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後遺症
A+醫學百科 >> 腦血栓後遺症 |
腦血栓是指在顱內外供應腦部的動脈血管壁發生病理性改變的基礎上,在血流緩慢、血液成分改變或血粘度增加等情況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閉塞而言。臨床上以偏癱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發生於50歲以後,男性略多於女性。
目錄 |
腦血栓形成的原因
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原因,以至於最新的腦血管疾病分類將腦血栓形成更名為「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
動脈硬化的發生與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脂過高、高血壓以及血流動力學異常有關。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被認為與血脂過高,特別是一種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物質含量過高有關。也與生活方式、營養和遺傳因素有關。如吃進的食物中含脂肪(肥肉、油脂)、碳水化合物(糖、澱粉等)過多;體力活動過少;肥胖、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其家族史(父母或/及兄弟姐妹有同樣疾病)等。最新的研究發現,動脈粥樣硬化與載脂蛋白等基因突變有關,後者是一種與脂肪代謝有關的蛋白質。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疾病,發生在不同的器官便產生相應的疾病。如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就會得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腦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在供應腦部的大、中動脈,最容易發生狹窄的部位在頸部頸總動脈分叉處、椎動脈進入顱腔處、以及基底動脈起始和分叉處。由於血管內膜的破潰、脂質沉積形成斑塊,血液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沉積在斑塊上面並發生機化,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腔變窄,導致腦供血不足。如果病變進一步發展,血管腔嚴重狹窄甚至完全閉塞,或在狹窄的基礎上由於血液粘稠度高(俗稱血稠),在斑塊上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便可發生這根血管供血區的腦細胞缺血壞死。
較少見的引起腦血栓形成的病因
各種動脈炎症,如感染性動脈炎(結核性、寄生蟲性、膿毒性等)、膠原病性動脈炎(如一種叫做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疾病)、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各種疾病引起的高凝狀態,如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由於長期缺氧所造成紅細胞異常升高、懷孕早期的婦女由於嘔吐脫水加之雌、孕激素的升高造成高凝狀態都可能誘發腦血栓形成。此外,有一種少見的以紅細胞增多為特點的疾病叫「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得這種病的患者也容易患腦血栓形成。
如何確認得了腦血栓
要確認究竟是不是得了腦血栓形成,光靠上述的臨床表現和醫生的檢查還不夠,還需要以下必要的儀器及化驗檢查輔助。
頭顱CT
CT掃描是診斷腦血栓形成較方便、便宜的檢查。它可明確腦組織壞死(即腦梗塞)的部位、大小、腦水腫的程度等對治療有指導意義的信息。但在發病24小時以內常不能發現病灶,此時CT掃描的意義在於排除腦出血,為及早開始治療爭取時間。此外,CT的不足在於對腦幹、小腦的病灶顯示不良。
頭顱磁共振掃描(MRI)
該檢查可彌補頭顱CT在24小時內不能發現病灶、及對某些部位病灶顯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尚能顯示較大的閉塞血管。其不足之處在於價格較貴,醫院的擁有率不高。而且有些患者由於體內有不能取出的金屬物品,如心臟起博器、金屬牙齒、骨折釘等而不能進行此項檢查,限制了它的使用。
腦血管造影
該檢查可發現血管狹窄和閉塞的部位,在早期(發病6小時以內)尚可直接將溶栓藥物注入狹窄或閉塞處進行溶栓,缺點是有一定的損傷和併發症。
腦血栓的治療方法
(1)改善腦的血循環:恢復血運,一般採用擴容和血管擴張劑治療,可以改善腦的血循環,增加腦血流量,促進側枝循環建立,以圖縮小梗塞範圍。
常用的藥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漿、煙酸、罌粟鹼、維腦路通、654-2、復方丹能注射液、川芎嗪、抗栓丸、已酮可可鹼、培他定、西比靈等。低分子右旋糖酐有擴充血容量,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環,防止紅細胞凝聚作用。每日靜滴250—500毫升,連用7—10天。
