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猴痘是發生於非洲中西部雨林中的猴類,也可感染其他動物,偶可使人類受染,臨床表現類似天花樣,但病情較輕。這種疾病由猴痘病毒造成。它屬於一個包括天花病毒、在天花疫苗中採用的病毒和牛痘病毒的病毒組。需與與天花、水痘相鑒別。這種病毒可以通過直接密切接觸由動物傳染給人體,也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傳染途徑主要包括血液和體液。但是,猴痘的傳染性遠遜於天花病毒。  

目錄

症状

皮疹多少不等,均同時發生,經過斑疹丘疹皰疹膿皰結痂後留有瘢痕,此外,猴痘可造成局部淋巴結腫大。潛伏期為7~14 天,前驅期為2~5 天,表現為發熱全身不適、疲乏、頭痛肌痛背痛,有時有咽喉疼痛等。發熱1~3 天后出現皮疹,開始為斑丘疹,以卵圓形至環狀的紅色腫塊為特徵;很快發展為皰疹,形成小膿皰,伴局部淋巴結腫大;部分皮損有出血傾向;最後結痂、脫落。皮疹通常從面部開始出現,然後向肢體部位擴散,口腔生殖器等處亦可出現皮疹;但也可從身體其他部位首先開始出疹。皮疹歷時2~4 周。  

傳播途徑

1970 年,在非洲中西部第一次報導了人類感染猴痘的病例。後來發現,猴痘在當地是一種散在發生的地方病,其實並非罕見;傳染源與接觸受染的動物有關,但人間傳播極少。美國中西部的幾個州暴發猴痘流行,發現猴痘疑似或確診患者近百名。此次疾病暴發的起源被認為是從非洲運到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甘比亞大鼠,寵物商將甘比亞大鼠和草原土撥鼠放在一起飼養時,將猴痘傳染給了草原土撥鼠;然後通過寵物銷售鏈在人群中傳播開來。

1.傳播途徑:人類感染猴痘,主要通過被已感染的動物咬傷,或直接接觸被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猴痘病損而受染;通常由動物傳給人,偶也可以發生人到人的猴痘傳播。一般認為,是在直接的、長時間面對面的接觸中,通過含毒的大量呼吸飛沫而傳播。另外,猴痘還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或病毒污染的物品,如衣服和被褥傳播。不過,猴痘的傳染性遠遠小於天花,故人間傳播並不常見。

2.易感人群:未接種牛痘的人群對猴痘普遍易感。寵物商店、寵物愛好者、動物飼養設施的工作人員等直接接觸者可能成為高危人群。  

診斷檢查

診斷:在人類中,猴痘是一種散發性偶見疾病,其體征和症状類似天花,病情通常較輕。而大多數醫務人員對猴痘及天花均感陌生。猴痘感染者有動物接觸史,最初表現類似「流感」的症状,隨後皮膚出現皰疹、經歷膿皰、結痂後留有瘢痕。

實驗室檢查:通過PCR 技術,可從猴痘患者皮損標本中檢測出猴痘基因組片段,為臨床快速提供實驗室診斷的依據;也可通過電鏡或培養,從皮損標本中分離出猴天花病毒。此外,熒光抗體法和放射免疫法可從感染者血清中檢出猴天花病毒抗體,但一般僅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其他輔助檢查:也可通過培養,從皮損標本中分離出猴天花病毒。

健康問答網關於猴痘的相關提問

關於「猴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