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病毒性肝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傳染病 >> 病毒性肝炎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目錄

病毒性肝炎是指一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全身性疾病。現知病毒性肝炎可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種,可能還有己型和庚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分布的傳染病,每年受肝炎折磨的病人數以億計,其中200多萬人發生死亡。所有肝炎病毒中以B肝病毒的危害影響面最大,B肝病毒的感染威力是愛滋病病毒的100倍。全球現有3億人攜帶B肝病毒,我國就佔了1.5億。據有關資料,我國現有4000萬慢性肝炎病人(主要由B肝病毒引起,C肝病毒也可引起),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急性A型肝炎病人發生,人群中HB-sAg(B肝表面抗原)攜帶率至少佔10%,C型肝炎感染率為3%左右;戊型肝炎平均感染率約1.5%。

丁型肝炎病毒為一種有缺陷的病毒,不能單獨感染人體,常和B型肝炎病毒重疊感染或混合感染,促使病情加重或慢性化,在吸毒者和邊疆地區發生率較高。

A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不潔飲食、飲水,尤其是毛蚶等貝殼類小水產品引起感染,有時可引起暴發流行A肝病後可終身免疫,也不會發展成為慢性帶病毒者,或發展成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也不通過母嬰傳播(由患A肝的母親感染她的新生兒)。但妊娠婦女感染戊型肝炎後,可明顯加重病情,病死率可高達10%~20%,必須引起足夠重視。B型肝炎、C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主要通過輸血,使用血製品或微量血液注射(如針刺治療)途徑引起感染。因此,對獻血員必須進行嚴格體檢,檢測肝功能和肝炎病毒指標篩選,同時嚴格掌握輸血指征,避免發生輸血後B型肝炎和C型肝炎。另外,B肝病毒可以通過垂直傳播(即母嬰傳播)由母親把病毒傳給她所生的新生兒;至於C型肝炎是否存在母嬰傳播,國內外的意見都不一致。B型肝炎不經治療,經過40~60年後可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而C型肝炎經20~30年後即可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臨床上病毒性肝炎可分為五個型:

(1)急性肝炎:又可分為黃疸型和無黃疸型肝炎兩種,以膽紅素升高與否來區分;

(2)慢性肝炎:又分為慢性遷延性和慢性活動性肝炎兩種。慢性活動性肝炎中由B肝病毒引起者,20%~70%可演變為肝硬化,其演變為肝癌的機會比健康人高200倍;由C型肝炎病毒引起者20%發展為肝硬化,其中20%演變為肝癌;

(3)重症肝炎:又分為急性重症肝炎(暴發性肝炎),亞急性重症肝炎(亞急性肝壞死)和慢性重症肝炎三種,病死率高達70%左右;

(4)瘀膽型肝炎:患者黃疸可持續6周以上不退,但症状較輕;

(5)肝硬化:又分活動性肝硬化和靜止性肝硬化。

病情較重,需醫生經常觀察治療。

肝炎的診斷依據主要靠血清學免疫學檢測區分。

(1)A型肝炎:急性期血清出現IgM型A肝抗體(抗HAV-IgM),可以確診。

(2)B型肝炎:凡具有以下任何一項陽性,可診斷有B肝病毒感染:①血清HBsAg陽性;②血清(HBeAge抗原)陽性或HBVDNA (B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陽性,DNAP(脫氧核糖核酸多聚酶)陽性;③血清抗HBc-IgM陽性(IgM型B肝核心抗體);④肝內HBcAg(B肝核心抗原)陽性或/和HBsAg陽性,或HBVDNA陽性,凡無任何臨床症状及體征,肝功能正常,HBsAg陽性持續6個月以上者稱為慢性HBsAg攜帶者。採用多聚酶鏈反應(PCR)法檢測可測到血清中含量10-6奈克的HBV-DNA,靈敏性比分子雜交法檢測HBV-DNA至少提高100倍。凡HBsAg、HBeAg、抗HBc均陽性稱「大三陽」,傳染性較強,HBsAg、抗HBe(e抗體)、抗HBc均陽性,稱「小三陽」,說明傳染性小。

