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百日咳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細菌感染 >> 百日咳 |
傳染病學 |
|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桿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嬰幼兒多見。臨床上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雞鳴樣吸氣吼聲為特徵。病程可長達2~3月,故名百日咳。
目錄 |
病原學
百日咳桿菌屬鮑特桿菌屬(Bordetella),長約1.0~1.5μm,寬為0.3~0.5μm。革蘭染色陰性,兩端著色較深。有莢膜,無鞭毛。初分離的菌菌落表面光滑,稱為光滑型(I相),毒力及抗原性均強,該菌對營養要求較高,若營養條件不好或多次傳代培養則變異為過渡型(Ⅱ、Ⅲ相)或粗糙型(Ⅳ相),細菌形態不一,毒力和抗原性丟失,百日咳桿菌抗原性有四類:①凝集性抗原,包括不耐熱的K抗原、胞壁上蛋白及耐熱的脂多糖;②胞壁上蛋白成分包含組織胺過敏因子、淋巴細胞促進因子及胰島激活蛋白;③血凝活性抗原;④保護性抗原,此抗原與淋巴促進因子抗原有關。其中內毒素為主要致病因子。根據本菌耐熱的K抗原(莢膜成分)的不同,可將其分為14個血清型,目前流行的主要是1、2型,1、2、3型和1、3型。本菌對外界抵抗力弱,55℃30分鐘,一般消毒劑、紫外線照射或乾燥數小時均可將之殺滅。
副百日咳桿菌也屬鮑特桿菌屬,其形態與百日咳相似,亦可引起百日咳症状,但兩者間無交叉免疫。腺病毒及副流感病毒也能出現類似百日咳樣臨床表現。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患者是本病唯一的傳染源。自潛伏期末至病後6周均有傳染性,以發病第一周卡他期傳染性最強。
(三)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兒發病率最高。母體無足夠的保護性抗體傳給胎兒,故6個月以下嬰幼兒發病較多。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罕見。
本病發生於各世界各地,多見於溫帶及寒帶。一般散在發病。
發病原理和病理變化
本菌自呼吸道侵入,依菌毛血凝抗原附著於纖毛上皮並在局部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及纖毛麻痹,呼吸道中粘液排出障礙,堆積瀦留,堆積物不斷刺激神經末梢導致痙攣性咳嗽,咳畢因出現深長吸氣,急速的氣流通過痙攣、狹窄的聲門,發出高聲調的吼聲,即雞鳴聲,直至分泌物排出,劇咳方止。長期咳嗽,在咳嗽中樞形成興奮灶,以致在恢復期或病癒後短期內,受到一些非特異性刺激和其他感染可誘發百日咳樣咳嗽。
病理變化可見呼吸道上皮細胞壞死、脫落。支氣管甚至肺泡周圍間質有炎性細胞浸潤。分泌物阻塞氣管可出現肺不張、支氣管擴張等。並發腦炎者腦組織可有充血、水腫、出血及神經細胞變性。
臨床表現
潛伏期2~20天,一般為7~10天。典型經過分為三期:
(一)卡他期(前驅期) 自起病至痙咳出現,約7~10天。初起類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低熱、咳嗽、流涕,噴嚏等。3~4日後其他症状好轉而咳嗽加重。此期傳染性最強,治療效果也最好。
(二)痙咳期咳嗽由單聲咳變為陣咳,連續十餘聲至數十聲短促的咳嗽,繼而一次深長的吸氣,因聲門仍處收縮狀態,故發出雞鳴樣吼聲,以後又是一連串陣咳,如此反覆,直至咳出粘稠痰液或吐出胃內容物為止。每次陣咳發作可持續數分鐘,每日可達十數次至數十次,日輕夜重。陣咳時患兒往往面紅耳赤,涕淚交流、面唇發紺,大小便失禁。少數病人痙咳頻繁可出現眼瞼浮腫、眼結膜及鼻粘膜出血,舌外伸被下門齒損傷舌系帶而形成潰瘍。成人及年長兒童可無典型痙咳。嬰兒由於聲門狹小,痙咳時可發生呼吸暫停,並可因腦缺氧而抽搐,甚至死亡。此期短則1~2周。長者可達2月。
(三)恢復期 陣發性痙咳逐漸減少至停止,雞鳴樣吼聲消失。此期一般為2~3周。若有併發症可長達數月。
