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淤血症候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盆腔淤血症候群(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又稱卵巢靜脈症候群(Ovarian VeinSyndrome)是引起婦科盆腔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其症状涉及廣泛,而患者自覺症状與客觀檢查常不相符合,在體征上常與慢性盆腔炎相混淆,故此類患者常被誤診為慢性盆腔炎或慢性附件炎而久治不愈。盆腔淤血症候群,很早就見於文獻記載。但它描述的上述臨床表現究竟是一種獨特的病變,還是由於某些疾病所引起的共同現象,歷來多有爭論。

半個世紀以來,曾把這些臨床表現歸因於炎症子宮韌帶痙攣狀態、盆腔組織的痛覺過敏以及盆腔血管功能障礙等,而在各國流行過種種病名。中醫古代文獻中沒有本病病名的記載,僅有臨床特徵的描述,如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中有:「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病因病機

一、中醫病因病機

根據其臨床表現,本病可歸屬於「婦人腹中痛」、「經行腹痛」、「產後腹痛」「帶下」等疾病的範疇。中醫對此病沒有具體明確的論述,但對它的症状的論述卻有許多,如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婦人雜病諸候》云:「小腹痛者,此由胞絡之間宿有風冷搏擊血氣,停結小腹,因虛發動與血相擊故痛;」宋代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亦云:「婦人腹中瘀血者,有月經痞濕不通,或產後余穢未盡,因而乘風取涼,為風冷所乘,血得冷則成瘀血也。」但均與血瘀有乏。瘀血留滯沖任胞宮,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虛無力推動血行,血行不暢,瘀阻經脈氣滯血瘀,氣虛則見不勝勞累,神疲乏力氣短,小腹、肛門墜脹;氣滯則見乳房脹痛,心煩易怒;瘀血阻滯,不通則痛,故見腰骶疼痛,性交後疼痛。總之,本病的病理基礎是氣虛血瘀兼有氣滯,氣虛為本,氣滯血瘀為標。虛實夾雜本虛標實。瘀血的形成,常與以下因素有關:

1.肝氣鬱結氣機阻滯而致血瘀。內傷七情肝氣鬱滯,血行不暢,沖任胞宮氣血郁阻而成本病。

2.濕熱蘊結下焦而致血瘀。因外感濕熱,濕熱內蘊,或流連沖任,阻遏經脈,盤踞胞宮,氣血運行不暢,停滯而成本病。

3.虛損所致血瘀。早婚、房勞、多產或素體虛弱以致精氣虧損,血運無力則氣血澀滯暢,沖任胞宮失於濡潤而生本病。

二、西醫病因病理

(一)病因

任何使盆腔靜脈血液流出盆腔不暢或受阻的因素,均可以導致盆腔靜脈淤血。和男子相比,女性盆腔循環在解剖學、循環動力學和力學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是易於形成盆腔瘀血的原因。

1.解剖學因素。女性盆腔循環的特點主要是靜脈數量增多和構造薄弱。一般是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靜脈伴隨一條同名動脈,有較多的吻合支及靜脈叢,血流緩慢,如盆腔的中等靜脈子宮靜脈陰道靜脈和卵巢靜脈,大多是2~3條靜脈伴隨一條同名動脈,卵巢靜脈甚至可多達5~6條,形成蔓狀靜脈叢,彎曲在子宮體兩側後方,直到它們流經骨盆緣前才形成單一的卵巢靜脈。在子宮、輸卵管、卵巢靜脈之間有許多吻合支,在輸卵管系膜內,有子宮靜脈和卵巢靜脈的吻合支,並形成環狀的靜脈循環,再與外側的卵巢靜脈叢吻合。

起源於盆腔臟器黏膜肌層及其漿膜下的靜脈叢,彙集成兩支以上的靜脈,流向粗大的髂內靜脈。盆腔靜脈數量上的增多是為了適應盆腔靜脈流動緩慢的需要。

盆腔靜脈較身體其他部位的靜脈壁薄,缺乏筋膜組成的外鞘,沒有彈性,大多沒有瓣膜,且一些經產婦的瓣膜功能常不全。穿行在盆腔疏鬆的結締組織中,且女性盆腔靜脈血容量多,故容易引起盆腔內、外生殖器、膀胱直腸及肛門周圍靜脈淤血,造成血管迂曲、擴張、淤血。同時合併外陰、宮頸、下腹靜脈曲張。另外膀胱、直腸、生殖器三個系統靜脈彼此相通,任何一個系統發生障礙,均可以影響到另外兩個系統。

