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潰瘍性結腸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簡稱潰結,病因尚未完全闡明。

主要是侵及結腸黏膜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常始自左半結腸,可向結腸近端乃至全結腸以連續方式逐漸進展。臨床症状輕重不一,可有緩解與發作相交替患者可僅有結腸症状,也可伴發全身症状

目錄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主要發生在結腸黏膜炎症疾病,以結腸黏膜潰瘍糜爛為主要病理改變,目前較一致的觀點認為,在本病的發病中,既有免疫因素,又有遺傳因素存在,而其他各種因素多是誘發因素。可能有以下多種原因:

1、自身免疫原因:

潰瘍性結腸炎常並發自身免疫性溶血、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橋本病、虹膜炎等,且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或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有效,因此考慮本病可能為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2、感染原因:

一些患兒用抗生素治療有效。

3、飲食過敏原因:

某些食物可使病變複發,去除這些飲食後使病情可緩解。

4、遺傳原因:

患者家族中有15%~30%發病者。

5、精神因素:

臨床多發現有些患兒伴有焦慮緊張、多疑以及自主神經紊亂的表現,精神治療可收到一定效果。

二、發病機制:

1、免疫因素:

本病常並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許多研究表明,其發病與免疫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

(1)體液免疫

本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常有升高,IgM明顯增多,IgGIgA血清中以及腸黏膜間質和腺腔內亦增多。在血清中還可找到多種非特異性的抗結腸抗體

(2)細胞免疫

本病患者的周圍血中T淋巴細胞數和比率、淋巴細胞轉換率、白細胞吞噬細胞遊走阻斷試驗均有降低,說明本病的發生與細胞免疫功能下降有關。

(3)免疫複合物

本病患者的結腸黏膜固有膜中有IgG、補體纖維蛋白原沉積的免疫複合物存在。

2、遺傳因素:

是本病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本病的遺傳機制,一般認為不是僅連累一個顯性基因,也不是一個單純的隱性基因,而可能是「多基因位點單一疾病」的遺傳模式。

3、感染因素:

一般認為感染因素雖與本病有一定關係,但可能只是誘發因素。

4、精神因素:

精神障礙可引起自主神經功能失調,以致腸道運動功能失調、平滑肌痙攣血管收縮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等病理改變,最終導致腸壁炎症及潰瘍形成。

精神因素在潰瘍性結腸炎發病中的作用,可能與精神障礙引起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導致腸壁炎症及潰瘍形成有關。

但有作者將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與正常人群進行對照,研究發現在疾病發作時並沒有明顯的精神誘因,相反因潰瘍性結腸炎而行結腸切除術後病人原有的精神上的病態,如抑鬱症、焦慮、緊張、多疑等症状有顯著改善,似乎說明精神因素不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更像是本病引起的後果。

5、過敏因素:

部分患者表現為對某類食物過敏,如牛奶、檸檬馬鈴薯小麥、西紅柿等,當進食該類食物後常引起複發,禁食此類食物後病情可好轉。

此外,部分患者的血循環和病變組織中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有的病變黏膜中分泌IgE漿細胞數和組胺含量均增多。這些現象提示部分患者有Ⅰ型變態反應存在。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状

一、臨床表現

起病多數緩慢,病程可為持續性,常有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起病急驟者佔5%,病情發展快,全身中毒症状明顯,併發症多見,病死率高。

最常見的症状為反覆發作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時表現為血性腹瀉發熱腹痛。病兒表現有面色蒼白貧血營養不良,青春發育延遲。

緩解期病情亦可突然加劇。精神刺激、疲勞腸道炎症、飲食失調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1、全身表現:

輕者常不明顯。重者可有發熱、水電解質紊亂;

病兒由於長期腹瀉便血食欲不振心率增快、衰弱、精神萎靡,久之即出現貧血和營養不良等表現。

2、消化系統表現:

排黏液血便、血便、水樣便、稀爛便和膿便。急性發病者開始即為血便伴腹痛、嘔吐、發熱及其他中毒症状。

腹痛一般為輕、中度,常局限於左下腹或下腹,亦可涉及全腹。嚴重者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状。

3、腸道外症状:

(1)可伴有關節炎,以四肢及脊柱為主,關節症状有時發生在腹瀉之前。

(2)10%的病兒發生皮膚病變,如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病等。

(3)2%可伴有視網膜炎口腔潰瘍等。

二、相關檢查:

