,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就是這個道理。
  2. 要注意自身保暖,避免感寒著涼。
  3. 月經期間,禁止一切激烈體育運動及重體力勞動。
  4. 如果已查處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腫大於7厘米以上者,在月經期或月經中期一定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勞累。一旦囊腔內張力突然升高時,囊壁破裂,會形成急腹症。
  5. 盡量少做人工流產和刮宮,做好計劃生育。
  6. 月經期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保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生悶氣,否則會導致內分泌的改變。
  7. 女孩子青春期要避免受驚嚇,以免導致閉經或形成溢流。
  8. 女性月經期一定杜絕性生活。 

中醫認識子宮內膜異位症

祖國醫學將此病歸屬於「 痛經 」 、「 癓瘕積聚 」和「 不孕 」等範疇。

子宮內膜異位症分型有哪些?祖國傳統中醫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將子宮內膜異位症共分型: 子宮內膜異位症分型(1)肝鬱氣滯型: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月經血量或多或少,血色紅暗有塊,脹甚於疼痛,時痛時止,心煩意亂,口渴夜寐不安,舌質暗紅。 

子宮內膜異位症分型(2)氣滯血瘀型:經前或經期,腹痛,疼甚於脹,小腹脹痛,拒按,血量少,經血不暢,血多痛輕,有血塊,舌質黑暗。 

子宮內膜異位症分型(3)寒凝血瘀型:經前經期,小腹冷痛,絞痛,喜溫不喜按,得熱疼減,經期便溏,形寒肢冷,痛甚嘔瑟,重者面色蒼白汗出四肢厥逆,常有明顯冷飲及受寒史,舌質暗。

子宮內膜異位症分型(4)氣血虧虛型:經期小腹隱隱作痛,綿綿不休,痛而兼墜,喜按,按之痛減,伴全身乏力,心跳氣短,少氣懶言,面色恍白,食欲不振

活血通腑法治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病率占生育年齡婦女的5%-20%。其主要表現為繼發性病經、性交瘤、盆腔痛、月經異常、不孕等。西醫一般採用激素療法或手術治療、但是, 激素療法副作用太大,手術療法對生育年齡的婦女來說,很難接受。因此,求治手中醫藥者自然多了起來,事實上中醫在這方面也的確有其獨特的治法,其治療效果也不同凡響。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並有「腑以通為用」的觀點,故以活血通腑之法,則立見其效。不過,本法用以治療熱鬱血瘀、氣滯血瘀者療效最佳,而寒凝血瘀或腎虛血瘀者,又當配合溫中祛寒或滋補肝腎才能奏效。現將活血通腑法之基本方開列如下,以供讀者參考:

桃仁12克,桂枝枳殼芒硝(沖)各9克,鱉甲15克,田三七粉(沖)、土鱉蟲各10克,大黃、甘草各6克,益母草20克。

在上述基本方的基礎上,還應根據不同證型進行加減。如為氣滯血瘀型,則應在基本方中加入三棱、莪術、香附等理氣行滯藥;如為熱鬱血瘀型,就應加敗醬草蒲公英之類清熱解毒藥,大黃宜加至10克,以除鬱熱;若為寒凝血瘀型,又應減去芒硝,加吳茱萸乾薑,桂枝易肉桂,溫里以除寒凝;若為腎虛血瘀型,除減去芒硝外,還應加杜仲續斷或女貞子。

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服藥方法也有講究;一般應在經前7-10天開始服藥,服至月經第5天才停服。每天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連服2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輕者服1個療程即愈,重者需服2-3個療程。眼藥後痛經、性交痛、肛門墜脹痛等症状會很快消失。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活血通腑法具有改變血液流變學。改善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環、降低血漿前列腺素含量和抑制異位內膜生長等作用。故運用此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確具良好效果。    

相關知識點

為什麼在停經後,還會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有的人認為作了手術或停經後就不會再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事實上並非如此。如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還會在停經後繼續活躍,就是因為體內其他器官不斷地分泌荷爾蒙,因而使子宮內膜繼續生長和產生疼痛。其主要的原因是卵巢並不是身體內唯一生產雌激素的器官。在停經之後,腎上腺是荷爾蒙來源的另一地方,所以在停經後體內仍有足夠的雌激素去刺激子宮內膜的增生。更進一步使這些子宮內膜最後成了獨立的組織,不受任何內分泌的影響。如果病人的體重增加而超重的話,腎上腺用來製造雌激素的脂肪會更多,因此患這種疾病的機會就更大。由於子宮內膜可能在服用荷爾蒙後受到刺激而增生,有些專家提出得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人做子宮和卵巢切除手術之後,暫時不應該讓病人服用女性荷爾蒙。  

緊身衣與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EM)在已開發國家婦女總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10%。其中以腹膜EM最多見,普遍認為其病因為經血逆流。相關因素為大年齡、以往經產、長期應用LUD及陰道塞,還有遺傳及環境因素。現在發現緊身衣與EM發生亦有—定關係。

血漿膠體滲透壓有助於腹腔液回吸收到血流中,形成的組織間隙液體壓平均約低於大氣壓0.667kPa(5mmHg),致使液體從宮頸緩慢上移至宮腔、輸卵管、直至腹腔與負值,腹部組織間隙液體壓相對應的必然有大約相等的正值實體組織壓,在麻醉後犬的胃、結腸、腹腔以充水無張力球囊做的測量,正如預期的—樣,為大於滲透壓的十0.667kPa(5rnmHg,直接測量人類腹內壓亦相同。 給犬穿緊身衣,犬的肝臟有畸形及輕度組織學改變,在人類稱之為「緊身胸衣肝」,是長期高於肝臟的腹內壓導致的獲得性功能障礙。

