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粘膜色素斑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皮膚粘膜色素斑多發性消化道息肉症候群的一種症状。多發性消化道息肉症候群(Generalized Gastrointestial Polyposis Syndrome),是指發生在中老年,具有消化道多發性息肉(為青年型錯構瘤性或炎症性息肉),外胚層異常和伴有嚴重的間歇性腹瀉腹痛肢體麻木刺痛等胃腸和神經系統症状的一組症候群。本徵1955年由Crokhite及Canada報告。故又稱Cronkhite- Canada症候群。發病年齡多在30~86歲,男性多於女性,約為1.5:1。

目錄

皮膚粘膜色素斑的原因

病因不明,尚未發現有遺傳因素,有人認為可能與小腸缺乏遲髮型免疫反應有關。病理上胃腸道有明顯的粘膜炎性反應,以胃和小腸最為明顯。息肉十二指腸最多見。迴腸末端也較多,息肉直徑可由數毫米到3厘米不等,差異較大。多數學者認為所見息肉屬青年型錯構瘤樣息肉,胃粘膜病變類似Menetriey。

皮膚粘膜色素斑的診斷

主要診斷依據包括:

1.以腹瀉腹痛為主的消化道症状外胚層異常表現。

2.X線鋇劑消化道造影發現多發性息肉影像。

3.消化道內鏡檢查發現瀰漫性多發息肉。

皮膚粘膜色素斑的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遺傳性胃腸道息肉病伴粘膜皮膚色素沉著征(Peutz-Jegher症候群)、遺傳性結腸息肉症候群(Canada症候群)、Turcot症候群Gardner症候群等胃腸道息肉病相鑒別,這些疾病均不伴有外胚層異常改變,有助於鑒別。

主要診斷依據包括:

1.以腹瀉腹痛為主的消化道症状和外胚層異常表現。

2.X線鋇劑消化道造影發現多發性息肉影像。

3.消化道內鏡檢查發現瀰漫性多發息肉。

皮膚粘膜色素斑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預後不良,死亡率可達43%,常於確診後6~18個月內死於全身營養不良、惡液質和繼發感染息肉惡變率較高。目前普遍應用靜脈內高營養療法,可使本病預後有明顯改觀。

參看

關於「皮膚粘膜色素斑」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