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子宮內膜異位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學》 >> 女性生殖系統疾病 >> 子宮體疾病 >> 子宮內膜異位症
病理學

病理學目錄

當子宮內膜組織出現於正常子宮內膜以外的部位時,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一般稱子宮內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子宮腺肌病,子宮外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一)予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宮肌壁內出現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在異位的腺體及間質周圍有增生肥大的平滑肌纖維。多發生於育齡期婦女,主要臨床表現為子宮增大,痛經月經過多。病因未明,有人認為是子宮內膜直接向肌層擴展的結果。病人常有雌激素增高及伴有子宮內膜增生症。妊娠分娩及過度刮宮等創傷可能會增加子宮內膜碎片進入肌層的機會,故多見於經產婦。

【病變】

肉眼觀,分瀰漫型及局灶型兩種。瀰漫型表現為子宮均勻增大;局灶型者子宮呈不規則增大,多見於子宮後壁,呈球形增大。切面可見在增厚的子宮壁中散在大小不等的小腔,有些小腔含血性漿液或巧克力樣液,有時可見棕色含鐵血黃素沉著,偶爾有較大的囊腔形成。小腔隙周圍可見平滑肌纖維呈旋渦狀排列,與平滑肌瘤相似,故有腺肌瘤(adenomyoma)之稱,但與周圍肌層的分界不如平滑肌瘤明顯。

鏡下,子宮腺肌病的診斷標準是,距子宮內膜基底層以下至少一個低倍(10×10)視野(大約2mm)深處的子宮肌層中出現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呈島狀分布,其周圍有肥大的平滑肌纖維。異位的腺體往往呈增生期改變。這種內膜對雌激素有反應,而一般對孕激素比較不敏感,可能與其來自子宮內膜基底層有關。少數腺體可呈分泌期改變。間質與正常子宮內膜間質相似。

(二)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子宮內膜異位於子宮以外的組織及器官,如卵巢子宮直腸窩輸卵管子宮漿膜、子宮韌帶直腸膀胱子宮頸陰道、外陰、腹股溝腹部手術瘢痕盆腔淋巴結等。一般好發於青年婦女和不孕症婦女。主要症状為痛經。

最多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於卵巢表面,且多為雙側性。因引起局部纖維組織增生而常形成結節狀腫物。異位的子宮內膜在卵巢激素作用下,可發生周期性變化,隨月經反覆出血,在局部形成充滿「血液」的囊性腫物,即所謂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囊內含棕紅色粘稠的變性血性液體,似巧克力糊、稱巧克力囊腫。鏡下,在其囊壁內往往可找到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由於經血不斷產生和聚集,囊腫可繼續增大,囊內壓不斷增高,引起臨床症状。囊腫也可破裂,引起腹腔出血和附近組織粘連。其次為子宮直腸窩子宮內膜異位症,常引起嚴重粘連,並往往形成紫褐色結節狀腫物。

組織發生主要有兩種學說,一為種植及移植學說,認為在行經期,經血倒流至輸卵管,進入盆腔,使子宮內膜碎片種植在盆腔及腹膜表面;或經淋巴道、血道帶到淋巴結和遠隔部位;或在子宮切開或切除手術時人為地將子宮內膜移植到腹壁切口所致。另一種是體腔上皮化生學說,認為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是由於器官本身局部的體腔上皮化生而來,這種可能性較小。

參考

32 子宮內膜增生症 | 子宮腫瘤 32
關於「病理學/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