有人採用脫水與擴容相結合的方法治療急性腦梗塞,有效率90%。
具體方法:發病後即用20%甘露醇250毫升,每日1次靜脈滴入,有頭痛、噁心、嘔吐或意識障礙者,每日2次。3-5天後,再用腦血管護張劑,如維腦路通或罌粟鹼靜脈緩慢滴入,每日1次,7-l0次為l療程。
(2)抗凝療法:適應於存在高凝狀態的病人,目的是為防止血栓擴延加重病情。用抗凝療法前,通常應該行腦CT檢企,證明為缺血性病變。有出血傾向者,如活動性潰瘍病、嚴重肝腎疾病及感染性血管檢塞忌用。每日應測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問及活動度。常用肝素、香豆素類。肝素12500-25000單位,溶於5%葡萄糖液500-l000毫升,緩慢靜滴,通常每分鐘15—20滴。24—36小時達應起的作用後,視病情掌握使用。香豆素類同時口服,第1日—300毫克,以後每日維持50-100毫克,治療天數依病情而定。
近幾年有人以血液稀釋療法(即放出適量靜脈血)治療腦血栓形成,有—定效果。根據病人體重、血壓、紅細胞壓積,確定釋出血量,一般在200-400毫升,輸入706代血漿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
(3)浴血栓療法:常用鏈激酶、尿激酶溶解血栓。用國產尿激酶2萬單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靜滴,每分鐘50滴,每日1次,l0天為l療程。
曾有人採用尿激酶頸動脈給藥治療腦梗塞,有一定療效。—般在發病後24小時之內應用。取尿激酶2萬單位加入生理鹽水l00毫升中,頸動脈加壓滴人,每分鐘15—2O滴,1—3次治療即可。
還有用蝮蛇抗栓酶頸動脈內給藥的方法,也取得了較好效果。
溶栓療法,無論是靜脈給藥還是動脈給藥,都需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用藥時機。一般認為,溶栓藥物應早期使用(腦血栓發病l天內,血栓富含水分,易溶解),見效快、療程短。溶栓和抗凝療法一樣,要密切注意出血傾向,需在醫院經醫生掌握使用。
4)防治腦水腫:臨床上目前最常用的藥物有三大類,即高涌液、利尿劑及自由基清除劑。
高滲液能起到高滲利尿脫水作用,常用甘露醇和甘油。 ①20%甘露醇在減輕腦水腫、降低鼎內壓方面作用快,效果顯著,且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如毒性最強的(OH)自由基,從而保護腦細胞。有人認為,甘露醇能降低全血粘度,減少血管阻力,提高腦灌注量,改善腦循環。②甘油的優點是:作用持續時間長,反跳作用甚微,甘油可作為能量被利用,能改善鈉泵功能,有利於細胞毒性腦水腫的消除;促代謝而改善腦功能;滲透壓性利尿作用較小,腎損害較輕。
利尿劑也有脫水、降鼎壓作用,尤其適用於伴有心功能不良者。常用的藥物有安體舒通、速尿、利尿酸等。
缺氧後產生的自由基連鎖反應,可使細胞膜發生過氧化損害,從而導致腦水腫和微循障礙,所以應清除自由基。常用的藥物如地塞米松(或強的松)、巴比妥類、維生素E、維生素C,氯丙嗪、甘露醇和過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地塞米松具有穩定細胞膜和溶酶體膜的作用,抑制花生四酸從細胞膜上釋放,從而抑制自由基對腦血管壁的損害,研究中曾發現地塞米松可促進消化道出血,尤其合併新抗凝片時,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時顯增高。故應慎用。
(5)高壓氧治療:在腦梗塞急性期用高壓氧輔助治療可能有一定效果。治療是在密閉型加壓艙內進行的,吸氧時間總共為90—1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有人用5%二捫化碳高壓混合氧治療腦梗塞,效果比單純用氧更好些。儘管高壓氧和混合高壓氧治療腦梗塞有些報導有效,但是也有人認為效果並不可靠,所以目前未能廣泛開展。
(6)外科手術治療:選擇適應證較嚴格。其適應證如下:①頸內動脈外段血栓形成,管腔完全閉塞或狹窄程度超過50%以上者,作血栓摘除以及動脈內膜切除術。如果雙側頸內動脈顱外段都有血栓形成,可選擇狹窄嚴重的一側,先作血栓摘除術,使血流量增加。②頸內動脈血栓形成尚未建立良好的側校循環者,可作穎淺動脈和大腦中動脈分支吻合術。③大網膜移植術和腦一顳肌瓣覆蓋術治療腦梗塞,通過臨床觀察,帶血管蒂大網膜顱內移植。較游離的網膜移植和顳肌瓣腦表面覆蓋效果好。④如已形成腦軟化灶,臨床有顱高壓表現,或有腦疝跡象者,經降顱壓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應迅速手術,清除軟化壞死組織,或行顳肌下減壓術。⑤頸椎病變壓迫推動脈時,可根據具體情況手術治療。
(7)中醫中藥治療,祖國醫學對本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依據病人脈證,判斷病情輕重、病位淺深、陰陽偏頗、氣皿盛衰、標本兼顧等辨證施治。
