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膿性肉芽腫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生膿性肉芽腫(pyogenic granuloma)又稱毛細血管增生肉芽腫(granuloma telangiectaticum),系皮膚受損傷後化膿菌侵入皮膚傷口,引起炎性肉芽腫反應,肉芽組織過度增生,最終形成血管瘤樣或乳頭樣損害,也有資料認為本病與感染無關。

目錄

生膿性肉芽腫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化膿菌在皮膚受損傷後侵入皮膚,引起炎性肉芽腫反應。

(二)發病機制

系皮膚受損傷後化膿菌侵入皮膚傷口,引起炎性肉芽腫反應,肉芽組織過度增生,最終形成血管瘤樣或乳頭樣損害。也有資料認為本病與感染無關。

生膿性肉芽腫的症状

基本損害為圓形或略扁平的綠豆櫻桃大小乳頭狀肉芽腫,表面光滑呈淡紅或暗紅色,柔軟而有彈性,觸之易出血,無自覺症状,偶有潰破、糜爛滲出少量發臭的膿液,乾涸後結成污褐色的膿痂。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損害往往單個,也可數個同時存在。好發於身體容易受外傷的部位如手指、手臂和頭面部小傷口上,亦常見於嬰兒臍部,偶爾可見於口腔黏膜。經過緩慢,肉芽生長到一定程度,即不再發展,一般難以自行消失。

生膿性肉芽腫的診斷

生膿性肉芽腫的檢查化驗

組織病理:皮損表面皮膚變薄,破潰。真皮內皮細胞聚集,陳舊損害的炎細胞反應明顯。

生膿性肉芽腫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硝酸銀棒塗擦後加壓繃帶,或手術切除。局部可外用抗生素軟膏。中醫治療可外用黑布化毒膏,內服消瘡飲。

(二)預後

經過緩慢,肉芽生長到一定程度,即不再發展,一般難以自行消失。

生膿性肉芽腫的護理

1.在易於發生膿皮病的單位(如某些工廠、農機站、小學校等)中廣泛進行有關防治化膿皮膚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進行預防檢查,儘可能消滅一切發病因素。

2.注意皮膚衛生,加強身體鍛煉,增進皮膚的抵抗力

3.保持皮膚機能的完整性。對於皮膚病,尤其是瘙癢性皮膚病,應及時進行合理治療。防治皮膚損傷,避免搔抓及皮膚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觸傳染,對患者適當進行隔離。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觸物要嚴格消毒或焚毀。在患病期間,除應用藥液清洗皮損外,禁止用自來水洗滌患部,以防擴延。

5.發病時應禁飲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參看

關於「生膿性肉芽腫」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