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鼻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學》 >> 呼吸系統疾病 >> 鼻及鼻竇疾病 >> 鼻炎
病理學

病理學目錄

鼻炎(rhinitis)是常見病,有急性和慢性鼻炎兩類。

(一)急性鼻炎

根據病因可分為急性病毒性鼻炎和過敏性鼻炎

1. 急性病毒性鼻炎 可由各種呼吸道病毒引起,而以鼻病毒和冠狀病毒為主要致病病毒。受涼、過勞、全身慢性病鼻中隔偏曲等誘因可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或鼻粘膜防禦功能破壞,致 病病毒得以入侵併生長繁殖,經1~3天潛伏期而發病。初期,鼻粘膜呈漿液性卡他,繼而,由於原來存在於鼻粘膜的鏈球菌葡萄球菌致病菌乘機活躍增殖,形 成繼發感染,病變轉為膿性卡他。2~3天後上皮開始再生,約2周後重新修復而痊癒。但在免疫力和低抗力尚未發育完善的嬰幼兒,有時可伴發鼻竇炎中耳炎支氣管炎肺炎急性心肌炎等招致嚴重後果。

2.過敏性鼻炎 屬於Ⅰ型變態反應性疾病變應原主要是花粉、室內塵埃(特別是塵蟎)、動物毛屑等,此外,碘、酒精、油漆、某些食物、藥品或化妝品也可引起。鏡下可見鼻粘 膜上皮層內杯狀細胞增多,基底膜增厚,間質水腫,有大量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肥大細胞也較多。

(二)慢性鼻炎

1.慢性單純性鼻炎 是基於鼻腔血管的神經調節功能紊亂,導致以鼻粘膜血管擴張、腺體分泌增多為特徵的慢性炎症。病變表現為粘膜腫脹,血管擴張充血,粘液分泌增多,血管和腺體周圍可見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2.慢性肥厚性鼻炎 是以粘膜、粘膜下層以至骨質增生肥厚為特徵的慢性炎症。鏡下除見粘膜充血水腫、擴張的血管周圍有一些圓形細胞浸潤外,粘膜下結締組織增生,使粘膜變得肥厚,甚至形成息肉。深層的鼻甲骨和骨膜亦可增生、肥大。

3. 慢性萎縮性鼻炎 是以鼻粘膜萎縮嗅覺障礙或消失、鼻腔內有痂樣苔被覆為特徵的慢性炎症。鼻痂常被粘染的腐敗菌所分解,產生惡臭,故又稱臭鼻症。鏡下常見粘膜上皮呈廣泛的 鱗狀化生,血管呈閉塞性脈管炎變化,由於血管閉塞,血液循環不良,導致粘膜、腺體以至骨質萎縮,纖維結締組織增生(纖維化)。

此外,有些疾病結核梅毒麻風結節病等可在鼻粘膜形成慢性炎性肉芽腫

■[此處缺少一些內容]■

眼窩蜂窩織炎軟腦膜炎、腦膿腫等。嚴重的化膿性鼻竇炎還可導致敗血症

參考

32 鼻衄 | 鼻及鼻竇腫瘤 32
關於「病理學/鼻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