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
A+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症 >>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 |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recurrent aseptic meningitis)系指腦膜炎呈反覆發作病程。發作時出現發熱、頸部強直等腦膜刺激征,同時腦脊液檢查主要呈淋巴細胞增多及蛋白輕度增高,一般歷時數天迅速自然緩解,在發作間歇期症状完全消失,腦脊液也完全恢復正常,其病程良性,可反覆發作達數年之久。
本病最早由Mollaret(1944)描述,因當時腦脊液採用格蘭(Gram)染色及細菌培養未能發現病原體,故稱為無菌性腦膜炎或「Mollaret腦膜炎」;Mollaret在1952年報告中推測和病毒感染有關;2000年DeBiasi及Tyler將引起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病因,分為9類。並建議Mollaret腦膜炎這一名稱,應專指那些採用適當的診斷措施,尚不能弄清病因的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
目錄 |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DeBiasi及Tyler將引起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病因分類如下:
1.特發性 即Mollaret腦膜炎。
2.感染性
(1)病毒:單純皰疹病毒Ⅰ、Ⅱ型,腸道病毒、Epstein-Barr病毒、人類嗜T淋巴病毒-1(HTLV-1)及Kikuchis病。
(1)上皮樣及皮樣囊腫和腫瘤:顱咽管瘤、垂體膿腫、垂體腺瘤、膠母細胞瘤、室管膜瘤、神經管性囊腫、神經上皮性囊腫。
4.藥物性及化學性
(1)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布洛芬、萘普生、舒林酸(sulindac)、托美丁(痛滅定,tolmetin)。
(2)殺菌劑:磺胺類藥物新諾明、青黴素、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異煙肼、奔克(ciprofloxacin)。
6.結締組織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結節病、多發性多軟骨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7.葡萄膜腦膜炎性症候群 小柳-原田症候群、貝赫切特症候群(白塞症候群)。
8.補體和免疫球蛋白缺乏症 補體調節蛋白因子Ⅰ缺乏症、IgG亞類3缺乏症。
9.雜類 Ferrol-Besnier病、伴有神經缺損及腦脊液淋巴細胞增多性頭痛。
DeBiasi及Tyler指出最常見的病因是單純皰疹病毒和藥物及化學物質所致,其次為顱內腫瘤及囊腫、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病及白塞病;罕見的病因為家族性地中海熱、葡萄膜腦膜炎性症候群(小柳-原田症候群)及補體和免疫球蛋白缺乏症。
(二)發病機制
除Mollaret複發性腦膜炎外,其他各種病因導致腦膜炎發病的機制,分別和患者機體的免疫狀態,病原在體內的潛伏,病原感染的可能性,應用的藥物和化學製劑有著重要的關係。
對Mollaret腦膜炎的免疫學研究未發現恆定的結果,而是大多數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有些只在發作期腦脊液IgG增高,IL-6,TNF-2或前列腺素E2增高,但其意義不明。
腦脊液中出現淋巴細胞增多,在病後最初24h內可呈多核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相混合。有些患者半數以上的細胞大,呈單核樣,稱Mollaret細胞,並在24h後迅速減少。其直徑18pm±3μm,為不規則圓形,胞質不清晰,有細微空泡(Evens,1993),易碎,若不在發作早期取腦脊液並立即檢查可能難得發現。一些著者經電鏡及免疫細胞化學研究指出,這種Mollaret細胞實際上屬於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系統,為具有活性的單核細胞。Szabo等1983年發現,這種細胞來自第3腦室皮樣囊腫;Kuroda等1991年報告Mollaret細胞來自小腦延髓池神經皮樣囊腫的脫落細胞。Mollaret細胞並非Mollaret腦膜炎患者必定出現,也非該病特有的病理性表現。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症状
本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壯年,男女均可患病。
Evens(1993)將以往文獻中近50例Mollaret腦膜炎的臨床表現及特點,做過描述:
2.出現腦膜刺激征如:Kernig及Brudzinski征陽性。
3.局灶性神經徵候者罕見,僅個別報導出現短暫性神經障礙如抽搐、幻覺、譫妄、昏迷、復視、瞳孔不等大、腦神經癱瘓及病理征,但這些症状出現時,應考慮其他診斷。
4.症状在幾小時內達高峰,持續數小時至1周,然後症状及體征完全消失,腦脊液也恢復正常。
5.兩次發作的間隔時間由幾天或幾周至數月或數年,整個病程最長者有報導可達28年,其間至少發作13次(Tyler等,1983)。