(3)C型肝炎:凡血清抗HCVC肝抗體)陽性,提示C肝病毒感染,但其在病後出現較晚,不能區分C肝病毒的現今或過去感染;用PCR法檢測HCVRNA (C肝病毒核糖核酸)陽性,出現早,並能表明C肝病毒正在感染。

(4)丁型肝炎:檢測血清抗HDIgM(丁肝病毒IgM抗體)陽性,表明丁肝急性感染;抗HD(丁肝抗體)陽性提示慢性丁肝感染,血或肝內HDAg(丁肝抗原)陽性表明丁肝存在,HDVRNA(丁肝病毒核糖核酸)陽性,提示丁肝病毒感染和複製(即生長繁殖)。

(5)戊型肝炎:如抗HEV-IgM(戊肝病毒IgM抗體)陽性,表明現正感染,抗HEV-IgG(戊肝病毒IgG)陽性,則表明過去曾經感染。

關於肝炎病人的病休問題應根據不同的臨床類型、病原、病期和病情等綜合考慮。切忌過多強調休息,以免使病人產生不必要的思想負擔,對疾病康復不利。一般主張「適當休息,動靜結合」的方法,在急性肝炎的急性期,只要發熱乏力納差肝痛存在,就應臥床休息,至症状明顯改善後逐步增加活動;有黃疸者,任何勞動都不適宜,等黃疸消退後才允許起床活動。對活動量與活動時間的掌握,以活動後無乏力或雖有輕度乏力,但休息後即消失為度。通常,急性期休息得越好,疾病恢復也越快。至恢復期,則宜「動靜結合,靜中有動」,允許病人適當活動,從每天起床活動1~2小時,漸增至3~4小時直至5~6小時不等,有利於神情愉快,促進大腦和胃腸功能恢復,四肢關節肌肉得到鍛煉,防止肌肉萎縮,保持適當體力,並能防止因過多增加營養而可能導致的過度肥胖脂肪代謝障礙甚至形成脂肪肝。甲型和戊型肝炎,隔離期滿,症状消失,肝脾腫大回縮或穩定不變,肝功能正常可以出院。再經2~3個月全休鞏固,如肝功能正常,自覺良好,可試行半天工作1~2個月,如病情穩定,可恢復全日工作。但病後一年內應避免重體力勞動,以防肝炎複發。

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易有慢性化傾向,應長期隨訪,了解轉歸。

慢性肝炎活動期休息與急性肝炎急性期相同,除黃疸型外,不需絕對臥床。如慢性遷延性肝炎轉氨酶長期或反覆不正常者,可採取靜養為主;輔以輕度體育活動或適當家務活動,有助於防止發生脂肪肝。對慢性活動性肝炎應予較長時間休息,直至連續2~3次以上肝功能恢復或基本正常,全身情況明顯好轉,症状消失,肝脾腫大回縮或穩定不變後再逐步由半天工作增至力所能及的全日輕工作,這段時間短者3~6個月,長者1~2年,甚至更久。慢性肝炎靜止期,仍應根據「動靜結合、動靜適度」的原則,注意適當休息。在保證每天有10~12小時睡眠與休息的前提下,可加一些輕便活動,避免過勞,至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3個月以後再恢復原有工作。對只有麝香草酚濁度試驗異常或轉氨酶輕度升高的病人,如無明顯症状,不過份強調休息。有時適當活動對肝功能恢復反有好處。對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升高的患者仍應給予適度休息,定期複查。對乙型和丙型慢性肝炎康復後仍需長期隨訪複查(每3~6個月)。對HBsAg慢性攜帶者(無症状體征,肝功能正常者)並不需要休息,可與正常人一樣參加工作、學習與生活。只要定期複查即可。但不能參加獻血,不能從事飲食服務行業和幼托機構工作。可以結婚,但不宜在HBeAg陽性時懷孕

病毒性肝炎的預防,現在已有A肝疫苗B肝疫苗供使用。免疫球蛋白和高效價B肝免疫球蛋白可以用來預防意外接觸B肝病人血液之用。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不吃不潔飲食、飲水,可以預防A肝和戊肝感染。對獻血員篩選,嚴格掌握輸血指征,不用可能污染的注射器與針刺針等可以預防B肝與C肝的感染。

(巫善明)

參看

32 傷寒和副傷寒 | 脊髓灰質炎 32
關於「醫療康復/病毒性肝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