2.體質因素。有些患者因體質因素,其血管壁組織顯著薄弱,彈力纖維少,彈性差,容易形成靜脈血淤滯

3.力學因素。因早婚早育者,在其生殖器未完全成熟時負擔過重,或房事不節、孕產頻繁都容易產生盆腔靜脈淤血,因大量雌激素孕激素的影響,再加上子宮周圍靜脈的壓迫,可引起子宮周圍靜脈擴張。長期站立或久坐體位、由於子宮體的重力作用及膀胱充盈使子宮體向後移位,也可影響盆腔靜脈的流出。習慣仰臥睡眠者,盆腔大部分靜脈的位置均低於下腔靜脈,不利於盆腔靜脈血液流出盆腔。

4.輸卵管結紮術。由於輸卵管的血供為雙重供應,動脈源於子宮動脈輸卵管支及峽支,漏斗部由卵巢動脈的傘支分布而來,兩者之間相互吻合,而靜脈一部分入卵巢叢,一部分入宮頸陰道叢,這樣就形成了輸卵管動脈與靜脈走向不同的特點。在輸卵管結紮的過程中,如果損傷了輸卵管系膜靜脈或局部病變,使血供的平衡關係受到了破壞,就會影響盆腔靜脈循環動力學的改變。使系膜內血管網血液循環受阻,造成靜脈血管曲張。可以認為輸卵管結紮術造成的損傷或局部病變是發生盆腔靜脈曲張的眾多因素的主要因素之一。

5.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不少學者認為本症候群的主要症状是容易疲勞腰痛,性感不快等,並發生失眠抑鬱癔症與盆腔靜脈淤血關係密切,因此,自主神經調節功能失去平衡而導致盆腔局部靜脈淤血。

6.其他因素。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尤其是形成輸卵管卵巢囊腫者)、哺乳期慢性閉經宮頸炎等,造影時可顯示盆腔靜脈淤血影像。

(二)病理

由於以上幾種因素,使一部分解剖結構薄弱的盆腔靜脈在功能上發生變化,影響血流運行,形成淤血、水腫,長久則組織缺氧而導致結締組織增生或纖維化,再通過神經血管之間相互影響,波及整個生殖器和乳房,而表現為臨床一系列症候群。由於淤血而引起的局部組織及相關器官的水腫,開始是暫時性的、可逆性的,持續多年或反覆加重後,則可以發生永久性變化。大體病理所見為外陰靜脈充盈以致曲張,陰道黏膜紫藍著色,宮頸肥大水腫,頸管黏膜常呈外翻糜爛,周圍有黏膜紫藍著色,有時可在宮頸後唇看到充盈的小靜脈,宮頸分泌物很多。

[診斷]

一、診斷要點

患者症状與婦科檢查不相符合,患者主訴多嚴重,而婦科檢查陽性體征卻很少.這是盆腔淤血症候群的特點。

本病的主要表現,是範圍廣泛的慢性疼痛,極度的疲勞和某些神經衰弱的症状,並在下午、晚上或站立後、跑、跳,或突然坐下時、性交後、月經前加重。

(一)病史

可能存在前述的導致血液流出盆腔受阻或不暢的病因,如多產史,輸卵管結紮術後,體質差等。

(二)症状

1.盆腔不適,下腹部墜脹痛。 盆腔內有墜脹感,嚴重時兩側下腹疼痛,通常一側較重。偶爾表現為陣發性疼痛,並可同時累及兩側及兩下肢,尤其是大腿根部及髖部酸痛無力。疼痛與體位有關,如站、蹲或屈曲過久,盆腔靜脈壓力持續升高,可以導致淤血,則症状加重;反之則使盆腔靜脈壓力降低,如平臥、抬高腿部及臀部、胸膝臥位時,症状可以減輕。

2.低位腰痛。 其疼痛位置相當於腰能部,常與下腹疼痛同時出現,經前期久站、勞累、性交後加重。

3.性感不快。 性交的時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多為深部性交痛,同時次日下腹疼痛、量痛、白帶增多等症状加重,故對性生活厭煩。其原因是觸動了淤血的宮頸、後彎隆,牽動整個子宮甚至淤血的卵巢。性交時引起盆腔急性充血和淤血,從而使症状加重。

