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耳源性腦膜炎
醫學電子書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 耳部疾病 >> 化膿性中耳炎併發症 >> 耳源性腦膜炎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
|
耳源性腦膜炎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發作,或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感染通過中耳乳突破損的骨壁或兩窗進入顱內,引起的瀰漫性化膿性腦膜炎。臨床表現與一般化膿性腦膜炎多無差別。耳源性腦膜炎常先發於腦膿腫,或與腦膿腫及其他顱內併發症共存。
【診斷】
耳源性腦膜炎症状典型時,出現化膿性腦膜炎症状:高熱,頭痛,頸強直,克、布氏征陽性。隨病情發展,逐漸出現畏光,噴射性嘔吐,煩躁,譫妄,抽搐,神志不清,昏睡,肢體癱瘓,腦神經麻痹等。若不及時搶救,晚期則出現緩脈,血壓升高,呼吸紊亂,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昏迷,最後因呼吸、循環中樞衰竭而死亡。
本病如何與流行性腦膜炎鑒別,須注意以下幾點:
1.耳源性腦膜炎有耳病史,並有中耳炎急性發作表現。鼓膜穿孔,流膿情況及乳突X線攝片均可佐證;流行性腦膜炎常有流行史,包括流行季節及流行地區。
2.腦脊液檢查:常規、生化都呈化膿性腦膜炎改變。耳源性腦膜炎腦脊液細菌菌種與中耳膿液培養結果一致;而流行性腦膜炎為腦膜炎雙球菌。
3.流行性腦膜炎常可找到皮膚散在出血點;而耳源性腦膜炎則無。
耳源性腦膜炎有時還需注意與結核性腦膜炎鑒別。
【治療】
治療原則為全身應用足量的敏感抗生素,靜脈給藥以及鞘內注射。待病情穩定後,及時行乳突鑿開引流術;病情進一步好轉,腦脊液檢查轉陰時,再行乳突根治術。
在腦脊液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未出來之前,可先用大劑量青黴素靜滴,聯合應用磺胺嘧啶或氯黴素,後兩類藥易透過血腦屏障。待細菌菌種及藥敏結果出來後再調整抗生素。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腦脊液及血常規。腦脊液完全恢復正常後,上述用藥還應繼續10天左右,以防複發。若腦脊液遲遲不能完全恢復正常,則提示合併有其他顱內併發症。在應用抗生素同時,還應重視支持療法。
單純乳突鑿開術中,若骨板已有破壞,應擴大直達正常腦膜為止。若無骨質破壞,亦應主動鑿開鼓室蓋、鼓竇蓋及乙狀竇骨板,檢查硬腦膜有無病變。臨床上凡疑有耳源性顱內並發症,乳突鑿開術中均應注意此點。
參看
迷路炎 | 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 |
|
|
關於「耳鼻喉科/耳源性腦膜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