(8)針灸治療:可以疏通經絡,調節氣血,促進疾病康復。有研究資料表明,針灸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抑制紅細胞聚集及降低血球壓積,達到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細胞供氧,促進腦細胞恢復功能。最常用的為體針,根據癱瘓肢體選取穴位,結合補瀉手法施術治療。近些年來,頭針被廣泛地用於腦血栓的治療,還有入應用刺絡法來治療腦血栓,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腦血栓若能早期進行針刺治療,並予以適當癱膠功能鍛煉,效果會更好些。
(9)顱腦超聲波治療:超聲波穿透顱骨通過腦實質時,機械振蕩波被組織吸收,轉化為熱能。組織受溫熱作用後局部血 流增加,血液循環得以改善,有利於缺血區側枝循環建立。每次治療20分鐘,每天1次,10次為l療程。沒有痛勞,無副作用,可以在康復期選用。
(10)神經活化劑的應用:神經活化劑能改善腦代謝,防止腦壞死、變性,預防梗塞後痴呆。常用的藥物有ATP、細胞邑素C、胞二磷膽鹼、Y-氨絡酸、腦復新等。近年來用活血素等治療腦梗塞受到重視,究竟哪種藥物效果更好尚難肯定。
(ll)調節血壓、控制高血胳、高血糖:目的是控制腦卒中的危險因索。血壓過高、過低均需予以適當處理。但血壓過高時注意不要降壓太迅速,以免影響腦血流灌注;血壓過低時宜適當給予提高。高血臘增加血液粘度,影響微循環, 應限制脂質攝入和增加消耗,如功能鍛煉。可給予降血臘藥物,如煙酸肌酵酯、安妥明等。糖耐量低下、是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大多數腦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糖耐量低下,且發生率有隨年齡增加而增高的趨勢。高血糖要給予適當的處理。同時如要使用甘露醇、皮質激素時,應特別慎重。
(12)處理神經性內臟症候群,腦梗塞發生後、易並發許多內臟症状,如心電圖改變(包括腦源性心肌梗塞)、呼吸節律異常、上消化道出血及頑固性呃逆等,均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腦梗塞的恢復和預後,應予以處理。
(13)一般支持療法:腦血栓急性期須臥床休息,加強護理。如有心肺合併症者,必要時吸氧、補液。昏迷病人注意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翻身。
發現腦血栓形成病人後的處理辦法
保持鎮靜
對輕型病人可讓其平臥,頭高30度°左右,無論採取何種運輸工具,應將病人儘可能在1~2小時內送至附近的市級醫院,避免先到小醫院因無相應的檢查設備轉院而耽誤時間。重症病人最好撥叫120急救車,在等車時如病人已出現意識障礙、嘔吐等症状,可將頭側向一邊,以免嘔吐物誤吸入肺。
盡量準備好充足的現金或支票
以免到醫院後因資金不到位而延誤治療。
家屬在醫院和醫生的配合治療
協助護理
腦血栓形成的病人多半肥胖、有些還合併有糖尿病,如今發生了偏癱,局部神經營養障礙,壓迫過久會引起皮膚破潰,形成「褥瘡」。一旦發生可能因感染發熱而加重腦血管病,嚴重者還可引發敗血症而致病人死亡。所以,家屬在陪護時應注意定時給予翻身、拍背,用溫水將皮膚擦洗乾淨,並輕輕按摩被壓過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頻率一般在2小時左右。如果發現已有皮膚破潰要及時報告醫護人員及早處理。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換尿布,每次便後應用溫水清洗乾淨,擦乾並撲上爽身粉。
飲食問題
有的病人病後出現吞咽困難,這是由於主管吞咽的肌肉癱瘓引起的。
病人在吃飯,尤其是喝水時出現嗆咳,甚至食物從口鼻處噴出。此時要注意不能勉強讓病人進食水或藥物。對輕型病人可讓其進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軟飯等。將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爛切碎拌在飯里,避免過稀過乾的食物,這樣容易被吞下。口服藥物如無禁忌,可研碎後拌在食物里。重症病人則需要鼻飼飲食,即通過鼻孔將一根膠管插入胃內,將米湯、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證足夠的營養。同樣可將口服藥物從胃管中注入。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藥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顆粒,以免堵塞胃管。鼻飼飲食在一定階段是保證治療的必須手段,直接關係到病人搶救的成敗。有的病人和家屬不願接受胃管,讓病人勉強吞咽,這樣很危險,如果食物誤吸入呼吸道,輕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護人員,腦血栓形成的病人起病相對較緩慢,起病時症状較輕,多數不會有意識障礙。但病情可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內進行性加重。儘管醫護人員採取了積極的措施治療,有時也不能阻止病情進展。如果堵塞的血管較大,腦組織壞死的面積大,腦水腫明顯時,病人可能逐漸出現嗜睡,即叫他能醒,不叫立即又入睡。嚴重者可進入昏迷。家屬要注意觀察病人癱瘓肢體力量是否逐漸變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動。精神狀態如何?如發現病人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同時,對危重病人要記錄每天進食進水的量、尿量等,以便醫生參考。
