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破傷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傳染病 >> 破傷風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目錄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毒素所致急性傳染病。破傷風桿菌分布極廣,牛、馬、羊等家畜的糞便中含菌很多,某些人群的糞內也常帶菌。細菌在不利環境下形成芽胞,廣泛存在於土壤、污泥、塵埃等。各種大小創傷和深刺傷、裂傷燒傷、彈傷、擠壓傷、開放性骨折挫傷和動物咬傷等均為破傷風桿菌芽胞侵入人體創造條件。初生兒可因臍帶處理不當,產婦可因不潔人工流產分娩感染

感染破傷風桿菌後到出現症状時間,各人不一,一般1、2天至50天不等,通常為1~2周。新生兒破傷風為3~7天,平均6天,俗稱「五日風」、「七日風」。起病急緩不一,早期有全身不適咀嚼不便,已愈的傷口刺麻感、肢痛等,繼之出現肌強直、肌痙攣。表現為張口困難、牙關緊閉、腹肌堅如木板和角弓反張等。肌痙攣呈陣發性,全身肌群可有不同程度累及,自每天數次小發作至頻繁嚴重發作不等。可自發,也可因強光、高聲、觸動和針刺等而引起。面部肌痙攣時口角向上、向外牽引,前額出現皺紋,雙眉舉起而呈痙哭(苦哭)狀,說話不清楚。咽肌和膈肌痙攣導致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喉頭阻塞和發紺等。劇烈痙拳常伴有全身抽搐呼吸困難窒息等,新生兒破傷風大多在起病48小時內出現典型症状,燥躁不安,繼之吸奶、吞咽困難、牙關緊閉、全身強直性痙攣和角弓反張。

重型病人病死率達70%以上,一般為20%~30%。因此,預防尤為重要,提倡新法接生,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加強勞動保護,防止意外傷害。一旦發生,傷口應作徹底清創,切不可自行用不潔布條包紮,更不能用柴灰之類塗敷傷口,並注射破傷風抗毒素1500~3000國際單位(注射前作皮試)。部隊指戰員、民兵、兒童以及易受傷的工人、農民等接種破傷風類毒素加以預防。成人初次接種皮下(或肌肉)注射2次,每次.5毫升,相隔4~8周。6個月至1年後再加強1次,以後每5~10年或受傷時給予加強量,每次均為0.5毫升。

如濃縮製劑,每次為0.2毫升。兒童受傷機會多,所以滿3足月時就接種百白破混合製劑(即百日咳菌苗白喉和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劑),4足月時再接種一針,5足月時再接種一針,2歲時按種第四針能起到預防作用。一旦發現病人,應及時送醫院救治。

參看

32 白喉 | 流行性乙型腦炎 32
關於「醫療康復/破傷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