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子宮內膜異位症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婦產科疾病 >> 子宮內膜異位症 |
當在子宮腔面以外有子宮內膜組織生長時稱子宮內膜異位症。病變常見部位為卵巢、子宮韌帶和盆腔腹膜等處。病變在卵巢最為常見,多呈囊腫樣,內含混有子宮內膜組織的棕褐色稠厚陳舊性血液,稱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組織異位到子宮肌肉內的稱為子宮肌腺症。身體其他部位如胸膜、肺、臂、腿等許多器官都可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但罕見。剖宮產的腹壁切口疤痕和分娩時的會陰切開疤痕也都可成為發病部位。
本病症狀主要表現為痛經、月經失調和不孕。其痛經特點是繼發性和漸進性(逐年加劇)痛經,疼痛時間長、程度劇。不孕也不一定同病變嚴重度成正比,有時相當輕的病變也伴不孕。
本病的預防和處理主要為:
1.防止經血倒流(經輸卵管流入腹膜腔)。先天性外陰陰道畸形(如處女膜閉鎖、陰道橫膈)、後天性陰道炎性狹窄和宮頸粘連等均應及時手術治療;經期一般不作盆腔檢查。
2.避免手術操作引起的子宮內膜種植,若經前不作輸卵管通暢試驗以免經血倒流入腹腔;剖宮取胎(尤其是孕中期作)醫生要採取措施避免子宮腔內膜碎屑留落在腹腔內或切口中種植。
3.適齡婚育、藥物避孕。妊娠可阻礙和減輕本病的發生和發展,所以已屬婚齡或已婚女子痛輕較重者應及時婚育;已有子女者較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對本病有預防作用。
4.若已患本病者的治療應根據年齡、症状、病情及對生育的要求而定。不孕者即使輕度病變也要積極藥物治療,或對有巧克力囊腫者作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如巧克力囊腫剝出術);痛經明顯而病變輕的無生育要求或未婚婦女用性激素療法,目前常用藥如孕酮類、丹那唑和三苯氧胺等;病變重而無生育要求者年齡在35歲以下,可作保留卵巢功能的手術;病情嚴重藥物無效或近絕經期的重度病人可選根治性手術。
5.注意丹那唑,內美通與大劑量孕激素等藥容易損害肝功能,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肝功能,原有肝病者禁用。
6.子宮肌腺症孕激素療法無效,常需切除子宮。
參看
創傷性宮腔粘連 | 功能性子宮出血 |
關於「醫療康復/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