併發症
(一)呼吸系統併發症 肺炎最為常見,多為繼發感染所致。痙咳可減輕,患兒出現高熱、氣促、紫紺及肺部羅音。其他還可出現肺不張、肺氣腫和支氣管擴張等。原有肺結核患者再患本病可促使結核病變活動。
(二)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 百日咳腦病是本病最嚴重的併發症。發病率約2~3%。嚴重痙咳引起腦缺氧、水腫、血管痙攣或出血。表現為驚厥或反覆抽搐、高熱、昏迷。恢復後可留有偏癱等神經系統後遺症。
診斷
(一)流行病學 對僅有卡他症状而無特徵性臨床表現者應注意詢問接觸史。
(二)臨床表現 具有痙攣性咳嗽者,診斷多無困難。非典型病人可結合實驗室檢查做出判斷。
(三)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計數及淋巴細胞分類自發病第一周末開始升高,痙攣期增高最為明顯,白細胞總數可達20~40×109/L或更高,由於淋巴細胞促進因子的作用,淋巴細胞分類一般為60~95%。
2.細菌學檢查
(1)咳喋法 用B-G(Bordet--Gegou)培養基平碟,置患者口部前5~10cm,連咳數聲後,孵育3~4日。第一周陽性率可達59~98%,痙咳期常低於50%,第四周以後僅為2%。
(二)鼻咽試培養法在陣咳後,用金屬試子從鼻咽後壁取粘液培養,陽性率優於咳碟法。
3.血清學檢查
(1)補體結合試驗、凝集試驗等主要用於回顧性診斷。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可測定本病特異性IgM抗體,對早期診斷有幫助。
4.熒光抗體檢查 用鼻咽分泌物塗片,加熒游標記的抗血清,熒光顯微鏡下檢查。早期患者75~80%陽性。但有假陽性。
本病應注意與副百日咳桿菌、腺病毒、合胞病毒所引起的百日咳症候群、肺門淋巴結核、痙攣性支氣管炎及氣管異物等相鑒別。
治療
(一)一般和對症治療按呼吸道隔離。保持空氣清新,注意營養及良好護理。避免刺激、哭泣而誘發痙咳。嬰幼兒痙咳時可採取頭低位,輕拍背。咳嗽較重者睡前可用冬眠靈或非那根頓服,有利睡眠,減少陣咳。也可用鹽酸普魯卡因3~5mg/kg/次,加入葡萄糖30~50ml中靜滴,1~2次/日,連用3~5天,有解痙作用。維生素K1也可減輕痙咳。患兒發生窒息時應及時做人工呼吸、吸痰和給氧。重者可適當加用鎮靜劑如苯巴比妥或安定等。痰稠者可給予祛痰劑或霧化吸入。重症嬰兒可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以減輕炎症。
(二)抗生素治療 卡他期4天內應用抗生素可減短咳嗽時間或阻斷痙咳的發生。4天後或痙咳期應用可縮短排菌期,預防繼發感染,但不能縮短病程。首選紅霉素30~50mg/kg/日,連用7~10天,也可用氯黴素(劑量同上),或復方新諾明、氨苄青黴素等。
(三)中醫藥治療 膽汁類製劑對百日咳桿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同時還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可採用雞膽汁加白糖蒸服。半歲以內每日/3個,半歲至1歲每日/2個,1至3歲每日1個,直至痊癒。亦可用豬膽等代替。
預防
(一)管理傳染源 及早發現患者並進行隔離,隔離期自發病起40天或出現痙咳後30天。密切接觸者應隔離檢疫2~3周。
(二)切斷傳播途徑 室內通風換氣,每日用紫外線消毒病房。
(三)保護易感者
1.主動免疫 國內目前常用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聯疫苗。自出生3~6個月開始預防接種。劑量為0.5、0.5、0.5ml,每隔4~6周皮下注射一次。有過敏史、驚厥史、患急性病者禁用百日咳菌苗。
2.被動免疫 肌注高效價免疫球蛋白1.25ml,隔日1次,連用3~5次,可減輕症状。
3.藥物預防 對無免疫力而又有百日咳接觸史的患兒可用紅霉素、復方新諾明進行預防,連續用藥7~10天。
參看
白喉的預防 | 軍團病 |
|
關於「傳染病學/百日咳」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