人類月經周期最初3天的峰值宮內壓為5.33—9.33kPa(40一70mmHg),平均1.07—6.93kPa(8-52mmHg),痛經婦女則更高。這種明顯高於腹內壓的宮內壓為子宮收縮所致。細如針鼻的子宮輸卵管介面也趨向關閉,故無經血逆流。兩次宮縮之間宮壁鬆弛,若宮頸關閉,這時宮內壓約等於腹內壓。若慢慢升高後的腹內壓突然降低,即使宮頸未開,有厚硬肌壁的宮腔雖短時間維持巳增高的宮內壓,隨之會有從宮腔到輸卵管腔的壓力梯度改變。可使宮內積存的血液及脫落的子宮內膜逆流。據此推理,若所穿之緊身衣達到腹內實體組織壓持續輕微升高程度,而脫衣時恰好子宮輸卵管介面於兩次宮縮之間鬆開,經血則可逆流。依此道理,EM應少見於不穿增加腹內壓衣服的婦女。

現代已知,EM多見於已開發國家而少見於發展中國家。Mediline調查也發現近30年來印度醫學雜誌中20000餘篇文章中僅有4例自發性EM報導,另還有一大組中孕剖宮取胎後瘢痕內EM報導,這與印度婦女不穿緊身衣有關。中非情況亦類似,而已開發國家同期卻有有5000餘份EM報導及複習(美國佔一半)。用細導管和微型感測器測量輸卵管及腹腔內壓的梯度變化;用示蹤劑置於宮頸管內,經子宮、輸卵管閃爍影像測定逆流經血的流速及量,均直接驗證了上述推理。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緊身衣與子宮內膜異症發生有著某種關係,從公眾健康角度考慮也應勸告婦女起碼在經期不要穿緊身衣服。  

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性交痛的原因

性交痛則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於子宮直腸陷凹、子宮骶骨韌帶、陰道直腸隔時,性行為中病灶受到牽扯而引發的。性行為痛隨性交的次數變多,性交幅度加大而加劇,有時候更甚於無法忍受。該種疼痛的輕重,與子宮內膜異位的具體位置,病灶大小有所關係。能夠想像,倘若每次性行為都不能得到應該有的享受,而是被劇烈疼痛,精神緊張,下腹不適所困擾,性行為是難以進行的,即便勉強從事,亦是得不償失。

毫無疑問,這種欲罷而不能的煩惱,對病人心理,情緒及身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導致心身兩方面的惡性循環。要消除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性煩惱,其根本辦法是徹底根除異位的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異位症對生育的影響

子宮內膜異位症可導致不孕,而懷孕又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好的方法之一。如果已經明確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考慮儘早懷孕,因為懷孕可以抑止異位細胞的生長繁殖。但提醒你注意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可以受孕的,但是容易發生流產。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被覆粘膜以外的部位,並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體征者。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不孕不育症最常見的病例之一,子宮內膜症還有可能發生盆腔內、輸卵管、子宮、卵巢的粘連,導致盆腔內的大部分器官完全粘連,這也是不能懷孕的。建議你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診斷,然後對症治療。

子宮內膜症不孕檢查方法有X線檢查、B超顯像檢查、腹腔鏡檢查 、免疫學檢測。腹腔鏡檢查是目前子宮內膜症不孕檢查的主要方法。B超顯像是目前輔助子宮內膜症不孕檢查的有效方法。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痛經的關係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灶可經過血液轉移到全身各部分,當轉移到肺部時,會使病人在經期內發生「氣胸」,出現呼吸困難咳血和流鼻血的症状。

經常痛經的年輕女性要注意了!如果你痛經的程度和發作頻率發生變化,或隨月經周期而呼吸困難、咳血和流鼻血,那麼你有可能已經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引發女性重度痛經的罪魁禍首,在導致不孕症的病因中居第二位,一旦患上後,就難以根治。患病後,病人卵巢內產生黑色糊狀觸痛性的「巧克力囊腫」,隨病情的惡化,囊腫發生破裂,導致子宮粘連,影響生育。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灶可經過血液轉移到全身各部分,當轉移到肺部時,會使病人在經期內發生「氣胸」,出現呼吸困難、咳血和流鼻血的症状。目前醫學界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原因尚無定論,但普遍認為它與經血反流有密切關係。

如果患者結婚生子,在妊娠之後異位的子宮膜會萎縮,使病情減輕。及早進行治療,將不會影響女性生育。年輕女性應對痛經予以足夠重視,月經期內避免劇烈運動,以免經血沿輸卵管倒流回盆腔。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注意事項

  1. 女性月經期一定要杜絕性活;
  2. 要注意自身保暖,避免感寒著涼;
  3. 月經期間,禁止一切激烈體育運動及重體力勞動;
  4. 女孩子青春期要避免受驚嚇,以免導致閉經或形成溢流;
  5. 月經期要做學會控制情緒,不要生悶氣,否則會導致內分泌失調
  6. 隨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使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正常。
  7. 如果已查處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腫大於7厘米以上者,在月經期或月經中期一定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勞累。一旦囊腔內張力突然升高時,囊壁破裂,會形成急腹症  

子宮內膜異位會癌變嗎?

此病基本上是個良性疾病,還是有少數病例會發生病變。有研究表明,子宮內膜異位症病變有轉換成癌症的可能。大約10%—15%的卵巢癌患者在手術後發現同時並存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其中3%可看到從良性內膜異位組織過渡到完全惡性的轉換帶,而且有時子宮內膜異位到非卵巢的部位時,也會在該處引起癌病變。

參看

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