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腦血管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一過性腦缺血發作:一過性缺血發作又稱TIA(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是指一條或多條腦血管缺血導致該供血區局灶性腦功能障礙,出現局灶性神經系統症状體征並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過去的觀點認為,TIA發作持續24小時以內,有人研究提示,頸內動脈TIA平均發作時間是14分鐘,椎基底動脈TIA平均發作時間是8分鐘。1/3的TIA患者將發展為卒中,而初發的卒中往往會再發。隨治療學的進展,時間窗對缺血性卒中至關重要。現在的論點認為一小時以內不恢復的TIA發作就應視卒中為,應積極治療。

(一).TIA的診斷:TIA的診斷依靠病史及體格檢查。由於就診時患者多已發作已終止,詳細追問發作經過就更為重要。發作前有無誘因,首發症状,發作時狀態(動態?靜態?)

1.臨床表現(1)頸內動脈系統TIA突發短暫的偏側運動或感覺障礙,單眼一過性黑朦;短暫的失語(優勢半球缺血)。(2)椎-基底動脈系統TIA主要表現:眩暈噁心嘔吐復視、一過性黑蒙;交叉性運動和感覺障礙;一過性意識喪失猝倒發作。

2.輔助檢查:頭顱CT掃描、心電圖檢查和TCD檢查都應在初診時就做,特別是前兩項特殊檢查。對於有偏癱的TIA患者,CT掃描尤為重要。臨床上TIA的病人中,經CT檢查發現1%顯示非缺血性血管病的病變,包括腦腫痛和硬膜下血腫,少數腦出血患者臨床也會有類似的表現。因此,儘早做CT掃描還有助於TIA的鑒別診斷。

3.鑒別診斷單純猝倒發作;(阿-斯氏症候群)突發意識障礙不伴神經系統定位體征;突發意識障礙僅伴抽搐發作(癲癇)單純吞咽困難發作。與腦出血鑒別(CT、CSF等)(二)TIA的治療:TIA的治療應該以病因治療為主。

1.高血壓腦血管痙攣學說:若病人的TIA發作與血壓升高關係密切且TCD提示部分血管痙攣,則可使用降壓及鈣離子拮抗劑,包括尼莫地平絡活喜,當血管的痙攣得以解除,血壓控制在相對正常範圍,病人就不會再發作了。

2.高血粘度、高凝狀態學說:若發現患者血液成份中血小板過多或纖維旦白元高於正常,血小板聚集度過高,則應使用針對性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用阿斯匹林100mg每日一次口服,女性病人應加用潘生丁片25mg每日一次口服,不能使用阿斯匹林的患者可用抵克力得。纖維旦白元高於400mg%患者可靜脈降纖酶5-10BL加入生理鹽水250ml內緩慢靜點一次並嚴密觀察用藥後纖維旦白元指數的變化,將指標保持在200-300mg%之間。

3.微栓學說:微栓是指心臟掉下的微栓和大血管硬化斑塊掉下的微栓,暫時栓住了末梢小血管。此時除降低血粘度外,可用抗凝劑如口服華法令或注射低分子肝素

4.手術治療頸動脈狹窄(頸A內膜剝離術)。此外,對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瓣膜病患者,還應治療心臟疾患。(三)TIA的預後:TIA患者的1/3發展為卒中。有TIA的病人患卒中的機會遠遠高於普通人群。有學者統計,TIA發作後一個月內發生卒中的機會是4%-8%;在第一年內發生的機會是12%-13%;以後5年則高達24%-29%。TIA發生率在椎-基底動脈供血區明顯低於頸內動脈供血區;然而VBTIA有預後比CA供血區的預後要理想。

二.急性腦梗死:腦梗死是病理名稱,指因腦供血障礙使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造成軟化壞死。腦梗死的急性期多指從發病至病後一周。

(一)急性腦梗塞的病理生理:了解腦梗塞的病理生理的目的是指導臨床治療。腦梗死的發生取決於血管壁和血液成分這對矛盾。引起腦梗塞最常見的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管腔狹窄,當狹窄大於80%則出現腦血流的降低。有實驗表明,當局部腦血流量的降低至15ml/100mg/分鐘時,體感誘發電位消失,但細胞外K 活性無改變;此時的神經元損害是可逆的。局部腦血流量降至6ml/100mg/分鐘時,細胞外K 活性突然增高,這時的結構損害是不可逆的。提示臨床早期治療缺血性梗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導致腦梗塞的機理,目前認為動脈-動脈栓塞的機會最多,栓子多來源於大動脈壁的硬化斑塊或破碎的微栓,除此外就是心臟內的贅生物,少數為血栓形成

(二)急性腦梗死的病因:

1. 血管病變因素: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炎症等。

2. 血液成分因素:高凝血狀態-血小板增高,纖維蛋白元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

3. 機械因素:栓子,來自心臟、大血管或外傷引起的脂肪等栓塞;外傷性血管閉塞。

4. 血液灌流因素:慢性低血壓導致的分水嶺腦梗塞,白質缺血等。不同的腦梗塞病人,導致疾病的病因也不同, 不同的病因應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因此做出診斷後一定要積極尋找病因。(1)根據病史、血管檢查和心腦檢查判斷有無心臟栓子來源的可能和頸動脈狹窄的證據。(2)尋找危險因素,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紅細胞壓積增高、高凝狀態、吸煙和高脂血症等。

(三)急性腦梗塞的診斷:

1. 臨床表現:起病急,在數秒至數小時出現的腦局灶性的症状和體征(偏癱、失語)都要高度懷疑腦梗塞的可能性,腦梗塞出現的局灶症状也分為頸內動脈系統的症状和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症状,腦梗塞多在相對安靜中發病、早期可無頭痛、嘔吐、及意識障礙,腦脊液檢查清澈透明。

2. 輔診檢查:在腦梗塞診斷中首選的檢查方法應該是頭顱CT,一 方面,CT檢查可以區分出腦出血,另一方面CT檢查也可以區分象腦腫瘤這樣的非卒中性疾病。一般腦梗塞的診斷只需CT平掃,而不用注射強化劑。在CT上腦梗塞的典型表現是低密度病灶,但是從症状開始到低密度灶的出現大多數需要24小時以上。低密度病灶出現越早,提示病情越重、預後越差、越容易發生梗塞後出血。不管CT有無陽性發現,只要無出血徵象,就應該按梗塞處理。在病灶過小或懷疑後顱凹梗塞時,CT難以顯示,此時可以考慮MRI的檢查。除此之外,還應該做的輔助檢查(1)心電圖及X線檢查除外心臟疾病;(2)血細胞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元時間等;(3)血電解質、血糖肝腎功能檢查,懷疑有低氧血症時做血氣檢查;

(4)一般不做腰穿檢查,懷疑有蛛網膜下腔出血而CT成陰性或疑有顱內感染時做腦脊液檢查;

(5)懷疑癲癇時可做腦電圖檢查

3鑒別診斷:腦梗塞與腦出血的區別在於腦出血多在動態下發病,並伴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血性腦脊液等。在診斷之前,還要先除外非卒中性疾病,如腦部腫瘤.暈厥.癲癇等。  

參看

關於「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