早期幫助病人活動癱瘓肢體、促進康復
發病第二天如果病情平穩即可開始做肢體的被動運動,即幫助病人癱瘓肢體進行伸屈活動。這樣有利於促進癱瘓肢體的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促進肌力和關節活動度,防止肢體攣縮變形。不活動時應使病人的癱瘓肢體處於抗痙攣體位,即仰臥時患側上肢放在一枕頭上使之稍呈外展、外旋,肘關節微屈曲,腕關節稍背伸,手握一適當大小的圓柱物體,如手紙卷。墊起背部,使之向前向上;下肢外側臀部墊起使之髖關節內收,骨盆前挺,膝關節下墊一軟枕頭使膝關節屈曲,踝關節應保持90°,以防止足下垂,可讓病人足頂在床或牆上或自製夾板。仰臥時頭高30°為宜,不可過高。側位時應儘可能採取癱瘓肢體在上的體位,在胸前及下肢前各放置一枕頭,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放在枕上。
注意病人的情緒變化
患者從正常人突然喪失活動能力及語言能力,以至喪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在感情上難以承受,故常出現抑鬱、焦慮等情緒變化,喜怒無常,甚至人格改變。家屬應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安慰鼓勵病人配合治療及康復鍛煉。盡量避免讓病人情緒激動。
腦血栓形成恢復期的家庭護理治療
腦細胞在血管閉塞時由於缺血缺氧而死亡,治療開始愈晚、堵塞的血管愈大、腦細胞死亡的數量愈多,而且腦細胞死亡後是不能再生的。因此,儘管醫生採取了許多積極措施,但病人仍不可避免地要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也叫「後遺症」。這些後遺症是不可能在醫院內尤其是以挽救生命為主要目的的綜合性醫院得到解決的,需要在康復醫院,在我國目前還主要是回家進一步療養及康復。
按時規律服藥,預防腦血栓的再發
病人出院後仍需按醫生囑咐規律服藥,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壓等動脈硬化的基礎病變,定期到醫院複查。常用的藥物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如小劑量阿司匹林、抵克力得;腦保護藥物,如尼莫地平;氧自由基清除劑,如維生素E、維生素C等。有的病人恨病吃藥,凡是廣告宣傳的藥物都想試試,或者認為藥吃得越多越好。事實上這樣做對身體不利。且不說藥物的療效未必都像廣告中說的那樣神奇,單說任何藥物都要經過肝、腎代謝,服藥太多會加重老年人本已不太健康的肝、腎負擔;從藥理上來說,過多的藥物進入身體,相互之間會發生作用,降低各自的療效,甚至加重副反應,給身體造成危害。吃什麼藥、如何吃?最好聽從醫生的勸告,不可盲從廣告。
儘早、積極地開始康復治療
如前所述,腦血栓形成後會留下許多後遺症,如單癱、偏癱、失語等,藥物對這些後遺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過積極、正規的康復治療,大部分病人可以達到生活自理,有些還可以回到工作崗位。有條件者最好能到正規的康復醫院進行系統康復。如因各種原因不能到康復醫院治療者,可購買一些有關方面的書籍和錄像帶,在家自己進行。康復宜及早進行。病後3~6個月內是康復的最佳時機,半年以後由於已發生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康復的困難較大,但同樣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日常生活訓練
患病後許多以前的生活習慣被打破,除了要儘早而正規地訓練患肢,還應注意開發健肢的潛能。右側偏癱而平時又習慣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時要訓練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寬鬆柔軟,可根據特殊需要縫製特殊樣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裝拉鎖以便去看病時測量血壓。穿衣時先穿癱瘓側,後穿健側;脫衣時先脫健側,後脫患側。
面對現實,調整情緒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此話用在腦血管病人身上更貼切。面對既成事實,應調整好情緒,積極進行康復以儘早重返社會。嚴重的情緒障礙患者可請醫生幫助,使用抗抑鬱劑,如百憂解,對腦血管病後的抑鬱焦慮情緒有良好的作用。
腦血栓形成病人是否一定要半年輸一次液
經常在門診碰到腦血栓後遺症的病人要求輸液。原因是聽說腦血栓後半年必須輸液一次,以防血栓複發。其實這是沒有根據的。腦血栓是一個容易複發的疾病,但其發病主要與動脈硬化及血液粘稠度有關,防治動脈硬化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而非單純打幾天點滴就能解決,需要從生活起居到藥物治療等多方面注意,長期規律地口服抗動脈硬化的藥物同樣可達到預防血栓的目的。另一方面,輸液並非百益無害。實際上,由於點滴是直接將藥物注入血管內,存在許多潛在的危險性,如輸液反應、靜脈炎;輸液過快導致心力衰竭。因此,只有在病情緊急,需要儘快將藥物送入體內,或病人昏迷及其他情況導致不能口服藥物時,才有必要進行靜脈點滴。作為一般醫療原則:能口服的藥物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藥物就不要靜脈點滴,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機會。
