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皮脂腺囊腫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皮脂腺囊腫俗稱「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導管阻塞後,腺體內因皮脂腺聚積而形成囊腫。這是最為多見的一種皮膚良性腫瘤,很多人都曾有過長粉瘤的經歷,尤其是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目錄

外科皮脂腺囊腫的病因

因各種原因皮脂腺的腺管受阻塞, 導致皮脂腺的分泌積聚而成一囊腫

外科皮脂腺囊腫的症状

粉瘤又名脂瘤,其症状表現有:豌豆栗子或拳頭大小,球形或半球形囊腫,質地堅硬,高出皮面,有移動性,境界清楚。皮表無變化或受壓迫而變薄。單個或數個聚集,可因繼發感染而破潰化膿頭皮、顏面、陰囊肩胛背部為好發處。並發感染時,囊腫表面及周圍組織有炎症反應,表現為紅腫疼痛,破潰後流出象豆腐樣的東西。

診斷

1.常發生在成人頭、面、背或臀部。生長緩慢,無何症状,並發感染時可有紅、腫、熱、痛。

2.囊腫呈圓形,邊界清楚,基底可推動,與皮膚粘連。有囊性感,中央處有時可見黑色毛囊孔,擠壓或破潰後流出白色皮脂

皮脂腺囊腫好發於頭皮和顏面部,其次是軀幹部。由於其深淺不一,內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體積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雞蛋大小。往往被診斷為脂肪瘤纖維瘤等。皮脂腺囊腫生長十分緩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漸增大。

皮脂腺囊腫多為單發,偶見多發,形狀為圓形,硬度中等或有彈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動時感到與表面相連但與基底無粘連,無波動感。皮膚顏色可能正常,也可能為淡蘭色,增大過快時,表面皮膚可發亮。有時在皮膚表面有開口,可從此擠出白色豆腐渣樣內容物。這個開口即通向皮膚表面皮脂腺的開口所在,開口凹陷系導管長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腫往往並發感染,造成囊腫破裂而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瘢痕,並且易於複發。皮脂腺囊腫癌變的機會極為罕見。

外科皮脂腺囊腫的診斷

外科皮脂腺囊腫的檢查化驗

一般無需實驗室檢查腫瘤大行手術時可作基本檢查。

外科皮脂腺囊腫的鑒別診斷

需與平滑肌瘤皮樣囊腫表皮樣囊腫相鑒別:

平滑肌瘤又名皮肌瘤,是種良性腫瘤,它有三種臨床分型:單發性血管平滑肌瘤、單發性生殖器平滑肌瘤和多發性皮膚平滑肌瘤。前者源於血管平滑肌,皮損為針頭或黃豆大小暗紅色皮下堅實結節,可相互融合成扁平斑塊,高出或低於皮面,可移動;好發於下肢,尤以小腿屈側多見;青年女性為多發人群;有陣發性刺痛感,可因寒冷、運動、壓迫、情緒激動而誘發。單發性生殖器平滑肌瘤源於陰囊內膜、外陰乳頭肌;皮損多為單個黃豆大小鮮紅色堅實結節,可移動;好發於30歲以上成人,有疼痛感。多發性皮膚平滑肌瘤,源於立毛肌,皮損為針頭至碗豆大小堅實的圓形結節,可移動,暗紅或褐紅、青紅色,簇集或融合成片;多發於背部、顏面及四肢伸側,以30歲以上者多見;病久可有敏感性疼痛。

皮樣囊腫:位於皮下,不與皮膚粘連而與基底部組織粘連甚緊。常長在身體中線附近,好發於眼眶周圍、鼻根、枕部及口底等處。

表皮樣囊腫:是一種真皮內含有角質的囊腫。多因外傷(尤其刺傷)將表皮植入真皮而成,腫物表面常有角質增生,好發於手及足踝等易受外傷和壓迫的部位。

.

外科皮脂腺囊腫的併發症

皮脂腺囊腫往往並發感染,造成囊腫破裂而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瘢痕,並且易於複發。皮脂腺囊腫癌變的機會極為罕見。

外科皮脂腺囊腫的西醫治療

手術是皮脂腺囊腫唯一的治療方法。手術中可在與囊腫相連的皮膚,尤其是見到導管開口時,沿著皮紋方向設計梭形的皮膚切口,連同囊腫一起摘除。分離時應特別小心,囊壁很薄,應當盡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殘留囊壁,則易於複發。如果術前有紅腫熱痛炎症表現,則應首先控制炎症,後期再安排手術。

治療原則

1.腫物完整切除。

2.若合併感染,可選用抗菌藥物

3.化膿後需切開引流,待炎症消退後再手術切除。

用藥原則

1.合併感染早期輕型病例以口服先鋒Ⅳ為主。

2.感染較嚴重以肌注頭狍菌素為主。

預後

粉瘤良性腫瘤,一般不會惡變,但通常手術切除為好。如不加以治療,囊腫破裂會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瘢痕,並且易於複發。

參看

關於「外科皮脂腺囊腫」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