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預測/目先兆——目相學
醫學電子書 >> 《中醫疾病預測》 >> 人體相學 >> 目先兆——目相學 |
中醫疾病預測 |
|
眼睛不僅是心靈的窗戶,而且是人體內臟的外鏡。醫學之父,希波革拉底氏曾說:「眼睛如何?身體也如何」
目錄 |
第一節 目先兆的理論基礎
目是人體的視覺器官,是人體重要的信息站。目雖為人體的一個小部分,卻與整體五臟六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目是五臟六腑的縮影,因此五臟六腑的疾病皆可反映於目。如《靈樞.五癃津液別》說:「五臟六腑……目為之候。」其中目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肝主目」,《金匱真言論》曰:「肝,開竅於目。」《靈樞.脈度》曰:「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及《素問.五臟生成》曰:「肝受血而能視」等皆說明目與肝至為關連。目除與肝的關係密切外,還與心相關,《內經》不但提出目為肝竅,也提出目為心竅。如《素問.解精微論》曰:「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志與心精共奏於目也。」因眼之所以能視,除受心血滋養之外,還受心神的支配,故《靈樞.大惑論》曰:「目者,心使也」皆可說明目與心的關係。
此外,眼與脾、肺、腎也同樣相關,目賴臟腑之精血供養,如《靈樞.大惑論》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目者,五藏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靈樞.五癃津液別》也說:「故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於目。」其中,脾為後天之本,脾運健旺目得所養,目始有神,如脾氣失運,後天源竭,目失所滋則視物不明。肺主氣,肺氣充旺,臟腑精氣上注於目而眼目精明,如肺氣不足,精氣不能上灌則視物昏暗,故《靈樞.決氣》說:「氣脫者,目不明。」腎藏精,腎生髓,腎精充足則目光敏銳,腎精虧虛,目失滋養則視物昏暗,故《靈樞.海論》說:「髓海不足……目無所見」。
一、眼與六腑的關係
《靈樞.五癃津液別》曰:「五臟六腑,目為之候。」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為人體轉味出入的器官,目賴之以養,並且與人體臟腑休戚相關。臟病可以及腑,腑病可以及臟,因此目異常不可不究六腑。
據《靈樞.大惑論》說:「五藏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說明眼通五臟、氣貫五輪,眼和五臟六腑密切相通。
二、眼與經絡的關係
眼與經絡聯繫最多最廣,勝過其他五官九竅。正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所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又如《靈樞.口問》曰:「目者,宗脈之所聚也。」皆說明眼目與經絡直接關聯,並以此和臟腑相溝通。和眼目關係密切的經絡有:集中於眼或眼附近的經絡有大腸經、心經、三焦經以及任脈、陰陽蹻脈及陽維脈。起於眼部的經絡有胃經、膀胱經和膽經。途經眼部的經絡有心經、肝經。