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肥厚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皮膚肥厚,系指皮膚表面限局性變厚乾燥而言,本症在古典醫籍中有類似記載,如《素問.陰陽別論》中之"索澤"即皮膚粗糙乾枯無津;《諸病源候論》中之"胼胝":《外科正宗》中的"皴痛"等,均居此類症状範疇,至於全身較大面積的增厚,變硬,則與本症不同。

目錄

皮膚肥厚的原因

脾虛血燥皮膚肥厚血虛風燥皮膚肥厚:兩者雖皆屬虛證,但前者多因稟賦不足脾失健運,蘊濕不化,郁而化燥肌膚失養而發病,後者多因血虛化燥生風,郁於肌膚腠理之間,使皮膚失養而變肥厚,前者皮膚搔癢明顯,表面呈暗紅色,一般有脫屑,有時可有滲出舌質淡,舌體肥大。後者皮損搔癢不定時,且皮損色淡,好發生在頭側或頭面,伴有心悸氣短等。脾虛血燥治宜健脾燥濕養血潤膚,常用方為健脾潤膚湯加減;血虛風燥治宜養血疏風,潤膚止癢,常用方為養血潤膚東加減。

風濕蘊阻皮膚肥厚與氣滯血瘀皮膚肥厚:兩者皆屬實證,但皮損表現各有差異。前者多因風濕之邪有郁於肌膚,不得疏泄所致。其皮損呈斑塊狀或融合成片,多發生於四肢,有陣發性劇昏治宜祛風利濕止癢為主,常用全蟲方加減。後者多因氣血郁滯,凝滯於肌膚而發病。其皮損表現為色暗紫紅,粗糙肥厚,多發生於容易壓迫部位,舌貿黯或有瘀斑脈澀而不利。治宜舒肝理氣活血化瘀,常用活血潤膚東加減。

皮膚肥厚的診斷

脾虛血燥皮膚肥厚皮膚粗糙肥厚,有明顯瘙癢皮膚呈暗紅色或褐色,多發生於手掌,有時表面脫屑,或輕度滲出舌質淡,舌體胖,苔白,脈沉緩或滑。

血虛風燥皮膚肥厚:皮膚呈斑塊狀,粗糙肥厚,多發生在頸部兩側,或眼瞼部,呈淡褐色,不定時搔癢,伴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舌質淡,脈沉細。

風濕蘊阻皮膚肥厚:皮損顏色稍黑,呈斑塊狀或融合成片,表面粗糙肥厚,多發生在四肢伸側,或可見於其它部位,有陣發性搔癢,夜間尤甚,舌苔薄或白膩,脈礝緩。

氣滯血瘀皮膚肥厚:皮膚色暗紅,或紫紅,表面增厚明顯,皮【左山右脊】皮溝著明,搔抓後可有輕度滲血,多發生在皮膚受壓迫部位,常伴有心煩易怒、精神抑鬱、失眠多夢眩暈心悸舌邊尖紅或有瘀斑脈澀滯等。

皮膚肥厚的鑒別診斷

皮膚肥厚-肢端肥大症候群(Touraine-Solente-Gole's syndrome,又稱pachydermoperiostosis).臨床以杵狀指(趾),皮膚肥厚,以眼瞼口唇、耳、舌及大小魚際部肥厚為主,面及額部皮脂溢出,骨骼表現骨膜增生,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脾虛血燥皮膚肥厚,皮膚粗糙肥厚,有明顯瘙癢皮膚呈暗紅色或褐色,多發生於手掌,有時表面脫屑,或輕度滲出舌質淡,舌體胖,苔白,脈沉緩或滑。

血虛風燥皮膚肥厚:皮膚呈斑塊狀,粗糙肥厚,多發生在頸部兩側,或眼瞼部,呈淡褐色,不定時搔癢,伴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舌質淡,脈沉細。

風濕蘊阻皮膚肥厚:皮損顏色稍黑,呈斑塊狀或融合成片,表面粗糙肥厚,多發生在四肢伸側,或可見於其它部位,有陣發性搔癢,夜間尤甚,舌苔薄或白膩,脈礝緩。

氣滯血瘀皮膚肥厚:皮膚色暗紅,或紫紅,表面增厚明顯,皮【左山右脊】皮溝著明,搔抓後可有輕度滲血,多發生在皮膚受壓迫部位,常伴有心煩易怒、精神抑鬱、失眠多夢眩暈心悸舌邊尖紅或有瘀斑脈澀滯等。

皮膚肥厚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該部分內容資料正在整理中,請查看其他相關內容

參看

關於「皮膚肥厚」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