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結石與膽管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膽管結石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膽管結石是指原發於膽管系統(包括肝內膽管)內的結石,結石的性質大多為含有多量膽紅素鈣的色素性混合結石。膽囊內一定存在結石。在我國,膽管結石多數屬於這一類。繼發性膽管結石是指膽囊內結石通過擴大的膽囊管進入膽總管而形成的結石。結石的形狀和性質多與膽囊內的結石相同。多數呈多面形的膽固醇混合結石。由於繼發膽道感染,結石的外層帶有膽紅素鈣沉著。

目錄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的病因

膽管結石的病因主要是

1.膽道感染膽道蛔蟲膽汁淤積導致。

2. 膽道感染引起膽道炎症,以及由於細菌的作用為膽石形成創造了條件。

3.膽道蛔蟲殘體可成為膽石的核心,甚至膽石的大都可由蟲體構成。

4.膽汁淤滯可使膽汁成分沉澱積聚,有利於形成膽石。

膽管炎膽道梗阻(最常見為膽石梗阻)使膽汁淤滯、膽管內壓力迅速增高所致膽道急性化膿性感染。感染的菌種主要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其中大腸桿菌最多見。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的症状

有典型的Charcot三聯征者,特別在過去有膽囊結石病史者,膽總管結石的診斷一般並不困難。但如僅表現為三聯征中的1個或2個症状者,診斷常須藉助於一些輔助檢查方法。對無黃疸的病人可作靜脈膽道造影,能顯示膽管結石影和擴張的膽管。而在有黃疸的病人必須與腫瘤或肝內膽汁鬱積症所致的梗阻性黃疸,以及肝病肝炎等所致的肝細胞性黃疸作鑒別。在腫瘤(如胰頭癌或壺腹癌)阻塞膽管時,黃疸一般呈現進行性加深,體檢時常可捫及腫大和無壓痛膽囊,並常有惡病質表現。而肝病或肝炎引起的黃疸,一般較淡,並且不伴有腹部絞痛史,肝功能試驗常有明顯異常。肝內膽汁鬱積症一般也無腹痛史,可能有服用特殊藥物史。後兩種疾病B超檢查均顯示囊和膽管無擴張現象。而膽管結石所致的膽管梗阻,除有膽絞痛外,尚有典型的波動性黃疸史。如無感染時,肝功能一般在正常範圍內。在診斷困難時,應用PTC、CT、ERCP以及同位素肝膽顯象圖等檢查,常有助於鑒別診斷。

膽總管結石的典型臨床表現膽絞痛發熱寒戰和黃疸,即Charcot三聯征。但有不少病人缺乏完整的三聯征表現。多數病人有劍突下偏右突發性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但亦有少數人可完全無痛,僅感上腹悶脹不適。約2/3的病人繼急性腹痛發作後出現寒戰和高熱。一般繼腹痛後12~24小時開始出現黃疸,此時腹痛常已緩解。黃疸一般不很深,並有波動性的特點。有時黃疸也可為少數膽總管結石病人唯一的臨床表現。黃疸時常有尿色變深,糞色變淺,以及皮膚瘙癢等。體檢時在上腹及右上腹部有壓痛和肌緊張,膽囊常不能捫及。在病程較長的病人捫及腫大的肝臟脾臟,肝臟質地較硬。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的診斷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的檢查化驗

1.白細胞升高,核左移,血清膽紅素測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

2.B超檢查膽管內有結石

3.口服膽囊造影膽囊不顯影,PTC,ERCP檢查見肝內膽管擴張,膽管梗阻等。

4.CT檢查有膽管擴張或結石存在。

5.磁共振膽系成像(MRICP)可顯示膽及膽管前病變。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的鑒別診斷

1.肝臟及膽道腫瘤壺腹部周圍腫瘤。

2.各種急慢性肝炎

3.膽囊炎膽結石

4.硬化性膽管炎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的併發症

1.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2.肝、腎、肺、心、腦等多臟器功能衰竭

3.膽管纖維化性狹窄

4.膽汁性肝硬變

5.門脈高壓症。...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膽管結石與膽管炎是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絕大部分的膽管炎都有膽結石存在。膽道結石膽道蛔蟲有密切的關係,蛔蟲卵或殘骸在膽管中沉澱形成結石的核心,故防治膽道蛔蟲症就顯得重要。因此,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發現腸蛔蟲症及時驅蟲膽管結石如小於1.0cm,可試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利膽排石,部分病人可排出膽石。如結石引起膽管梗阻並發膽管炎,則應到醫院治療。

術前的準備:了解病人凝血機制(血常規血小板、出凝血時間等);準備好各種器械,並應親自檢查.使每一部分器件及電器設備功能完好,並保證安全。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的中醫治療

中藥治療:中藥治療的原則是以「理氣開郁,清熱利濕,通里攻下」為主.國內常用的中藥方很多,都是以上述原則加以演化.最好是根據各人的具體病情,給予辨證施治,但通用的成方也有一定的效用.現舉遵義醫學院的處方為例:

偏方食療方:排石湯枳殼9g,木香5g,元胡15g,梔子12g,虎杖30g,金錢草30g,大黃15g.適用於肝內外膽管結石症病人.