止於眼部的經絡有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其他還有許多經筋和絡脈、經別都與眼有關。總之,十二經脈中有八條經脈,奇經八脈中有四條經脈,其循行皆與眼目有關,尤其心、肝二經與眼直接聯繫,可見眼與經絡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如《素問.五臟生成篇》曰:「諸脈者,皆屬於目。」此外,《內經》還曰:「目者,心使也。」(大惑論篇)以及目為陰陽之會(「目者,陰陽合傳而精明也」《靈樞.大惑論》)皆足以說明。
人體是一個整體,臟腑經絡的病理與目密切相關。如黑睛屬肝,因此肝病易致黑睛病變;兩眥屬心,故心神過耗,心火上炎皆可主兩眥異常;白睛屬肺,故肺氣不利或肺受外邪均易導致目疾患;目輪屬腎,腎精不能上承或腎氣虛弱時都能使視力改變。反之,眼目是臟腑之外鏡,因此目最能反映臟腑之虛實。實踐中,根據五輪配屬五髒的關係,通過「以目測臟」,即透過目而儘早了解全身疾患的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臟腑失調、氣血不利,首先使遠端的經絡受累,目絡屬孫絡,孫絡是最早的疾病信息載體,初病最先入絡。臟腑有病不一定在全身顯露,卻能最先反映於眼絡,故在眼部可以最早獲得疾病的早期信息,於無證中求有證,這就是目先兆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目先兆的臨床意義
一、目神的預報意義
心藏神,心為目之府,故神通於心,外應於目,目是傳神的器官,也是神病的外現。有正常的神,方有正常的視,神亂則視惑。《內經》曰:「目者,心使也」(《靈樞.大惑》),「志與心精共湊於目」(《素問.解精微論》)皆強調了目與神的關係。目為神的「熒光屏」,目能最早反映神的狀況。中醫強調:「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故察目是判斷心神存亡的關鍵。大凡目光迥迥,顧盼流星,黑白分明謂之有神。而目直視深、目暗睛迷,甚至瞳神散大者謂之失神。如《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視深即言兩目深陷無光,是臟氣敗竭的徵兆,目光散亂又是神散的標誌。目神不僅可以察臟腑精氣的盛衰,還可預兆精神疾患的變化。如神采飛揚,目視逼人為狂證先兆,而神色暗淡、目光獃滯又為癲證的預報,目光憂鬱則為郁證的前訊。可見目實為神之外鏡。
二、目對肝病的預報意義
目為肝竅,是為肝之外候。足厥陰肝經「連目系」,「肝氣通於目」,故肝病極易反映於目。如《望診尊經》曰:「目大者,肝大。目小者,肝小。目深者,肝堅。目露者,肝脆。目高者,肝高。目下者,肝下。目偏傾者,肝偏傾。目端正者,肝端正。」《審視瑤函》說:「目睛屬肝」都說明了目候肝的特殊意義。
肝主升發疏泄,目位高巔之上,惟肝氣充旺,陽氣上升,目始能受煦而視。因此,《內經》曰:「氣脫者,目不明。」強調了目視與肝氣升發的關係,臨床上,虛脫患者,首先出現目視不明的症状。李東垣說:「清氣不升,九竅為之不利」。
目視的減退意味著肝氣的虧虛和早衰的來臨,如《靈樞.天年》說:「五十歲,肝氣始衰,……目始不明。」眼的周圍網綴著許多經筋,支配著眼瞼的開合和眼珠的轉動,肝主筋為罷極之本,因此眼瞼的開合失司或眼珠的轉動失靈,皆可反映肝的病變。又「肝受血而能視」故視力減弱是肝血虛的徵兆。以上說明目是預報肝疾和早衰的重要器官。
三、目先兆對腎病的預報意義
