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
醫學電子書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 耳部疾病 >> 化膿性中耳炎併發症 >> 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 |
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 |
|
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是中耳、乳突感染直接擴展到乙狀竇,先引起竇壁周圍炎或形成周圍膿腫,繼而累及竇壁內膜致內膜粗糙形成壁血栓,血栓增大成為阻塞性血栓,故稱為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阻塞性血栓有兩種轉歸,一為感染繼續發展,血栓化膿形成乙狀竇膿腫;亦可發生膿性崩解,感染栓子脫落進入血流,經血循環在肺、胸腔、肝、腦、關節及皮下軟組織等處形成遷徙性膿腫。二為感染控制,血栓機化,致竇腔部份或完全阻塞;或血管再生,恢復血運。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是顱內併發症中較多見的一種,預後良好。但若治療處理不當,可繼發其他顱內併發症而死亡。
【診斷】
1.全身症状:發熱,敗血症型弛張熱,先有畏寒、寒戰,繼而高熱,數小時後體溫下降到正常或正常體溫以下,常伴大量出汗,頭痛,全身不適,噁心嘔吐,脈速等全身中毒症状。寒戰和高熱每日發作1次或數日1次,小兒可有稽留熱。病程遷延,可致身體消瘦,食慾減退,進行性貧血等。膿血栓遷徙出現轉移部位的膿腫及相應症状。
2.局部症状:患側耳後、枕部或頸部疼痛,因感染延及乳突導血管、頸內靜脈及其附近淋巴結所致。檢查患側乳突部可有腫脹(GrIesINger氏征),叩痛。胸鎖乳突肌前緣深部有壓痛或觸及條索樣物。
由於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以上全身和局部典型症状已較少見,但若病程中出現以上症状和體征,則具診斷意義。
3.耳部檢查、乳突X線攝片、腰穿時行壓頸測壓試驗(ToBey-Ayer試驗)、血常規和寒戰高熱時抽血作細菌培養等輔助檢查獲陽性結果,當然是診斷的重要依據,但由於各種原因,結果陰性亦不能排除診斷。若以上症状、體征及各種檢查均不典型時,手術探查,發現乙狀竇骨壁破壞,對診斷具有肯定意義。
4.鑒別診斷中要注意的是反覆寒戰、高熱和不規則稽留熱,易誤診為傷寒、瘧疾、沙門氏菌感染等。遷徙性膿腫被認為是局部問題。
【治療】
1.手術治療: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確診或懷疑有該病時,應儘早施行乳突鑿開術。術中探查乙狀竇,廣泛鑿除有病變或疑有病變的乙狀竇骨板,充分暴露竇壁至健康為止。根據病變性質採取不同方式處理。病情穩定後行乳竇根治術。治療中亦應密切觀察病情,注意是否出現其他顱內外併發症。
2.藥物治療:單發或無嚴重併發症可保守療法治癒。給予足量合理的抗生素和抗凝藥物治療。病情嚴重、貧血者可少量多次輸血及其他對症和支持療法。
參看
耳源性腦膜炎 | 耳源性腦膿腫 |
|
|
關於「耳鼻喉科/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