4.月經改變。 通常是月經量多,周期延長似功能性子宮出血,但部分患者月經反而減少。

5.痛經。 半數以上患者有此症状。特點是月經前數日即出現下腹疼痛,腰骶部痛或盆腔內墜痛,有的還逐漸轉為痙攣性疼痛,到月經來的前一天或第一天最嚴重,月經第二天後明顯減輕。

6.白帶過多。 為白色透明的教液或水樣分泌物,是盆腔淤血、宮頸肥大和腺體增生、陰道壁血管通透性增高。

7.乳房疼痛及腫脹。 月經來潮前或經期出現,可以捫及乳房硬結,經淨後症状減輕或消失。

8.外陰、陰道腫脹、墜痛。 外陰和尿道內腫脹墜痛,或有外陰燒灼、瘙癢感。外陰可表現為著色,陰唇腫脹或肥大,以致某種程度的靜脈充盈、怒張或曲張。

9.膀胱和尿道症状。尿頻尿痛血尿,但是尿常規正常。膀胱鏡檢查僅發現膀胱三角區靜脈充盈和水腫。有時會有痔瘡出血,直腸墜痛。一般多在經前期出現。

10.極度疲勞。 患者整天感到疲勞,甚至不能完成日常工作。

11.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常感到心悸胸悶、氣短、噯氣,心煩,容易激動,多夢頭痛關節痛。或精神憂鬱,好哭流淚、腹脹,排氣不暢,眼球脹等。

二、輔助檢查

1.體位實驗。胸膝臥位時,盆腔靜脈壓力降低,無下腹疼痛或輕微疼痛,若立刻改為臀部向後緊緊坐在足跟部,保持略高於腹部的位置,由於腹股溝屈曲較緊,髂外動脈股動脈血流受阻,從而髂內動脈血流增多,使盆腔靜脈壓力升高而產生淤血,出現下腹疼痛回到胸膝臥位時則症状減輕,稱為「體位實驗陽性」。

本病的主要表現,是範圍廣泛的慢性疼痛,極度的疲勞和某些神經衰弱的症状,並在下午、晚上或站立後、跑、跳,或突然坐下時、性交後、月經前加重。

(一)病史

可能存在前述的導致血液流出盆腔受阻或不暢的病因,如多產史,輸卵管結紮術後,體質差等。

(二)症状

1.盆腔不適,下腹部墜脹痛。 盆腔內有墜脹感,嚴重時兩側下腹疼痛,通常一側較重。偶爾表現為陣發性疼痛,並可同時累及兩側及兩下肢,尤其是大腿根部及髖部酸痛無力。疼痛與體位有關,如站、蹲或屈曲過久,盆腔靜脈壓力持續升高,可以導致淤血,則症状加重;反之則使盆腔靜脈壓力降低,如平臥、抬高腿部及臀部、胸膝臥位時,症状可以減輕。

2.低位腰痛。 其疼痛位置相當於腰能部,常與下腹疼痛同時出現,經前期久站、勞累、性交後加重。

3.性感不快。 性交的時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多為深部性交痛,同時次日下腹疼痛、量痛、白帶增多等症状加重,故對性生活厭煩。其原因是觸動了淤血的宮頸、後彎隆,牽動整個子宮甚至淤血的卵巢。性交時引起盆腔急性充血和淤血,從而使症状加重。

4.月經改變。 通常是月經量多,周期延長似功能性子宮出血,但部分患者月經反而減少。

5.痛經。 半數以上患者有此症状。特點是月經前數日即出現下腹疼痛,腰骶部痛或盆腔內墜痛,有的還逐漸轉為痙攣性疼痛,到月經來的前一天或第一天最嚴重,月經第二天後明顯減輕。

6.白帶過多。 為白色透明的教液或水樣分泌物,是盆腔淤血、宮頸肥大和腺體增生、陰道壁血管通透性增高。

7.乳房疼痛及腫脹。 月經來潮前或經期出現,可以捫及乳房硬結,經淨後症状減輕或消失。

8.外陰、陰道腫脹、墜痛。 外陰和尿道內腫脹墜痛,或有外陰燒灼、瘙癢感。外陰可表現為著色,陰唇腫脹或肥大,以致某種程度的靜脈充盈、怒張或曲張。

9.膀胱和尿道症状。尿頻,尿痛或血尿,但是尿常規正常。膀胱鏡檢查僅發現膀胱三角區靜脈充盈和水腫。有時會有痔瘡出血,直腸

墜痛。一般多在經前期出現。

10.極度疲勞。 患者整天感到疲勞,甚至不能完成日常工作。

11.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常感到心悸,胸悶、氣短、噯氣,心煩,容易激動,多夢,頭痛,關節痛。或精神憂鬱,好哭流淚、腹脹,排氣不暢,眼球脹等。