目雖為肝竅,但木為水生,肝腎同源,腎主津液,上潤目珠,故腎與目同樣有著滋煦的關係。如腎藏精,精生髓,腦為髓海,髓虧則目不明,故《內經》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目無所見。」(《靈樞.海論》)腎主水,瞳仁屬腎,腎又通膽竅,腎膽同源,故腎膽正常瞳神始明。臨床上,如腎虧膽汁不足則瞳仁失濡而每患視物昏渺之疾。目疾中,諸如視網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神經、色素膜、青光眼等都無不與腎、膽有關。如眼底色素病變同樣是腎病變的反映,故《素問.五臟生成》篇說:「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
瞳水屬腎主陰,腎水不足易致瞳神不圓,膽火熾旺引起神水不清,瞳神散大提示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等,皆與腎膽有關。因此,瞳神的異常可以反映腎的陰陽狀況,是腎疾患的預報器。又目下暗斑是腎虛有瘀的標誌,目下微腫又為腎虛水腫之徵,尿毒症患者每有視力模糊等,皆說明目對腎的預報意義。
四、目對諸疾的預報意義
目對全身許多疾病都有先兆意義。如《素問.評熱論》記載的:「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靈樞.癲狂》曰:「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素問.平人氣象論》曰:「目黃者曰黃疸」皆可說明。《金匱要略》論目達40餘篇,是繼《內經》之後目診的又一發展,張仲景通過目睛的形、色、神進行辨證,尤詳於目的早期診斷意義,如:「目圓者,痙,不治」。
目對疾病的預報極廣,如眼圈發暗常為失眠、失精家和有瘀的信號。此外,肝鬱、脾功能不良(尤為小兒)亦常常出現眼圈明顯發暗,而目下瘀斑則又為婦科疾病(包括子宮、附件、卵巢)之徵兆。
眼幾乎與全身疾病都有關。如眼結膜充血是麻疹、狂犬病早期的重要徵兆,肝炎、肝癌、肝硬化的視力下降,動脈硬化尤其是腦動脈硬化、腎炎、糖尿病、高血壓、妊娠中毒症的眼底血管改變,腦卒中的瞳孔變化,白血病的視野改變,耳源性眩暈的眼球震顫,癌腫轉移的視力改變等等都表明眼可以預報全身許多疾病。此外,眼瞼反覆炎症是糖尿病的早期信號,眼球突出是甲狀腺腫的徵兆,眼與口、肛的慢性潰瘍要警惕白塞氏病,眼皮下垂是重症肌無力的徵兆等,都表明眼與全身性疾病的聯繫之廣,影響之深,眼對全身性疾病確有著廣泛的預報作用。
五、目的凶兆意義
《靈樞.四時氣篇》曰:「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臨床上,目內陷、目黑和目暴盲皆為三大凶兆。目內陷、甚而露精為臟精竭,《內經》早有記載:「目內陷者死」(《素問.三部九候論》)目黑為腎竭,目暴盲為氣脫,故皆為預後不良。此外,目睛直視,如《傷寒論》大承氣湯證,為陽明邪熱灼傷津液,津不上承,目系失濡之凶兆,而瞳子高、雙目上視又為風症、驚風、痙病的不良徵兆。
此外,目尤能反映經氣的竭絕,如戴眼為足太陽氣絕的兆候。故《素問.三部九候論》說:「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此外,兩目直視為少陽終之兆,如《素問.診要經終》說:「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目睘絕系,絕系一日半死」。