6.在非Mollaret腦膜炎病因的患者,其臨床表現則根據不同的病因出現相應的基本症候,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有面部蝶形紅斑或盤狀紅斑,皮膚對日光過敏,腎臟損害,血中找到狼瘡細胞和抗dsDNA抗體陽性及Sm抗體陽性等診斷依據。
在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診斷中,如果是Mollaret腦膜炎,一般根據患者反覆發作,每次起病迅速,出現發熱、腦膜刺激征以及腦脊液單核細胞增多,歷時數天至數周,雖然未曾給予特殊處理,也能自行緩解已可診斷。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診斷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檢查化驗
1.Mollaret腦膜炎腦脊液中出現淋巴細胞增多,蛋白輕度升高而糖含量正常。病後最初24h內可發現Mollaret細胞,並在24h後迅速減少。
2.在非Mollaret腦膜炎病因的患者,則根據不同的病因有選擇性的檢查;如懷疑系統性紅斑狼瘡,可查找狼瘡細胞、抗dsDNA抗體、抗Sm抗體陽性等診斷依據;單純皰疹病毒所致者應在腦脊液中經PCR檢測發現病原或在血中該病毒抗體呈陽性反應等。
3.周圍血白細胞可增多。
4.血沉增快。
5.其他選擇性的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血電解質、血糖、尿素氮、尿常規。
1.X線攝片檢查
(1)胸片可發現病毒性肺炎病灶。
(2)顱腦和鼻竇平片可發現顱骨骨髓炎,副鼻竇炎、乳突炎,但以上病變的CT檢查更清楚。
2.CT、MRI檢查 病變早期CT或顱腦MRI檢查可正常,有神經系統併發症時可見腦膜滲出表現。並可發現室管膜炎、硬膜下積液。增強MRI掃描對診斷腦膜炎比增強CT掃描敏感。增強MRI掃描時能顯示腦膜滲出和皮層反應。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鑒別診斷
必須和可以採用現代診斷技術查明病因的一些可能複發的慢性腦膜炎相區別。
如單純皰疹病毒和Epstein-Barr病毒可能在同一患者多次引起由同一病毒所致的腦膜炎;但也有每次複發腦膜炎是由不同病毒所致者。
又如頭皮內的小膿腫可能成為穿透顱骨的病灶,並成為導致複發性細菌性腦膜炎的病因等。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併發症
本病雖起病迅速,反覆發作,歷時數天至數周,但未曾給予特殊處理,也能自行緩解;除原發病(如SLE)表現外,目前尚未查到出現其他系統併發症的相關資料。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早期症状不明顯,很容易被患者忽視。
3.綜合治療,防止複發。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西醫治療
藥物治療
對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治療應視病因而定。由於Mollaret腦膜炎的病因未能明確,故尚無針對性極強的治療對策,一般認為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病因和病毒感染,特別是單純皰疹病毒關係密切,故應積極從病毒學診斷技術尋找病原。
如能肯定為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即應採用阿昔洛韋(無環鳥苷)靜脈滴注治療,劑量可按單純皰疹性腦炎的治療方法進行。並在發作間歇期口服阿昔洛韋(無環鳥苷)片劑預防再發(Bergstrom等,1990)。抗病毒新藥如valacyclovir或famicyclovir更有利於口服後吸收。
由於其他原因引起的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應根據不同病因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系統性治療以免再次複發。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護理
預後:
典型者可自然緩解,故其病程比較良性。
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吃什麼好?
一、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諮詢醫生)
1、香蕉根蜜糖汁 鮮香蕉根削去皮,洗淨搗爛絞汁,加蜜糖少許。每日取2000毫升,分~5次服,小兒酌減。
2、荸薺莧菜湯 鮮荸薺250克,莧菜50克,分別洗淨,放鍋內加水煎湯,代茶飲服,連服數天。
3、蒜頭綠豆甘草湯 大蒜頭1隻,綠豆15克,生甘草3克,放鍋內入水煎湯服,每日~2次。
4、胡蘿卜纓馬齒莧湯 胡蘿卜纓、馬齒莧各30克,分別洗淨切段,放鍋內入水煎湯服,每日~2次。
二、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吃哪些對身體好?
1、飲食上要注意清淡、低脂、低膽固醇、高維生素的飲食結構為佳。
2、注意口腔清潔和皮膚清潔,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如瘦肉稀飯、麵條、青菜湯等。
3、多食含維生素C、E及紅色的食物,如西紅柿、蘋果、葡萄、棗、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雞蛋等。
三、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忌煙、酒、生蒜、芥菜等辛辣食物。
2、忌高脂、煎炒之品。
3、避免吃油膩的食物。如油條、奶油、黃油、巧克力等,
參看
|
關於「複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