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瘡

(重定向自漆性皮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漆瘡(lacquer dermatitis),亦名漆咬,即漆性皮炎,因接觸漆樹、漆液、新漆未乾的漆器,或僅嗅及漆氣而引起的常見皮膚病。多發生在頭面、手臂等暴露部位,皮膚腫脹明顯、潮紅瘙癢、刺痛,或有水皰、糜爛,有自愈傾向。嚴重者,伴有怕冷發熱頭痛全身症状。包括在西醫的接觸性皮炎中。治療原則以清熱解毒利濕為主。

早在隋代《諸病源候論》即有關於漆瘡的詳細描述。明代《外科正宗》詳細描述了其臨床症状。清代《外科大成》則指出其發病與體質有關。

漆瘡發病前一小時或數日有接觸過漆樹、漆液等的歷史,但初次發病多經過數天以上。初發部位以顏面、頸項、腕關節周圍,尤以手指、指背為多,也可延及全身,但手掌發病者較少。在接觸皮膚上突然發生潮紅腫脹、灼熱瘙癢,或伴發丘疹水皰,搔破則糜爛流汁。發生在顏面部位的,腫脹明顯,眼瞼不能開啟。一般無全身症状,嚴重者伴有形寒發熱、頭痛、納呆便秘苔黃膩舌質紅、脈浮數或弦數等,甚至引起心神恍惚、夜不安寐。患者若再次與漆接觸,病情較初次嚴重,病程也較長。如果反覆發作,皮膚粗糙、肥厚,呈慢性濕疹樣皮損。

內治宜清熱解毒,用五味消毒飲加減、化斑解毒湯或用黃連解毒湯銀花蟬衣荊芥苦參。外治可用鬼箭羽生地榆等量煎水待溫濕敷;外敷三白散。或三黃洗劑搽,每日三四次,流汁結痂者,用青黛膏外搽,每日三四次。

護理應注意:①不宜用熱水或肥皂水洗滌,禁用刺激性強烈的止癢藥;②多飲開水,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油膩、魚腥等發物;③避免再次接觸生漆、漆樹、新漆未乾的漆器等。

關於「漆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