又「目為心之使」,故能外應心之危候,「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君主一動、百官皆搖。心主神,故目光最能反映心神的異常,因此視目光有神、無神常為心神存亡的標誌。臨床上瞳仁神光自散、目不識人常為神亡命欲竭之凶象,故《素問.玉機真藏論》曰:「目眶陷、真藏見、目不見人,立死」。
目在預報五臟絕證方面也很有意義,如前賢認為,中風、鼻鼾目瞑者,肺絕。直視搖頭、汗出者,心絕。目合、厥不知人,爪甲青者,肝絕。狂言目反,直視、遺尿,腎絕。目陷瞼收,或眼瞼暴垂者,脾絕。若直視不轉睛,則五臟俱絕矣。說明目在預報五臟凶證中確有突出價值。
第三節 五輪八廓先兆
五輪八廓是一種眼睛與內臟定位的學說,所謂「臟有病,輪必見應」。應用「臟輪相應」原理,可以較早地窺得內臟病變的信息……
一、五輪八廓先兆的理論基礎
五輪八廓源於《內經》目與氣血筋骨關係的論述。包括五輪及八廓兩個內容。
五輪學說是以眼及五臟相配應的理論,建立在五行學說的基礎上。五輪即所謂「臟輪相應」,源於《內經》「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靈樞.大惑論》)以後經我國著名古代眼科專書——《秘傳眼科龍木論》加以定名,又經《銀海精微》及《審視瑤函》等著名眼科大全加以論述,並發展為五輪學說而沿襲至今。
以現代解剖學的觀點來看,風輪相當於角膜,血輪指眼內外眥部的球結膜血管,肉輪為上下眼瞼,氣輪系球結膜、鞏膜和眼球筋膜,水輪系瞳神,即瞳孔包括瞳孔後面的組織如房水、葡萄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及視神經等。著名眼科專著《秘傳眼科龍木論》還對五輪賦以歌括,如:眼中赤翳血輪心,黑睛屬腎水輪深,白睛屬肺氣輪應,肝應風輪位亦沉,總管肉輪脾臟應,瞳人屬膽為準海。言輪者,是比喻眼球運動如輪轉,故稱五輪。
眼疾總共七十二般內障,二十三候外障,四十九候病狀,由於外之五輪與內之五臟相應,故五臟病理能反映於五輪。因此,應用五輪理論能儘早發現內臟疾病,尤其對外障眼病的早期診斷價值更大。
《審視瑤函》亦曰:「夫目之有輪,各應乎臟,臟有所病,必現於輪……肝有病則發於風輪,心有病則發於血輪,腎有病則發於水輪,脾有病則發於肉輪。」皆說明臟為輪之本,輪臟相應是五輪學說的精髓,也是眼五輪先兆的理論基礎。
八廓學說,是將眼分為八個部位分別與臟腑相配應的學說,始出於《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對辨證論治有一定意義。《審視瑤函》將其發展,《銀海精微》以八卦命名,如:乾廓、坎廓、艮廓、震廓、巽廓、離廓、坤廓,兌廓。《世醫得效方》則定為天廓、水廓、山廓、雷廓、風廓、火廓、地廓、澤廓。歷代眼科名著對八廓定位也都有所不同。
八廓主要分屬於六腑及心包、命門,即:小廓、風廓、天廓、地廓、火廓、雷廓、澤廓、山廓,並與八卦相配。其中,水廓為瞳人屬坎卦,配屬膀胱,又名津液廓。風廓為黑珠,屬巽卦,配屬膽,又名養化廓。天廓為白珠屬乾卦,配屬大腸,又名傳導廓。地廓為上下眼胞,屬坤卦,配屬胃,又名水谷廓。火廓為內眥,屬離卦,配屬小腸,又名抱陽廓。雷廓為內眥,屬震卦,配屬命門,又名關泉廓。澤廓為外眥,屬兌卦,配屬三焦,又名清淨廓。山廓為外眥,屬艮卦,配屬包絡,又名會陰廓。
以上八廓配六腑為八廓先兆定位奠定了基礎。
二、五輪八廓先兆的臨床意義
五輪八廓學說是一種眼科與內髒的定位學說。然而這種定位並非絕對,事實上每一內臟皆可以作用於每一局部組織,亦即每一輪皆可反映諸臟病理,輪臟定位不過是相對而言。通過相應的配屬關係,可以從反應部位上較早地發現疾病,早期診斷疾病,這就是眼目五輪八廓對疾病的預報意義。