一般每天服1帖,分2次服用.對青壯年病人,可每天服2帖,分4次服用.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中藥治療有調節膽道功能,刺激膽汁的分泌,控制感染,並排出結石的作用.

中醫的其他治療:針刺療法:針刺具有解痙止痛,利膽,排石,止吐等作用,但是單純用針刺治療,療效似嫌不足,一般需同時配合中藥內服.體穴取陽陵泉,中脘,丘墟,太沖,膽俞等.每次留針半小時,每天2~3次耳穴可取神門,交感,膽囊,胰,十二指腸等.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的西醫治療

手術治療:

主要是採用手術治療。作膽總管探查或切開取石術,用T管引流膽總管,並常規通過T管作術中膽管造影術,可減少膽管殘留結石的發生。手術探查膽管後,還可應用膽道鏡檢查,以明確膽管內有無結石遺留。通過膽道鏡能定位和取出遺留的膽管結石。手術後T管引流10~14天,待病人的黃疸基本消退,全身和膽管局部感染也基本控制,並且膽管造影肯定膽管內無殘餘結石的膽管至十二指腸暢通無阻的,即可拔除T管。膽管殘留結石和複發結石一直是膽總管結石手術治療後最麻煩的問題,特別在原發性膽管結石病人,結石為較多較碎的色素鈣結石,不易取盡,往往容易術後殘留。這類病人即使術中已基本取盡結石,但術後結石的複發率仍然很高。為此,不少學者提出,對這類病人,首先在手術中通過術中膽管造影和膽道鏡等手段儘可能取盡結石,如手術後仍發生膽管殘餘結石而又不能用非手術療法取出,或在手術後數月或數年後又有結石複發,再次作膽管切開取石手術時,應加作膽道腸道引流術、即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奧狄括約肌成形術膽管空腸吻合術。前二種內引流手術的主要缺點為術後容易因食物返流而發生返流性膽管炎。膽管空腸吻合術後返流性膽管炎發生較少。也有人認為,在第一次膽管切開取右手術時,如發現為泥沙樣色素性結石,即作膽道內引流術。膽道內引流術後,在膽道和腸道間有了一個通暢怕引流道,膽管結石即能由此排入腸道。對手術後減少結石的複發,排出膽管內可能殘留的結石,消除膽管症状有相當的價值。如結石嵌頓在乏特壺腹部,奧狄括約肌成形術是首選的手術。

手術後殘餘結石的非手術治療:目前,不少膽道手術後近期內發生的殘餘結石可以通過非手術療法取出,而避免了再次手術。常用的方法有兩種,機械取石法和藥物溶石療法。機械取石法主要是通過手術後T管的竇道,在電視屏觀察下,或通過膽道鏡的觀察,用取石籃或用特殊的取石鉗將膽管內結石取出。也可通過纖維十二指腸鏡切開十二指腸乳頭部括約肌後,用取石將殘餘結石拉出膽管,或用鹽水經T管將結石衝出。不少學者報告機械取石法的成功率可達90%以上。藥物溶石療法主要應用復方膽酸鈉溶液、六偏磷酸鈉溶液、肝素溶液以及鵝去氧膽酸溶液等,但療效均不夠滿意。最近有報告採用辛酸甘油單脂和甲基叔丁醚能有效溶解2/3病例的膽固醇性殘餘結石。但對膽色素鈣結石至今尚無特殊有效的溶解藥物。對非手術療法治療膽管殘餘結石無效的病人,仍須採用手術治療。

其他特殊療法:經內鏡十二指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PT)作為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主要手段,幾乎80%以上的患者接受內鏡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治療,近些年國內一些大醫院和專科醫院也將內鏡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或境內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技術加內鏡取石碎石術作為非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重要手段,日益普及推廣。膽總管結石的非手術治療方法還有經T管取石術,經膽道鏡取石碎石術,灌注溶石術,體外震波碎石術等。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的護理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是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絕大部分的膽管炎都有膽結石存在。膽道結石膽道蛔蟲有密切的關係,蛔蟲卵或殘骸在膽管中沉澱形成結石的核心,故防治膽道蛔蟲症就顯得重要。因此,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發現腸蛔蟲症及時驅蟲膽管結石如小於1.0cm,可試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利膽排石,部分病人可排出膽石。如結石引起膽管梗阻並發膽管炎,則應到醫院治療。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吃什麼好?

保健:(1)根據症状和對脂肪的耐受程度,不應過多攝人脂肪,並主張用植物油烹調.

(2)在滿足患者需要的基礎上,總熱能不能過高.肥胖和超重患者應減體重,使之降到理想體重.熱能按低熱能飲食原則供給.

(3)限制膽固醇的攝入.膽固醇攝入每日應少於300毫克,限制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內臟以及魚子,蛋黃等.可以選用魚肉,瘦肉,蛋清等.

(4)蛋白質應按正常需要量或偏低,以每日供給蛋白質50克~70克為宜,但要選擇含脂肪低的蛋白質食品,如脫脂奶,蛋清,海魚等.

(5)注意維生素攝入,尤應注意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補充,其中維生素K對控制某些類型黃疸引起的出血有效.

(6)忌用刺激性或產氣食品,如蘿卜,洋蔥等,禁煙,酒.

(7)採取少吃多餐,注意多飲水.

參看

關於「膽管結石與膽管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