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霍亂
醫學電子書 >> 《傳染病學》 >> 細菌感染 >> 霍亂 |
傳染病學 |
|
霍亂(cholera)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僅有輕度腹瀉;重者劇烈吐瀉大量米泔水樣排泄物,並引起嚴重脫水、酸鹼失衡、周圍循環衰竭及急性腎功能衰竭。
霍亂自古以來即在印度恆河三角洲呈地方性流行,1817~1923年百餘年間發生過六次世界大流行。於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中,koch從埃及患者糞便中首次發現了霍亂弧菌。1905年Cotschlich 在埃及西奈半島EL-Tor檢疫站從麥加朝聖者屍體分離出類似霍亂弧菌菌株,命名為EL—Tor弧菌,後將EL-Tor弧菌所致疾病稱為副霍亂。由於兩種弧菌的形態和血清學特性基本一樣,臨床表現及防治也完全相同,故1962年5月第十五屆世界衛生大會決定將兩者所致的疾病統稱為霍亂。1820年該病傳入我國,解放前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國,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解放後幾乎絕跡,但近年與國外交往頻繁,極易從國外再度傳入。
參看
鼠傷寒 | 霍亂的病原學 |
|
出自A+醫學百科 「傳染病學/霍亂」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4%BC%A0%E6%9F%93%E7%97%85%E5%AD%A6/%E9%9C%8D%E4%B9%B1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傳染病學/霍亂」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