輪之與臟無非標本關係,臟有病、輪必見應,輪有病臟亦必有變化,因此通過輪臟所屬關係,可以從眼較早窺得內臟病變。如水輪能儘早預報腎的疾患,根據風輪能預測肝的變化,這樣在眼這個熒光屏上便可對人體的疾病進行預審。
此外,五輪學說配合生克理論對疾病的早期發現有一定意義,如《眼科闡微》辨五輪病源用藥論說:「兩眼角紅絲穿入白珠如線者,乃心火克肺金也……白珠紅赤灌入黑睛,乃肺金克肝木也……黑珠凸出脹痛,兩眼胞紅腫難開,乃肝木克脾土也……兩胞腫、黑珠下陷難開,是脾土克腎水也」即是。
八廓在疾病的定位上更加具體地既包括五臟亦括賅六腑在內,補充了五輪之不足。五輪八廓學說互補互用,使疾病的早期發現範圍得到了擴大。故《審視瑤函》曰:「八廓之經絡乃驗病之要領」「驗廓之病與輪不同,輪以通部形色為證,而廓惟以輪上血脈絲絡為憑。」辨別方法:「或粗細連斷,或亂直赤紫,起於何部,侵犯何部以辨何臟之受病。」即言辨八廓以觀八廓絲絡為要。
以上說明五輪八廓理論在預報全身疾病方面具有特定意義。
第四節 虹膜先兆
虹膜是人體臟腑的袖珍全息圖。人們驚奇地發現在這個小小的器官上,竟設有人體數以百計的器官投影,而且病理信息常在臨床證候出現前幾天,幾月、甚至幾年就已出現了……
一、虹膜先兆的理論基礎
虹膜在五輪八廓中屬於風輪,瞳神屬於水輪,虹膜與瞳神合稱黑睛,是人體眼睛中的眼睛,虹膜與瞳神的診斷合稱為「虹膜診斷學。」希波革拉底說過:「有什麼樣的眼睛,就有什麼樣的身體」。十九世紀末Igmoce_Von_Peczly發表了《眼睛診斷學研究引證》,將虹膜上與人體相對應的關係劃分為30多個區域,這些區域皆為組織器官在虹膜上的投射部位,證實了希氏的說法,以後德國人Gaston_Verdier又把30多個區域發展成160個對應點,並發現兩半側軀體在虹膜投軀區有著奇妙的對應關係,簡直是奇妙的縮影。「Vega氏虹膜分區表」使虹膜診斷學更加完備。目前,美國、西歐、澳大利亞等國家亦頗盛行,美國Jensen大夫的虹膜定位方法,驗證了三百多例門診及住院病人,準確性較高。
藉助虹膜檢查鏡(其放大能力達30~40倍),對病人眼球虹膜的顏色、斑點及纖維形狀,進行觀察,眼球虹膜是人體血管最豐富、最敏感的部位之一。
虹膜為葡萄膜的最前部,其舒縮作用調節著瞳孔的大小。從而起到控制光線的作用。由於虹膜由脈絡血管組成,虹膜是微細血管宗聚之處,是微循環的縮影,並且虹膜有豐富的神經纖維和中樞神經相通,因此虹膜能較早反映器質性病變,故虹膜可稱為全身的報警器。虹膜屬肝,瞳神屬腎、膀胱、膽,因此虹膜診斷尤能預報上述疾病。
據報導,虹膜證候,常在臨床證候產生之前幾個月,有的甚至幾年之前就出現了,一般約15天可反映到虹膜上,更證實了初病入絡的論點。中樞神經系統通過它的網狀結構,不斷向虹膜纖維傳遞它所獲得的來自機體各部位的「信息」,虹膜就象一個信息接收站和反映區,不斷地接收、反映身體各個器官,通過各種神經系統傳導的信息。如虹膜診斷示意圖肺部位置相對應的虹膜上出現深色虹膜纖維,是慢性支氣管炎的證候;與肝膽相對應的虹膜上出現小斑點,表明病人患慢性肝炎;與腎相對應的位置出現淺色纖維,表明腎臟已感染發炎;與心臟相對應的位置出現印痕,是心臟疾病的徵候;與胸膜相對應的位置出現印痕,是患胸膜炎的跡象;與腸道相對應的位置出現三角形的深色纖維,表明病人患結腸炎。。
二、虹膜先兆的臨床意義
虹膜是血管膜的最前部,是一圓形薄膜。由於虹膜有全身的投射部位,因此從虹膜可以迅速獲得全身疾病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先兆意義。