二、輔助檢查

1.體位實驗。胸膝臥位時,盆腔靜脈壓力降低,無下腹疼痛或輕微疼痛,若立刻改為臀部向後緊緊坐在足跟部,保持略高於腹部的位置,由於腹股溝屈曲較緊,髂外動脈向股動脈血流受阻,從而髂內動脈血流增多,使盆腔靜脈壓力升高而產生淤血,出現下腹疼痛回到胸膝臥位時則症状減輕,稱為「體位實驗陽性」。

2.盆腔靜脈造影術。在B超介導下將造影劑注射於子宮底肌層內,使子宮靜脈、卵巢靜脈及部分陰道靜脈、髂內靜脈顯影,以一定的時間連續攝片,了解盆腔血液流出盆腔的時間。

3.B超。子宮均勻增大,子宮內膜增厚,雙側卵巢有囊性感,沒有特異性。彩色都卜勒發現盆腔靜脈擴張有助於診斷。

4.盆腔血流圖。採用XL-l型血流圖儀及XDH-2型心電儀。分別測定兩側盆腔血流圖形(即恥骨旁、尾骨導聯),其圖形可分為正常及不正常圖形。此病異常波形佔63.6%,與正常的盆腔血流圖形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經治50%患者降至14.3%,所以可以認為這個檢查是診斷參考指標。此法操作簡單,無痛苦,可以反覆隨診。

5.開腹或腹腔鏡檢查。 可見盆腔靜脈增粗、迂迴、曲張或成團。腹腔鏡檢查因患者頭低臀高位,不一定能看見曲張的靜脈,但是盆腔內沒有炎性病變,仍可以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6.選擇性血管造影術。它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盆腔充血靜脈造影特徵包括:卵巢靜脈最寬處直徑大於10mm(正常小於5mm),子宮靜脈充血擴張,卵巢靜脈叢中度或重度充血,外陰和(或)大腿靜脈曲張充盈。對盆腔靜脈淤血者行卵巢靜脈栓塞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症状。

7.同位素盆腔血池掃描。常用放射性核素131m/n,可發現盆腔淤血局部靜脈曲張。血液淤積成「血池」,放射性核素形成濃聚區。

[治療]

此類病人多為育齡婦女,有多產、流產史,但是沒有產後或流產後感染史。自覺症状與客觀檢查所見不相適應。患者自述症状嚴重,而客觀陽性體征輕微。表現為範圍廣泛的慢性疼痛,極度的疲勞和某些神經衰弱的症状,並在下午、晚上或站立後、跑,跳,或突然坐下時、性交後、月經前加重。婦科檢查時僅有宮頸肥大呈紫藍色,可伴有糜爛。子宮後位,觸動宮頸及後穹隆,或把子宮複位時,即可產生盆腔、腰骶部劇痛。子宮旁附件區飽滿,壓痛明顯,而無慢性附件炎的條梭狀增厚組織,亦無腹肌緊張的反跳痛。而按慢性盆腔炎或慢性附件炎治療效果不明顯,又不妨礙妊娠,常伴有經前乳房脹痛和神經衰弱症状。盆腔靜脈造影可見子宮、卵巢靜脈增粗、彎曲、靜脈顯影消失時間延長或盆腔血流圖異常可輔助診斷。

對於此病的治療,我中心主要以手術治療加心理治療方法。

對於久治無效、臨床症状持續存在、宮頸肥大,子宮後位為特點的年輕患者,我中心手術療法將後傾的子宮維持在前傾位,以使肥大的子宮體及宮頸縮小.盆腔疼痛等症状大為減輕或基本消失。對於年輕、不需要生育而有嚴重的闊韌帶裂傷的重症盆腔淤血症患者。我們實行闊韌帶裂傷修補術。而對於年齡大於40歲或近絕經的婦女,病情嚴重的患者,我中心採用經腹子宮及附件切除術,使患者的卵巢殘端固定在側腹壁圓韌帶上,使其處在高於下腔靜脈的最佳位置,此法利於卵巢靜脈的迴流。

關於「盆腔淤血症候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