腦血栓形成病人的飲食調養
腦血栓後遺症患者的飲食需要注意的很多.這裡我們大致跟幾點來說一下.若病人康復期無吞咽困難,宜以清淡、少油膩、易消化的柔軟平衡膳食為主。腦血栓食物選擇
1)平時宜吃清淡、細軟、含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宜採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溫拌等烹調方法,不適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2)要增加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糧,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蔥、大蒜、香菇、木耳、海帶、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腦血栓食療的原則:1)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維生素C和鉀、鎂等。維生素C可降低膽固醇,增強血管的緻密性,防止出血,鉀、鎂對和血管有保護作用。
3)每日食鹽在6克以下為宜,因食鹽中含有大量鈉離子,人體攝入鈉離子過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臟負擔,並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從而使血壓升高,對腦血栓病人不利。
4)應限制動物脂肪,如豬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蛋黃、魚子、動物內臟、肥肉等,因為這些食物中所含飽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膽固醇濃度明顯升高,促進動脈硬化;可採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飽和脂肪可促進膽固醇排泄及轉化為膽汁酸,從而達到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推遲和減輕動脈硬化目的。
5)忌用興奮神經系統的食物,如酒、濃茶、咖啡及刺激性強的調味品。此外,少吃雞湯、肉湯,對保護心腦血管系統及神經系統有益,且需忌暴食。
6)飲食中應有適當蛋白質,常吃些蛋清、瘦肉、魚類和各種豆類及豆製品,以供給身體所需要的氨其酸。一般每日飲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膽固醇的含量。飲牛奶時可將奶皮去掉。豆類含豆固醇,也有促進膽固醇排出的作用。
7)注意烹調方法。如果在烹調中放入鹽,烹調出來的菜仍然很淡,難以入口。為了增加食慾,可以在炒菜時加一些醋、番茄醬、芝麻醬。食醋可以調味外,還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進消化和吸收,芝麻醬含鈣量高,經常食用可補充鈣,鈣離子可增加血管內皮的緻密性,防止腦出血有一定好處。
8)腦血栓的病人要經常飲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間,清晨飲水可沖淡胃腸道,水分入血液後,隨活動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晚間活動量小,睡眠前飲水的最大好處是可以稀釋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腦血栓後遺症預防
一、阿司匹林: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釋放,改善前列腺素與血栓素A2的平衡,預防動脈硬化血栓形成,從臨床上看,每天常規服用拜阿司匹林腸溶片75-150毫克,能夠防止腦血栓的複發。
二、血壓血脂:高血壓可加快加重動脈硬化發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壓越高發生腦血栓或複發腦血栓的機會越大;高血脂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緩慢,供應腦的血液量減少;另一方損傷血管內皮,沉積在血管壁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直接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都屬於原發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療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複發。
三、中藥防治:
四、控制糖尿病:80%以上糖尿病導致脂質代謝異常,常伴動脈硬化、高血脂並發心腦血管病,而且血內葡萄糖含量增多也會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於腦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應採用低熱量低糖飲食,適當用降糖藥。