楊文輝氏報導,虹膜上的缺損較淺,顏色呈淺黑色,表現病程短,症状輕。若虹膜上缺損較深,顏色呈深黑色,表示病程長,症状重。身體某個部位的疾病,可以反射在虹膜上出現變化,大部分屬於器質性病變。如虹膜出現黑點為心血管病的警報,出現黑線為腎、腎上腺及肺部疾病的徵兆,出現缺損為腦供血不足的反映,出現蒼白為泌尿系統疾病的信號。出現窩孔為貧血的前訊,出現白環預示動脈硬化等。他們觀察了350例病人後認為:虹膜診斷法對泌尿系疾病、痔瘡、咽炎等病的診斷符合率較高,而對肝膽道疾病的診斷符合率較低,可供參考。
第五節 瞳神先兆
瞳神為眼睛中之眼睛,瞳神雖為水輪,內應於腎,然卻與五臟無不緊相維繫。瞳神內藏神光,尤主候膽腎,又為人體陰陽水火的反光鏡,故視神光之異常,可知內體水火的衰旺。此外,瞳孔更能預兆心膽之危象……
一、瞳神先兆的理論基礎
瞳神又名金井,包括瞳孔及其後眼組織,所謂神光則為瞳神之用,指視力而言。《內經》稱瞳神為「精明」,如《素問.脈要精微論》言:「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神光原於命門,通於膽,發於腎。故神光與肝腎的關係最大。如《靈樞.天年》曰:「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瞳子為水輪屬腎,《審視瑤函》:「黑人神光屬腎水,兼屬肝木」,「神水者,由三焦而發源,先天真一之氣所化」突出了腎陰滋函瞳神的重要意義。因此,傅仁宇氏在神光自現症中用補水寧神湯,以大生地為主要滋腎水,腎水足。水上升,心火自寧。《證治準繩.神水將枯》亦曰:「目疾神水將枯者死」。傅仁宇氏還認為瞳神與命火也至關密切。其在《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篇》中曰:「火在目為神光,火衰則有昏瞑之患。」又強調了瞳神與腎陽、命火相關的一面。總括之,神光與腎陰陽水火的關係都極為密切。
此外,瞳仁與膽的關係也很密切,據五輪理論,瞳神為水輪,內應於腎,然肝腎同源,肝膽相表裡,故瞳神與膽也有一定關係。目為肝竅,膽氣通於肝,故膽與目也甚為悠關,尤與瞳神關係最大,膽汁枯則目不明。故《靈樞.天年》曰:「五十歲……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即是。實踐中以膽汁作為明目佐藥,道理即在於此。如《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說到:「膏中一點黑瑩,乃是腎膽所聚之精華,惟此一點燭照鑒視,空闊無窮者,是由瞳神,此水輪也,其妙有三。」又曰:「膽汁、腎氣、心神也。」強調了瞳神與腎、膽、心的關係。說明瞳神反映腎、膽、心疾患是有其物質基礎的。
二、瞳神先兆的臨床意義
瞳神對腎、膽、心疾患有重要的預報意義。神光是瞳神之用,神光反映著心、膽、腎氣的盛衰。如有神光為神采奕奕,顧盼靈活,視物清晰,象徵心、膽、腎氣的充盛,而無神光為目光暗淡,眼神獃滯,視物昏昧,預兆心、膽、腎氣的衰減。此外,瞳孔的大小和顏色變化對心、膽、腎疾病也有著重要的先兆意義。
瞳孔的變化對心腦疾患尤有凶兆意義。芝加哥大學的依克哈德.海斯博士認為:「從解剖學觀點來看,眼睛是大腦的延伸」。瞳孔的放大和縮小,不是只憑光線強弱,而是受大腦中樞的支配。因此,透過瞳孔的變化可以觀察大腦的異常。瞳神對中風尤有舉足輕重的預報意義。因目為肝竅,腎主瞳神,肝腎同源,而中風為肝風內動,因此望瞳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人報導,臨床上瞳仁不等大(一側縮小或散大)為氣機逆亂陰陽失調重證,若雙側皆縮小是中風閉證的徵兆,雙側皆散大又為中風脫症的標誌。瞳仁由小變大,為病情由閉轉脫之兆,舉凡瞳仁散大,病必見凶,多有瞬息之變,總之瞳仁的變化是閉證、脫證的重要徵兆。此外,如在瞳仁變化的同時還伴有目光晦暗,眼球獃滯和視物渙散則為失神之兆,預後更為不佳。