疑診本病時可做多次糞常規檢查和糞培養、鋇劑灌腸檢查、結腸鏡等檢查。

三、診斷:

可結合臨床表現、病史、相關檢查結果得出診斷。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檢查化驗

灌腸乙狀結腸鏡檢是有價值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方法。

一、鋇灌腸檢查:

主要是用來診斷結腸病變的一種方法,即從肛門插進一個肛管、灌入鋇劑再通過X線檢查,診斷結腸腫瘤、息肉炎症結核腸梗阻等病變。

二、乙狀結腸鏡檢查

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檢查方法,可發現直腸指檢無法摸到的位置較高的腫塊,同時對可疑病變取組織活檢,明確性質。

故乙狀結腸鏡檢查可用於診斷,又可作為治療儀器,對預防及早期發現直腸和乙狀結腸癌有著重要的意義。

乙狀結腸鏡檢查術,用於檢查直腸和乙狀結腸的炎症、潰瘍、息肉、腫瘤寄生蟲所致的病變以及不明原因的腹瀉。可用於檢查時取活組織標本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鑒別診斷

應與以下病症相鑒別:

一、慢性細菌性痢疾(chronicbacillarydysentery) :

1、臨床表現

常有急性細菌性痢疾病史,抗菌治療有效。

2、相關檢查:

糞便培養可分離出痢疾桿菌結腸鏡檢查時取黏液膿血培養,陽性率較高。

二、慢性阿米巴痢疾(chronicamebicdysentery) :

1、臨床表現:

病變主要侵犯右側結腸也可累及左側結腸健康搜索結腸潰瘍較深,邊緣潛行,潰瘍間的黏膜多屬正常。

2、相關檢查:

糞便檢查可找到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或包囊,抗阿米巴治療有效

三、克羅恩病(Crohn'sdisease) :

1、臨床表現:

病變主要侵犯迴腸末端,腹痛多位於右下腹或臍周,里急後重少見,糞便常無黏液膿血。腹部腫塊、瘺管形成肛門直腸周圍病灶較多見。

2、相關檢查:

X射線鋇劑造影檢查於迴腸末端可見線樣征乙狀結腸檢查多正常,若累及直腸,可見病變部位黏膜呈卵石樣隆起,有圓形縱行潰瘍,病變呈節段性分布。

四、結腸癌(carcinomaofcolon) :

1、臨床表現:

結腸癌是發生於結腸部位的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占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好發部位為直腸及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多見於中年以後。

最早期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症状,而後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秘次數增多,腹瀉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後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

2、相關檢查:

直腸指檢可觸到腫塊,結腸鏡檢查對鑒別診斷有價值,活檢可確診。

五、腸易激症候群(irritablebowelsyndrome) :

1、臨床表現:

腸易激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症候群,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經檢查排除可以引起這些症状的器質性疾病

伴有全身神經官能症,糞便有黏液但無膿血。

2、相關檢查:

結腸鏡檢查無器質性病變證據。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併發症

一、腸道併發症

1、急性暴髮型潰瘍結腸炎

可出現急性結腸擴張和潰瘍穿孔;下消化道出血;結腸假性息肉,呈多發、大小不等,有時呈鵝卵石樣;

結腸狹窄多見於直腸橫結腸,也可見於其他部位。

2、中毒性巨結腸(toxic megacolon):

中毒性巨結腸多發生在爆髮型或重症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此時結腸病變廣泛而嚴重,累及肌層與腸神經,腸壁張力減退,結腸蠕動消失,腸內容物與氣體大量積聚,引起急性結腸擴張,一般以橫結腸最嚴重。

臨床表現為病情急劇惡化,毒血症明顯,有脫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出現鼓腸腹部壓痛腸鳴音消失白細胞明顯升高,X射線平片可見結腸擴大,結腸袋形消失。由於腸道擴張,可發生缺血壞死,造成急性腸穿孔(acute intestinal perforation)。

3、結腸穿孔(intestinal perforation):

發生率在1%左右,病死率在40%~50%。

4、息肉(polyp):

凡從粘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息肉,按病理可分為:

(1)腺瘤樣息肉(包括乳頭狀腺瘤):

