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細菌性痢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傳染病 >> 細菌性痢疾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目錄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一種常見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病,其中夏秋季較為多見。

在病人和帶菌者糞便中帶有痢疾桿菌,這種人的糞便污染手、水、食物,經口傳染給健康人。蒼蠅來去於糞便食物間,對散播病菌和傳播疾病起一定作用。

病菌侵入人體後數小時至7天出現症状,多數經過2~4天起病。起病大多很急,病人自覺怕冷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等症状。繼之出現腹瀉,開始時大便呈糊狀或水樣,很快變為含有粘液和膿血。大便次數每天可多達幾十次。每次量很少,常見粘液和膿血,伴有陣發性腹痛和想解解不出的里急後重感。一般病程為1~2周,若治療不當,或貽誤治療常可轉變成慢性。

少數病人,一般為2~7歲的兒童,中毒症状嚴重,起病甚急,發展極快,稱中毒性菌痢,或稱暴發性菌痢。突發高熱(40℃或更高),精神萎靡嗜睡煩躁不安,反覆驚厥,神志昏迷。同時可出現面色灰白、口唇發紺、四肢發冷脈搏微弱和血壓下降等循環衰竭症状,或呼吸節律不齊、深淺不勻、雙吸氣或呼吸暫停等呼吸衰竭症状。腹痛和腹瀉症状在早期常常不明顯,甚至不出現。因此,略有疏忽容易誤診,應高度警惕。

急性菌痢病人應臥床休息,多喝水,飲食以容易消化的流質食物為主,如米湯、稀粥、麵條等。牛奶不宜多喝,因容易腹脹,不宜過早吃刺激性或多渣食物。遵照醫囑,全程、足量(即在症状消失後,再服藥3天)服藥,防止變成慢性。

病人有嘔吐不能進食時,或有失水、高熱時應去醫院適當補液。中毒性菌痢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預防菌痢必須狠抓「三管一滅」(即管理飲食、飲水和糞便衛生,殺滅蒼蠅),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工作結束洗手、外出歸家洗手,不吃不潔食物,牢牢把住「病從口入」關。此外,飲食從業人員、食堂炊事員、保育員和給水員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發現病人或帶菌者要進行徹底治療,在未治癒前不得從事炊事、飲食、保育和給水工作,以防疫情擴散。

參看

32 霍亂 | 傷寒和副傷寒 32
關於「醫療康復/細菌性痢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