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子宮腫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學》 >> 女性生殖系統疾病 >> 子宮體疾病 >> 子宮腫瘤
病理學

病理學目錄

(一)子宮平滑肌瘤

子宮平滑肌瘤(leio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見於30~50歲婦女,20歲以下罕見,絕經後肌瘤可逐漸萎縮。其發生可能與過度的雌激素刺激有關。臨床上多數患者可無症状,若出現症状,則表現為月經過多及局部腫塊等。

【病變】

肉 眼觀,肌瘤可以生長在子宮任何部位,常位於子宮壁內(肌層內肌瘤)、漿膜下(漿膜下肌瘤)或粘膜下(粘膜下肌瘤)。可單發或多發,常為多個,其數目多少不 等,常見為數個、乃至十數個或數十個,稱多發性平滑肌瘤。肌瘤的大小可極為懸殊,小的在顯微鏡下才可檢見,大的如成人拳大或更大,甚至可充滿整個腹腔。肌 瘤多呈球形或融合成不規則形,質較硬,界限明顯,但無明顯包膜(圖13-7)。切面上,瘤組織常呈灰白色,編織狀或旋渦狀,當肌瘤生長較快或供血不足時, 可發生各種繼發性改變,如玻璃樣變、粘液變、囊性變、水腫出血壞死等。

子宮平滑肌瘤


圖13-7 子宮平滑肌瘤

多個肌瘤結節,位於肌壁內、粘膜下及漿膜下,境界分明,宮腔受擠壓呈裂隙

鏡 下,瘤細胞與正常子宮平滑肌細胞相似,但肌瘤細胞核比較密集,常排列成縱橫交錯的不規則束狀或成編織狀。核大多呈長桿狀、兩端鈍圓或圓錐形,染色質纖細。 肌細胞間有不等量的結締組織。每10個高倍(400倍)視野核分裂像少於5個者一般為良性。有少數病例瘤細胞核增多、緻密,核大活躍,染色質粗,無核分裂 像,稱細胞性平滑肌瘤(cellular leiomyoma)。子宮平滑肌瘤的惡變率很低,據報導為0.2%~0.5%,多見於年齡較大、生長較快與較大的肌瘤。如果核分裂像每個高倍視野達10 個以上或有肌層及血管浸潤者應診斷平滑肌肉瘤

(二)子宮體癌

子宮體癌又稱子宮內膜癌 (carcinoma of endometrium),較常見,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20%~30%。近年來子宮體癌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多發生在50歲以上絕經期和絕經期後婦 女。病因未明,一般認為與雌激素長期持續作用有關。主要臨床表現為不規則陰道流血。

【病變】

肉眼觀,分瀰漫型及局限型兩種。瀰漫型的子宮內膜呈瀰漫增厚,不規則形、息肉或菜花狀,質脆,常見出血、壞死或潰瘍形成。癌組織浸潤肌層,深淺不一(圖13-8)。局限型多位於宮底或宮角,後壁多於前壁,常呈息肉狀伴肌層浸潤。

子宮體腺癌(瀰漫型)


圖13-8 子宮體腺癌(瀰漫型)

癌組織瀰漫浸潤子宮壁,且部分突入子宮腔中形成大不不等的乳頭狀腫塊

鏡 下,子宮內膜癌多數為分化較好的腺癌。腺體數目增多,形狀和大小不一,排列紊亂,腺體呈「背靠背」形式。腺體由單層或復層細胞組成,形成條索狀「搭橋」。 間質極少。有時腺上皮增生形成實體性癌巢。癌細胞呈柱狀或多角形,可有不同程度的分化。胞漿中等量,淡染;核大小不一,染色質增多而深染,核仁明顯,可有 正常或病理核分裂像。根據分化程度,子宮內膜癌可分為3級:Ⅰ級(高分化腺癌),腺體較規則,同單層細胞組成,細胞排列緊密有的成假復層或復層。核分裂像 少見(圖13-9)。Ⅱ型(中分化腺癌),腺體不規則,有較多腺樣結構或小腺體形成,可有少量實性區。癌細胞分化較差,核分裂像易見。Ⅲ級(低分化腺 癌),腺體結構極少見,癌巢多呈實性片塊狀,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多見。有些腺癌組織中可見良性化生鱗狀上皮團,稱腺棘癌 (adenoacanthoma)。如果腺癌內混有惡性鱗狀上皮,稱腺鱗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多見於分化較差的腺癌。 少數子宮內膜癌含有透明細胞,或含粘液的細胞。有些可形成乳頭狀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腺癌


圖13-9 子宮內膜腺癌

呈腺樣結構,癌細胞呈柱狀和立方形,核異型明顯,排列紊亂

【擴展和轉移】

一般,子宮內膜癌生長較緩慢,局限在子宮內膜的時間較長,但也有極少數發展較快者。其轉移途徑主要是淋巴道轉移、直接蔓延,晚期也可有血行轉移。

1.淋巴道轉移 宮底部的癌多轉移至腹主動脈淋巴結;癌在子宮角時可沿圓韌帶的淋巴管腹股溝淋巴結;子宮下段及擴散到宮頸管的癌灶,與宮頸癌的淋巴道轉移途徑相同,可至子宮旁、髂內外和髂總淋巴結

2.直接蔓延,向上經子宮角至輸卵管;向下至頸管、陰道;向外經肌層浸潤至漿膜面而蔓延至輸卵管、卵巢,並可廣泛種植在腹膜子宮直腸窩有大網膜等處。

3.血行轉移,晚期患者可經血行轉移至肺、肝有骨等處。

參考

32 子宮內膜異位症 | 滋養層細胞腫瘤 32
關於「病理學/子宮腫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