臨床上,久病瞳孔散大為腎竭將亡之兆,暴病多為中風之險,散大不收又為瀕死之訊,瞳神縮小如針尖大為中毒之兆,瞳孔不圓、雙側不等大又為顱腦腫瘤的信號,顱腦脊患中如瞳孔對光反射遲頓為危篤凶兆。
瞳神緊小可為梅毒、糖尿病、結核、麻瘋的預報,眼前有閃光出現可為視網膜剝離的先兆,睛黑視渺為有瘀血之證,瞳孔散大為貧血、眩暈之兆,瞳孔左右振顫為神經衰弱,瞳孔開縮急速為神經過敏。此外,從瞳孔的顏色還可以報病,如瞳孔變白(晶狀體混濁)為糖尿病、手足抽搐症、老年性白內障的徵兆,瞳孔變黑,為視網膜母細胞瘤(惡性腫瘤)、玻璃體膿瘍的徵兆,瞳孔變紅為眼外傷、眼底出血的訊號。瞳孔變青為青光眼(眼壓過高)等。
日.渡邊正氏認為眼球內斜者可為中風前兆,眼球外斜則是生癌信號,眼球左眼外斜提示有糖尿之可能。
綜上所述,瞳神為眼睛中的眼睛,對全身疾病的預報具有特殊的意義。
第六節 白睛先兆
白睛血絡為微型血絡,與內體息息相通。根據初病入絡的原理,從白睛血絡可以較早獲得病理信息,尤其白睛血絡的裸露優勢更為預測內臟疾病的有利因素……
一、白睛先兆的理論基礎
白睛指鞏膜,白睛診指診眼內血絡,主要是白睛上的絡膜,即鞏膜微血管,肝藏血,心主脈,脈通於心,絡網於目,故《內經》曰:「諸血者皆屬於心」「肝受血而能視」《素問.五藏生成篇》),故眼絡脈與肝、心的關係最為密切,絡脈含於白睛,白睛為氣輪屬肺,因此與肺也息息相通。
又白睛先兆屬血絡先兆,白睛血絡為微型血絡,是疾病最初侵入的部位之一,故白睛能較早地反映肺、肝、心疾病的早期信息。
二、白睛先兆的臨床意義
通過診眼內血絡可以及早發現內體疾病跡象。白睛絡脈診分為絡形及絡色診兩個內容,絡形方面指血管收縮或彎曲,怒張為動脈硬化之兆,而絡色紫暗,絡管迂曲或有出血瘀斑即為瘀血之徵。絡色蒼白提示肺氣虛,白睛色黃為黃疸,白睛色青為肝病,白睛色黑為腎竭乃大凶之兆。
民間流傳的白睛辨傷法,即在白睛上辨識浮起的青紫或紅色的筋脈以及筋脈末端的瘀血點,即所謂報傷點,根據報傷點的大小、色澤、位置而測定傷的部位及程度。如報傷點小如針頭,呈淡黑、深黑、或褐色,在瞳人水平線以上的傷在胸脅,以下的傷在背部,在左眼的傷在左側,在右眼則傷在右側。此處,白睛藍點或藍斑也為蛔蟲的報標點,如王氏報導,白睛黑點多指眼球黑球左、右上方的白眼睛區有近似圓形的一個或數個直徑為1~3毫米大小的黑色斑點。而白睛突凸、狀如魚脬、氣輪努脹又為肺氣不利之證。
近來,鞏膜痔征診斷內痔已被人們所重視,如林氏報導,觀察的50名內痔患者鞏膜痔征均陽性,部位在鞏膜的外下方,約在眼球圓形5~6點間處,球結合膜與鞏膜間的毛細血管呈粗大、明顯充血、曲張,有一條毛細血管為一個痔核。其末端有分支的為有兩個痔核,毛細血管細小不曲張的為小痔核。粗大、明顯曲張有力的為大痔核,痔征出現於左眼的為肛門左側有內痔,反之則在右側,如兩側都有則左右均有。
近來還注意到鞏膜可以作為癌的預報。如有報導眼球上半部結膜下層呈「一」字形的靜脈顯露為陽性,肝癌陽性率達47%,食管癌陽性率為35%,腸癌陽性率為30%,胃癌陽性率為28%。眼球上半部結膜表層血管的異常走向,健康人呈人字形走向,如出現橫行血管,使血管走向呈V形屬陽性,腸癌陽性率為69%,胃癌陽性率為58%,食管癌陽性率為57%,肝癌陽性率為45%。
上述說明,白睛絡脈是早期發現人體疾病的一個重要區域,在臨床實踐中具有一定意義。
顱面先兆——顱面相學 | 人中先兆——人中相學 |
關於「中醫疾病預測/目先兆——目相學」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