五、康復教育:通過網路宣傳、免費贈閱實用讀物、定期康復指導等方式,加強腦血栓、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的預防知識普及。積極干預危險因素,讓患者能耐心接受長期的防治措施,主動配合藥物治療。
六、積極鍛煉:適當的鍛煉可增加脂肪消耗、減少體內膽固醇沉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對預防肥胖、控制體重、增加循環功能、調整血脂和降低血壓、減少血栓均有益處,是防治腦血栓、腦栓塞、腦梗塞的積極措施。腦血栓患者應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選擇,應進行適當適量的體育鍛煉及體力活動,以不感疲勞為度。不宜做劇烈運動,如跑步、登山等,可進行散步、柔軟體操、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
七、控制體重:即保持或減輕體重,使BMI維持在18.5-24.9kg/m2,腰圍<90cm,可有效預防冠心病。
八、戒煙限酒:香煙中含三千種有害物質,煙中的尼古丁吸入人體內,能刺激植物神經,使血管痙攣,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中膽固醇增加,從而加速動脈硬化;戒酒或限酒。
九、合理飲食: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多吃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甜薯、馬鈴薯等富含鉀的食物,可降低血壓,預防中風;缺鈣可促使小動脈痙攣,血壓升高,每天攝入1克以上的鈣,可使血壓降低;鎂與鈣的作用相似,應多吃粗糧、堅果、海藻等富含鎂的食物;多吃蔬菜、香蕉、薯類和纖維素多的食物;每天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皮、蹄和葷菜;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吃清淡少鹽、少糖膳食,應把食鹽量降至每天6克左右。
腦血栓後遺留語言障礙的鍛煉
一、原則:以刺激療法為主;1、以最常用的語言給予適當的語言刺激;2、要視(字形、看圖識字)、聽(發音)綜合刺激;3、加強反饋機制:用已獲得的某些反應(如讀、複述、說話)再通過眼看耳聽反覆刺激,使其形成反饋迴路,並繼續練習,加強正反饋;4、強化語言訓練:較一般訓練時間多6~7倍(每天4~5小時),反覆強化;5、集體訓練與指導:集合病情、經歷、文化背景等大體一致的患者集體訓練更有益;
二、方法:可先練發音,一字一字地練,一點一滴逐漸增加。先發唇音,讓病人多咳嗽,用嘴吹燃著的火柴以誘導發音,然後發喉部音,如「啊……」。對鏡練習,或在他人教導下發常用字、詞、單句、生活用語,並進行讀寫練習。
腦血栓後日常生活鍛煉
日常生活訓練:經日常生活的訓練,使患者儘快能獨立生活。訓練應由簡到繁,由室內到室外,由院內到院外,逐步擴大;1、墊操:讓患者在墊子上學習如何來去移動,側臥和坐起,漸延及起床、上下床等;2、拐杖平衡練習:學習和應用拐杖技巧,上下輪椅;3、自我護理訓練:個人衛生、刷牙、洗臉、洗澡等;個人體表修飾、梳頭、修面;上廁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處理;就餐,穿、脫衣服;帶手錶、開燈、打電話、戴眼鏡等;4、旅行活動:上下汽車及其它交通工具。
腦血栓後遺症吃什麼水果好
草莓: 富含維生素和果膠物質,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溢血有很高臨床價值,對高血壓有一定功效。
獼猴桃:含十七種以上胺基酸、果膠、鞣酸、檸檬酸、黃酮類物質,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尤其Vc和硒含量豐富,長期食用,可降血壓、血脂等症。
獼猴桃汁治療高血壓、心絞痛、心律不齊,預防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動脈硬化。
杏: 食用杏仁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西瓜: 西瓜汁富含VA、B、C和蛋白質、葡萄糖、果糖、蔗糖酶、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蘋果酸、番茄色素、磷酸及鈣、鐵、粗纖維等,對高血壓有很好作用。
柿子中含維生素較一般水果高,對於心臟病、心梗、中風都大有益處。其含有一種酚類化合物,有預防動脈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柑橘: 在水果中,柑橘含抗氧化成分最高,可預防血栓形成。經常食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石榴: 軟化血管。
棗: 輔助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緩和動脈硬化。
蘋果: 每天食300g,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即可下降,血管也不會硬化。
關於「腦血栓後遺症」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