最常見,炎性息肉,腸粘膜受長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結果。

(2)錯構瘤型息肉。

(3)其他:

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組織增生,類癌等疾患。臨床上以大腸息肉多見且症状較明顯。

5、癌變(canceration):

病變主要發生在重型患者、病變累及全結腸和病程漫長的患者。癌變在兒童病例中較少。

病程越長癌變傾向越高,故患兒應1年行一次結腸鏡檢查。晚期併發症尚有肛周感染肛瘺等。

二、腸道外併發症:

1、關節受累:

表現為非致畸形性遊走性急性關節炎,如腫脹疼痛

2、皮膚損害:

較常見,嚴重的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約15%有皮膚損害,結節性紅斑較常見,且愈後不留瘢痕;壞疽性膿皮病為潰瘍性損害,常見於軀幹部,愈後留有瘢痕。

3、眼部:

鞏膜外層炎、複發性虹膜炎葡萄膜炎的發生率約為5%。

5、其他:

晚期可並發脂肪肝硬化性膽管炎慢性肝炎;亦易發生貧血營養不良腎結石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預防:

1、目前尚無確切預防本症措施,應合理飲食、良好的飲食習慣。

2、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避免精神緊張,防治營養缺乏消化道感染疾病等。

3、定期體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4、做好隨訪:防止病情惡化。

二、治療前:

應該對該病症狀和相關的禁忌進行詳細的了解等。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治療

一、中藥組方:

大黃、土茯苓黃柏各10克,黃連白芍白芨烏梅各15克,白頭翁苦參各25克,丹參20克,雲南白藥1克。

二、用法:

1、該方藥每日劑,加水500毫升浸泡兩小時,文火煎兩次,每次30分鐘,合併兩次藥液再煎至約120毫升,放置沉澱去渣約剩80毫升備用。

2、直腸給藥方法:

藥液用前加溫至38℃~39℃。

在患兒晚睡前,讓其排空大便,取頭低臀高左側臥位,臀部抬高10厘米,將18號導尿管肛門輕輕插入約15厘米,藥液灌腸完成後,讓患兒繼續保持原體位30分鐘。

如果病變是在乙狀結腸或以上者,灌腸完成後,患兒改為胸膝臥位15分鐘,使藥液到達整個結腸保留4小時以上。如果患兒灌腸後藥液很快排出,過半小時應再灌腸1次。

此治療每晚1次,30次為1個療程,休息兩天後開始第2療程,患兒至少要做兩個療程的治療。

治療過程中停用治療兒童潰瘍性結腸炎的其他藥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西醫治療

一、非手術治療:

主要是對症治療減緩症状,改善營養狀況。

1、飲食療法

維持營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改善貧血低蛋白血症

必要時可給腸道外營養療法,使腸道休息,症状好轉後可給要素飲食

(1)急性期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改善貧血和低蛋白血症,必要時可給腸道外營養禁食,使腸道休息,症状好轉後可給要素飲食。

(2)緩解期:

應進食易消化纖維富含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飲食。

2、藥物治療:

(1)磺胺類:

一般用柳氮磺吡啶(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適用於輕度或中度患者。

每天40~60mg/kg,分~4次口服,最大劑量不超過4g,維持1~2年。

(2)甲硝唑

該藥可明顯減輕里急後重症状,對有肛周疾病和瘺管的患者療效明顯。

用法為每天1.2g,分~4次口服,療程3~6個月,病程1年以上者有效率60%~70%。

(3)抗生素

繼發感染者可用青黴素慶大黴素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先鋒黴素等。

(4)其他藥物:

免疫抑製藥硫唑嘌呤左旋咪唑等,均可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合併應用,有一定療效。

三、手術治療:

1、適應症

長期對症治療,症状不緩解。嚴重影響生長發育者。

在對症治療過程中發生了合併證,如結腸狹窄、結腸穿孔、大出血及中毒性巨結腸者須急診手術。

2、手術方式:

須根據病兒年齡、病程長短、病變程度、症状輕、重、緩、急來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如結腸次全切除、結腸全切,永久性腸造瘺等。

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護理

預後:

國內潰瘍性結腸炎以慢性複發型為多。

病因不明又無特效治療方法,病程較長,有多次緩解和複發,故不易徹底治癒。

輕型病例經對症治療後病情可長期緩解。嚴重者預後較差。

參看

關於「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